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劇史話」讀後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8期  作者:劉峙同 出版时间:1998-04-03
    关键字: 孔子 张若鉴 王海玲 豫剧

    回味无穷。我对此书之内容,不敢赞一词,因为我是外行。只觉作者学识渊博,见解卓越,所作言论,均有根据。我读此书,有两点感想,今写出来,以供同读此书者之参考。第一点,该书之副题是:「兼论河南梆子不是秦腔的别支。」作者是河南嵩县人,家学渊源,三代从事豫剧工作,颇有维护豫剧尊严之雄心,引经据典,处处证明河南梆子早于秦腔,绝对不是秦腔的别支。这一点,我非常相信,因为孔子说过:「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虽非河南梆子,而是其前身;三千年前,奏腔恐尙未成语言。此书是硏究豫剧之

  • 文章易傳之製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劉瑞符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易经》 孔子 《易传》

    圣,世历三古……以上之历史资料,使孔子作易传之说,成为定论,而为后之学易者所信奉不疑。所以唐孔颖达作周易正义时云:「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疑论。」[1]时至今日,甚多之说易者,仍坚持孔子作十翼之说,甚至有所谓「十翼,非孔子不能为,不敢为。」之说。[2]上述论语中孔子所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在鲁论中,「易」字为「亦」字,并连下读,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另毛子水氏据龚玠、惠栋考证,鲁论句读当为「加我

  • 文章孔子思想與二十一世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8期  作者:胡志直 出版时间:1998-04-03
    关键字: 孔子 教育家 甲骨文 《四书论语》

    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政治家,最初的教育家;他的思想,走过了二千多年的坎坷岁月,而他的光芒,却永如旭日初升,照亮着全世界的人心!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孔子的思想,将更作人们跨世纪的指明灯,引导着世人,昻然遭向光明的康庄大道!孔子、名丘、字仲尼,为儒家之祖,世称至圣先师,春秋鲁国人。周游列国后返鲁:「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教授学生三千余,精通六艺者七十二贤人,终生述而不作,卒年七十有三,谥文宣王。孔子在他的浩瀚思想中

  • 文章中原与孔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 孔子 人物事略 史料

    王子婴次之燎鑪」一事,经考证婴次即郑子仪,新郑铜器,传播英美,郑子仪,可谓不朽矣。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初娶鲁之施氏女,生九女而无男,纳妾,生孟皮,是孔子之异母长兄,孔子母颜氏,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子日生孔子。为儿嬉,常设俎豆,演礼作祭典状,及长为委吏,析量公平,为司职吏,畜牧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东周都洛阳,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原籍河南鹿邑,孔子问礼于老聃,可能是因杞、宋、无征,周代以前之礼,史缺记录,传说而无凭证,孔子曾说:「夏礼

  • 文章孔子问礼于老聃考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孔子 老子 问礼 史料考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县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河南鹿邑县人,孔子适周问礼时系在东周,建都洛阳,由山东往洛阳为西南行,故有「南见老聃」之语,其下车处在洛阳东关外,现立有高大石碑,上写「孔子问礼于老子在此下车」等字,民国三十一年时曾见此碑,其问礼处在东关双龙巷,亦立有石碑,上写「孔子问礼于老聃处」,老子答孔子问之词亦刻于石碑上,即后录「子之所言者」及以下等句,但孔子向老子所问者为何?不但石碑上未刻,且他处亦尙未见到,今所能找到者,仅有

  • 文章孔子与罗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孔子 罗山县 文化区 地缘关系

    拜读了张克明先生的中原与孔子,所以不才就想到孔子与罗山。因为这个问题自少年时就惑疑不解;直到六十余岁得读罗山县志,方微有所知,复读四书道贯,始恍然大悟;虽然如此推想,是否还有问题?祇有留待考古的学者去研究。罗山县城南门外,原有五孔石桥一座,桥名大通桥,河名小黄河;平时水淸见底,夏季霪雨为灾,水涨与桥齐,波涛汹涌,水色浊黄,因以得名。小黄河源出于县西南灵山之黑龙潭,向东北方流,经县城绕西、南、东三门后,直向东去,至河口寨而与淮河汇合。距县城西南三十里有一鎭

  • 文章子路問津于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子路问津 方城 孔子 沈诸梁 楚狂接舆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自叶邑返蔡,途遇长沮、桀溺耦而耕,曾使子路问津,《论语·微子》详述起事。近年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亲临实地考察发现《论语·微子》所载「子路问津」处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独树镇与杨楼乡交界处的杨武岗、上曹屯自然村一带砚水东流处。一、避乱觅贤,孔子自蔡如叶;「叶公好龙」使孔子自叶返蔡依据《左传》鲁哀公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师毕入,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州来。」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措,制度之兴革,政策之制订,是否允当正确,在在关系国家之治乱。社会之隆污,因此领导者宜如何端正心志,除贪袪私,开诚心,布公道,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领导者虽具远见与智慧,然仍不能无所蔽障,无所困惑,而儒家的义利之辨,无异为破解困惑唯一之良方。四、儒家心传义利之辨㈠孔子思想中心为仁,谈利必及于义儒家开山祖师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无所不包,然就其中心思想言,则是一个「仁」字,一部四书,尤其论语中,论仁篇章特多。论语中「仁」字有一。九次之多,至孔子论「仁」有七十九

  • 文章儒家思想是導向人類的明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孔子 儒家思想 理性 儒学 文化教育

    壹、前言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我中华文化的主流,并且是世界人类导向正途的重要依据。今日的社会,虽然进入民主、科技的大时代,但是仔细硏究儒家思想,它不但合乎时代的需要,而且负有推动时代的神圣使命。孔子是儒家的中心人物,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那时的知识份子思想分歧,人民无所适从,社会秩序混乱。可是孔子的思想,确实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于当时为政者私心自用,未能完全接受孔子的忠言,治理国家社会,但是他的思想,已成为往昔两千多年文化发展的里程,也是导向

  • 文章孔子论仁及其延伸的观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許倬雲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国文明的主要启蒙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一个譬喩,听来夸张,却也有相当历史意义。历史学家区别文明的界线,不在于人能生产,人能聚集成群,人能歌唱绘画;甚至人可以有信仰,但是,如果一种宗敎只有仪式,而缺乏相应的伦理与道德,这一宗敎所在的文化,仍不能称为文明。当是有了是非与对错,有了超越「活着」的价値;而且,这些价値是普遍的,不只是侷限于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人类文化,方得称为文明。人类历史上跨过这一道门槛的文化,不过三、五个,幸而,这些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