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史之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雙烈士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0-04-25
    关键字: 邓县 双烈祠 张巡 铁铉 安史之乱 靖难之役

    鄧縣建有『雙烈祠』,崇祀唐張巡,明鐵鉉,二人皆鄧縣籍。祠門有對聯曰:『烈士無雙雙烈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人忠烈,文佳妙,堪稱雙絕。唐玄宗天寶末,安祿山造反,陷京師,僭帝號,上西幸蜀。叛軍入河南,張巡爲眞源(鹿邑縣)令,起兵於雍邱(杞縣)大敗安之部將李懷仙。安乃於杞北築壘溝絕巡餉道,巡終不屈;復與太守許遠齊力守睢陽(商邱),卒至矢盡糧絕,城陷被執,罵賊不休,壯烈成仁。雍邱、睢陽爲江淮屛障,睢城不下,賊衆便不敢南下擾江南,東南富庶之區乃得保全。雍睢牽制叛衆,...

  • 文章張巡誓死守睢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张巡 睢阳 唐玄宗 天宝末年 安史之乱

    浩然正氣,萬古長存;英烈節義,千秋欽式。誠如文信國所擧之:睢陽齒,常山舌,嚴將軍頭,嵇侍中血,是皆磅礴正氣,故能流芳萬世也。唐玄宗天寶末年,安祿山叛亂,中原瓦解,兩京淪落,賊兵攻城,氣燄薰天;胡騎經過,刼掠一空,玄宗奔蜀;國事殆矣。及肅宗卽位,銳志中興;惟是匪勢披猖,江淮一帶,千里空營,睢陽(在河南商邱之南)地居南北要衝,如睢陽一失,賊兵自可蓆捲江淮。時眞源(河南鹿邑縣)縣令張巡,毅然率吏慟哭於元帝之廟,起兵討賊。睢陽太守許遠以張頗負將才,卽委以軍務;而...

  • 文章心無恐懼即無恐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恐惧 安史之乱 郭子仪 朱元璋 人生感悟

    安然走过吊桥,什么危险也没有发生;可见驱逐恐惧的心理,最可靠的办法是奋其勇毅,一切当可迎刃而解。唐代的「安史之乱」,渔阳骄兵悍将一举攻占洛阳,潼关不守,玄宗幸蜀,肃宗即位灵武,全仗郭子仪浴血苦战,终于收复两京,转危为安。其后回纥兴兵来犯,仓促之间再度起用久释兵权的郭子仪,众寡悬殊,势难硬拼;遂丢弃甲冑,一路传乎直入回纥营中,顿使回纥兵将为其威仪所折服,而纷纷罗拜马前,誓好如初。唐代的马燧,在大历、建中年间,屠破李灵耀、田悦之乱,封为北平郡王。当其招抚为乱之徐

  • 文章爲楊玉環抱不平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文榮子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杨玉环 安史之乱 人物评论

    楊玉環字太眞,靈寶縣人,膚肌白嫩,體態豐碩,身材修整,儀容嫵媚,謔浪動人,善會旨趣,爲唐明皇貴妃,得君專寵,所謂:「後宮粉黛三千衆,三千寵愛集一身。」君憐臣愛,水乳交融,海誓山盟,「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迨安祿山叛亂,攻洛陽,破潼關,陷京師(長安),僭帝號,唐軍潰敗,那些敗兵之將,擁殘兵,護皇上,西行幸蜀,行至馬嵬驛,諸敗將挾兵強諫,逼明皇賜貴妃死。這位怯懦的李三郞隆基,旣怕死,又貪戀王位,更抛誓言,忍心使難舍難分的「美愛情人」自殺!玉環地下...

  • 文章唐玄宗李隆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林忠雄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李隆基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杨国忠 杨贵妃

    「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而不足,爲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應戒,致竄身失國而不悔。」(《新唐書》)「百首新詩百意精,不尤妃子不尤兵爭爲一向傷前事,都爲明皇恃太平。」(《宋·陳堯佐·華清宮》)

  • 文章(專題研究)黃巢之亂的原因之探討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2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黄巢之乱 藩镇割据 勤王不力 私盐 安史之乱 均田法

    壹、前言唐代是继汉、隋以后,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强盛的政权、国威远播、征服四夷;但仍走上前代衰亡的轨迹,由盛而衰。中经几次较大变乱,有的为宫廷之变,有因藩鎭叛乱而引进外患,有奸权抱持、宦寺弄权、藩鎭相攻,虽有较完备之政治制度、却不能因应时代、随时更新、以适应潮流和当时环境,其灭亡类似两汉末期,及两晋末期之变乱篡窃,导致五代十国之分裂局面。唐代中期以后变乱频仍,连续一百四、五十年,先有武、韦之祸,影响尚小;开元之治后有安史之乱、藩鎭相攻、和导致唐朝灭亡的王仙

  • 文章「台灣人與河南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集应庙 安史之乱 张巡 河南同乡会

    本(六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中原文獻第十卷第二期中,曾載有王光臨先生「台灣人與河南人」的一篇大作,把台灣省所謂閩南人和客家人的來龍去脈,旁徵博引,分析得甚爲詳盡,證明了台灣同胞無論其爲閩南人或客家人,追本溯源,其祖先都是由河南輾轉來到台灣。這篇文章好像有一家報紙曾經轉載,足見其信而有徵,是一篇民族源流的寶貴文獻。聽說台北市木柵區保儀路有一個古老的廟,名曰「集應廟」,乃是唐朝張巡之後,奉其神像,由河南經由閩南遷來台灣,建廟供奉,這又是早期河南人輾轉來台的...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