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孙中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父尊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唐棣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孙中山 樊钟秀 称呼

    也称 国父。公开称 中山先生为 国父的,当推樊钟秀为第一人。」民国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尊称 总理孙中山先生为 国父。同年,四月一日,国民政府明令中,尊称国父。

  • 文章一方碑繫萬民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景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孙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传略 奉安纪念碑

    乡长马克山先生转来一份珍贵资料,说是有位张景尧先生返乡探亲,在山西省长治巿,抄回再现的「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碑」拓本,并附有说明。按长治巿(古称潞安州)与我豫北林州巿(即林县),为近邻。同属太行山区,两地人民关系密切。 国父于民国十四年病逝北平,十八年奉安南京中山陵,而偏远的长治当时亦为之立碑纪念,足征国人对 国父之崇敬无远弗届。国家统一之契机于此可见。——编者

  • 文章(古今乡贤)学者考证 国父孙中山先生是孙子七〇世孙先祖亦为豫籍人士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5期  作者:姚保中提供 出版时间:1997-07-03
    关键字: 孙中山 罗香林 文天祥 甲骨文

    据江苏省苏州市孙子硏究会的学者考证,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第七十世孙。「中通社」自南京报导,即将付梓的「孙氏宗谱世系源流」,对国父的家世做了清晰的考证。据指出,一九四二年史学家罗香林曾编撰「国父家世源考」,备述了其先祖由豫入赣再入闽,最后迁居广东翠亨村的史实。苏州孙子硏究会以此为基础,经过大量硏究发现,国父的先祖孙誗在唐僖宗中和二年被选为百将,后居江西宁都一带。而在「宁都孙氏家谱」一篇由文天祥撰写的序中,考其父为唐中书舍人孙拙。孙拙见载于

  • 文章(專載)貳、河南省史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0期  作者:楊卻俗撰文 彭全德補遺 出版时间:1998-10-03
    关键字: 中原 诸葛亮 孙中山 风土人情

    禹县之吕不韦、张良、吴道子、许昌之晁错、荀巨伯、徐庶、荀淑、荀爽、荀彧、荀攸、荀灌、陈留孙过庭、泌阳李商隐、襄城杜甫、南阳岑参、元稹、晋阳王翰、洛阳王湾、修武王弼、灵宝杨修、襄城之李膺、郑县之子产、颍考叔、扁鹊等,其高节智能书画诗文立身政绩孝忠医术均扬名于世,此为豫中之著者也。古代豫人固有无数英杰、贤哲,即近代与现代豫人,对国家贡献亦甚自豪:例如近代我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经史学家罗香林指出其先祖由豫入赣再入闽,后迁粤,民族救星蒋总统中正先生,其祖籍原是

  • 文章今年 國父忌辰有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8期  作者:狄震 出版时间:1978-07-03
    关键字: 国父忌辰 孙中山 孙氏源流 兴中会 三民主义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星期天,在寓偶翻閱舊書庫中,順手檢一册臺灣出版之「傳記文學」一百三十七期,(卽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十月出版)。作者隔些時間常喜拿起四書及歷史名人傳記等一讀,以和每天看報或閱讀新雜誌,互相調劑。該册傳記文學月刋,首篇刋載國父哲嗣孫哲生先生之「八十自述」(上),在本篇第一節,哲生先生卽述出其「先世述略」內容爲「民國三十一年,國立中山大學史學敎授羅香林寫了一本『國父家世源源流考』」。羅先生這本書,對於我們香山孫氏這一支派,如何自中原轉徙江南,而後定...

  • 文章説道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羊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道统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圣贤明君 禅让 大禹治水

    民國十年, 國父在桂林答覆第三國際代表—荷蘭人馬林的詢問時說:「中國有一個道統,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至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的。」主義是一種思想,必有所本,而三民主義的思想,卽淵源於此一歷代聖賢世世相傳之道統,這就是三民主義所以始於挽救危亡,中於建設新中國,而其終必止於促進世界大同之哲學基礎。先總統 蔣公繼志承烈,揭示「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敎...

  • 文章兩岸文化交流報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孙中山精神 印尼山洞赤壁画 南京大屠杀 卢沟桥纪念 两岸交流

    一、两岸各自论述「孙中山精神」——王铭义一九四九年初,蒋介石总统下野前夕,在一月十六日日记写道:「正午,到陵墓谒陵默祷,此为离京别陵之纪念也。」蒋到中山陵「别陵」,结果成「辞庙」。三个月后,解放军攻陷南京。终其一生,蒋氏再也没能回到中山陵。南京曾是中华民国诞生地、《中华民国宪法》明定的首都,南京也成为两岸隔海分治的起源,中山陵则是两岸最特殊的历史连结。然而,中华民国政府对南京总是有着「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的历史阴影。二〇〇五年,连战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