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思想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子学术思想的时代背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孟子 孟子思想 传统思想 百家争鸣 周代历史

    振衰起敝,拯济斯民。孟子于此一学术思想极端活跃之中,奋然兴起,在学术思想上,岿然为儒家一代宗师,他不但使孔子之道,由微而显,由闇而彰,形成思想界的主流,而且明体达用,开物成务,拓展此后儒家的恢宏局面,孟子对儒家继往开来之功,实不可没。吾人硏究孟子的学术思想,必须先了解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历程所接触的环境,然后对于孟子学术思想,方能通盘而有系统的认识。因之,在硏究孟子思想之前,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是颇有必要的。兹分五点,论列如下:㈠封建与

  • 文章谈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孟子曰:「仁义而已矣。」又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又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丘——田野——民而为天子。孟子此言已有民主思想,其书中亦有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社会思想。如梁惠王篇:有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等理论,可谓把儒家思想发展到最高点。四、简略结语谈儒家思想,宜以孔孟为主。胡适先生分一、二、三、四、五,并附有傅斯年

  • 文章孔子的守义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当然日趋下流为不齿了。㈡孟子仁义并称孔子思想中心为「仁」、强调「仁」,唯提到利时,也必同时提及义,其意义无非敎人严义利之辨。到了孟子,则仁义并称,同时强调仁义。所以他答梁惠王之问,开宗明义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篇)以仁义所兴之利,是富国益民之大利,否则徇一己之私,穷奢极侈,其结果必上下交征利,危亡无日,故私利与仁义其相去不啻天渊。所以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篇)又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

  • 文章經史子集閱讀志要(十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蔡禹章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经史子集 儒家思想 孟子 梁惠王

    授业于子思门人,游事齐宣王、梁惠王述以王道,不果所言,以为迂阔于事实,未能见用,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列入十三经之末,后世为亚圣,谓为孔子之次也。总之十三经,盖言天地之道,人为之德,辟治乱之源,以为后世之鉴。夫中国之大,开化之早,思想自由而开放,竟有老、庄、申、韩、杨朱、墨翟诸子百家学说,各据所见,各有得失,互许短长。迨孔子集其大成,以中庸之道为儒学正宗,取诸经之华,率先圣之德,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传为正统。以人心唯危

  • 文章孟子的学术地位与思想(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孟子教化思想 民本思想 止战思想 君臣关系 政治治乱周期 王政思想

    政不如善敎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敎,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敎得民心』(孟子,尽心下)。八、民为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乃是儒家共同信持的理论,而能进一步倡『君为轻,民为贵』新理论者,仅孟子一人而已。孔子『尊王攘夷』,不无重君之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似有轻民之意。用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准以为衡量,孟子『君轻民贵』的思想,实较孔子更为进步。可惜,自秦汉迄明淸二千多年都是专制君王政体,孟子的学说,未能多所发挥,致使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迟至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仁之界说,其前后、内外、上下、与本末:「孟子尝言:仁者人也;又言:人者爱人。墨经亦言:仁,体爱也。庄子谓:爱人利物谓仁。韩非言:仁者中心欣然爱人也。乐记以一中心物恺(作乐解),兼爱无私为仁。」唐先生又以二程子,公而与物一体之生之性为仁,而手足痿痺为不仁。朱熹以公为仁之前事。人无私则公,但公并不就是仁,只言公则无情,兼言仁则有爱。如此使人识仁、行仁,实有卓越见解。国父孙中山先生尝言「天下为公」,尝书「博爱」二字,当是继承中国文化正统思想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