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流亡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读「山东流亡学生研究」有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王茂勳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研究》 研究内容介绍 读后感想

    流亡学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流亡学生被迫害「集体编兵」也是史无前例的。为了中国人的后代子孙幸福,希望它也是绝后的。流亡学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惨痛史剧!「山东流亡学生硏究」(一九四五~一九六二)为陈芸娟小姐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硏究所的硕士论文。陈小姐的父亲—陈永昌先生为前山东第一联中的学生,陈小姐抱持着为其父亲撰写回忆录的心情写此论文,并为山东流亡学生的历史留下纪录。陈小姐的用心眞是难能可贵、値得敬佩!作者在緖论中阐述撰写该书

  • 文章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6期  作者:杜敬民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澎湖 济南联中 国共内战 张敏之

    澎海深千尺,难洗万古冤,逃脱敌人手,竟遭同党陷。天道何所存,风雪六月寒,信有昭雪日,凄凉五十年。上面这首五言律诗,是济南三联中学生,桐山籍现代诗人姜远程,悲悼山东烟台联中校长张敏之等七人被杀五十年后平反的感怀之作,不但描绘眞切,且讽而不怨,的确是佳构。回想五十年前,山东流亡学生,在澎湖从军一幕,心头沥血,至今尤有余痛,事件始末笔者身临其境,愿把这段史实及泗水流亡学生在澎湖之状况,举要敍述,以补正史之不足,间或月旦当时人物,是非对错,只有望鄕贤及读者去体会

  • 文章(專載)由山東同鄉會出錢出力創建員林實驗中學説起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2期  作者:苑作賓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蒙难 师生冤死 回顾半世纪 筹建学校 回馈报本

    一、前言山东人在台湾,早居第三地位,约近百万选票,跟闽南客家之后,尤其国家部会长,中央硏院士,文博翰在朝,武将军掌权,社会治安守领,工商鼎实人家,要皆根源于三十八年,在澎湖八千流亡学生从军,于今垂五十年,已经是物换星移,沧桑变迁。回忆当时,大陆变色,政府播迁来台,不管社会各界,均表现同仇敌忾,誓死追随祖国,效忠领袖,要和共党一并死活。那种尖锐的贞操表现,以山东人最为突显,这也是山东八千流亡子弟,在澎湖从军和蒙难的主要原因。二、骇人听闻的七一三事件笔者

  • 文章山東私立震華文學院的細説從頭(二)——看震華文學院的起落興衰,記半個世紀的往昔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李殿明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山东私立震华文学院 流亡学生 往事追忆

    的地址电话很有用处。我离开济南,即到青岛,找到了要找的学校和同学,很快地有了卅六位同学就准备一起经上海转南京。但是,青岛这个名字,对人也都给予好感,一、它是特别市(全国占五分之一);二、是著名海港(水深港阔、不淤不冻);三、是避暑胜地(气候凉爽宜人);四、建设新奇(依山就势,滨海绵延);五、是市长及有关人员对外来的学生亲切优惠,尤其是刚刚由济南来的,一方面是人数不多,另方面是因住不了几天,只是过路而已,所以他们是以客人相待。(注:这是三十七年底教育厅安排流亡学生

  • 文章另一批山东流亡学生的前尘往事忆述(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入伍教育 军校生活 坎坷往事

    三队队长暗中联合排斥,不予合作,对大队长之要求,阳奉阴违,使其壮志每难得伸。校风如此,看在学生眼里,焉能不感到失望。㈥我投机计划落空不得不接受事实受教我投考本校原非本意,故到校后,立函政大倪搏九兄及朝阳大学张继田学弟,请为代询各大学招生时间。惟接复函后,却使我苦待两年的期望,竟吿落空。原来在此地应考者,皆须自费,即系由沦陷区流亡至此的亦无例外;只有敎育部至沦陷区招考者,始能享有。除此,惟有远赴昆明投考西南联大,始能享有。此一规定,直如对我宣吿死刑。盖自费则

  • 文章(鄉閭之光)山東精神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于聖亞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山东学生流亡台湾数冠 撤退指挥 安全抵达 孔孟精神 忠勇精神

    政府自民国三十八年来台,以台湾作为复兴基地,迄今已有五十余年近一甲子之久,而来台的军民省籍,以山东人为最多,尤以流亡学生爱国青年,为各省之冠,此皆出东杰出将领刘安祺将军,在青岛撤退时,忠贞不二,策画周详,指运若定,将青岛驻军及部份居民,全数安全撤来台湾,成为复兴基地的生力军。其他地区尙有胡琏将军的部队,刘玉章的军队,尙能转进台湾,其余各地驻军,多半溃散,仅有部份官兵,零星来台,究其原因,皆因山东为中国圣人出生地,(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孟子出生于山东邹县

  • 文章法官的一生(五)——山东流亡学生的辛酸与成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山东流亡学生 大学生活 投考过程 青年从军 山东乡亲联谊 前往南京

    者之一,内心充满著兴奋和悲痛。我国有这么多热血男儿,中华民族的危机一定可以克服;但是,大家现在都牺牲了学业,将来国家的大事由谁来负责呢!当时,我在生活写眞上记载说:「我眞想找一个地方,痛哭一场」!三、我也报名参加政工班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五日贵州独山失守了。独山是贵阳的门户,而贵阳是重庆的大门,沙坪埧上的学生们,都觉得没有办法再继续安心读书了。我在四、五年前湖北宜昌失守时,曾下定了决心:「宁作地下鬼,绝不再流亡」。现在是投笔从戎的时候了。于是与同学朱德藩兄,一块

  • 文章「山东研究丛书」之一 陈芸娟(山东流亡学生之女)著 山东流亡学生研究(一九四五——一九六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山东研究丛书 山东流亡学生研究 作者背景 相关著作 销售广告

    廿五开本 平装 三百八十页 定价每本三〇〇元民国八十七年十月初版本书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作者陈芸娟,系前国立济南第一联合中学陈永昌先生掌上明珠,身为山东流亡学生的后代,从事此项研究,有许多别人所没有的便利;而指导教授吕实强先生,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当年也是山东流亡学生。因此,对吾鲁同乡来说,这本论著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读来也特别有亲切感。王志信、陶英惠合编的《山东流亡学校史》,自民国八十五年六月由本社出版后,不久即销售一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