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宜昌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宜昌抗战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鄭澤金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鄂西会战 宜昌抗战 交通枢纽

    作者:郑泽金,男,宜昌市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 文章宜昌所编纂抗战史料获得大陆专家肯定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宜昌抗战 抗战史料 专家肯定

    文◎本刊十一月廿九日由宜昌市相关单位所编纂的《宜昌抗日战争史料汇编》获得大陆专家评审通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步平等专家一致认为,《汇编》首次提出的「宜昌抗战」史学槪念准确,有现实的学术价値和政治意义。专家指出,宜昌抗战的内涵不仅仅指在宜昌进行的抗战,而是武汉失守后,自民国廿八年至民国卅四年期间,在以宜昌为中心的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之间,所进行的拉锯战、持久战。宜昌抗战打破了日本企图解决中日战场问题,拱卫

  • 文章历史可以原谅,但绝不容忘记!宜昌为抗战所付出的重大牺牲——「破坏之甚,为全国之冠」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作者:吳漢仁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宜昌 历史回顾 战争破坏

    文◎吴汉仁 摄影◎张平今年四月十二日,郝柏村资政曾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的石牌战场凭悼,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访问时,郝资政说:「这里是中国的史大林格勒之役」。在抗战时期,日军凭著精良的装备,每攻必克,但对于石牌要塞始终没有办法。郝资政认为,做为抗战老兵,做为将领,他能到石牌访问,感到非常荣幸。明年就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回顾八年抗战的廿二次重大战役中,随枣、枣宜、二次长沙、鄂西等四次大会战,都与宜昌直接相关。纵观全国,除了湖南曾经有过六次重大会战外,湖北省是抗敌

  • 文章宜昌研究人员来台寻觅抗战历史与本刊同仁的回访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鄂台学术交流 抗战史料 回访宜昌

    今年八月六日至十三日,宜昌市政协主席李亚隆先生率领宜昌研究抗战的学者及相关人员十余名,在台北展开了宜昌抗战历史的考察与交流活动。李亚隆一行,曾分别到国史馆、党史馆、国军历史文物馆查阅相关史料;拜访了许历农上将、余传韬校长等前辈,及高志航烈士的遗属高耀汉先生,并与湖北同鄕会、《湖北文献》社同仁进行诚挚的意见交换。抗战是两岸共同的历史,抗战历史也是两岸共同的资产,台鄂两地对抗战历史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彼此情感。《湖北文献》同仁随即于八月十九日应聘抵达宜昌,展开

  • 文章海军在宜昌地区的抗战海军曾在石牌要塞崖壁刻有「石牌天险敌胆寒」的勒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宜昌会战 海军 历史回顾

    曾在海军长江江防要塞守备队服役的李连墀先生回忆:他在民国廿七年七月底到九月底,由汉口走到宜昌,原来三个总队的人,到宜昌以后,成立了一个江防独立总队,以唐静海为总队长。「经过整训,已是二十八年初,分地驻防,在宜昌到秭归这一段长江,设立要塞,有平善坝、三斗坪,我们这个大队驻在庙河,总队部设在三斗坪,后来人多了,就分成四个大队。此时砲台仍由中央海军驻守,上面不一定有砲,但军队必需驻守,有绥靖治安的作用。」(台北《海军人物访问纪录》,中研院近史所

  • 文章中国妇女抗战史料——宜昌妇女训练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謝氷瑩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谢冰莹 抗日战争 宜昌妇女训练团 往事回忆

    东北各地,凭悼战迹。民国卅七年来台,执教于省立师范学院(后改制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谢氷莹在北伐时期所写的《从军日记》,民国二十年由光明书局集结出版,在抗战时期的民国廿九年,由林语堂英译,交美国John Day书局印行,使西方人对我国廿世纪的新女性,有了全新的印象,谢氷莹另一本《女兵自传》,也被翻译为好几国文字。谢氷莹著作等身,来台后仍然笔耕不辍,其所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等达八十余种、近四百余部,约两千万字。「宜昌妇女训练团」一文,原发表于民国廿八年七月

  • 文章宜昌大撤退卢作孚题勉民生公司同仁:「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毌忘国家大难。」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3期  出版时间:2014-10-10
    关键字: 卢作孚 宜昌大撤退 三段航运法 历史回顾

    时期的民国廿六年十一月廿日,国民政府即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当国民政府决定西迁重庆之时,川鄂咽喉的宜昌,就成为长江沿岸军民大撤退的枢纽,宜昌大撤退已经拉开序幕。武汉会战时期,各个机关学校、重要工厂设备已经为进川做好准备,川江航运顿时成为了全国的抗战命脉。然而在宜昌,三万以上的待运人员,九万吨以上的器材,全国兵工业、航空业的精华,却沿江滞留着。此刻的宜昌显现出无比的混乱,一个原本十万人的小城,顿时拥入到近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