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儒家思想中「仁」字的正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论语》

    近几年以来,偶然看到两岸人士,写儒家思想「仁」字,用「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作为正确解释,这应该算不对的。那是孔子勉励志士仁人,宜有如此作为。而这些志士为武士,不是一般人士。仁人是「爱人」和「克己复礼」的人,才是全民应该遵循的言行。一、我猜测误解此说的来源是解读问题曾任中央研究院长胡适之博士,著有《论学近著》,香港三达出版公司印行,序文末有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二十九日。分上、下两册,上册卷一直行分割线后,胡适说:「儒本来是亡国遗民的宗教,用

  • 文章周代營洛與紀綱倫理建立約談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20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9-01-03
    关键字: 孔子 邙山 商周之争 伦理纲纪

    卒戎周,所以范鞅谓魏舒曰:「于其戌周,不如城之」的谠论。贞定王二十五年,晋为周伐伊洛之戎,戎人从此在中原绝迹。此皆纲常伦理之所系,孰谓周公旦之识度不远,对中华民族贡献不大,而无事实根据地信口雌黄。尝观近代学人著述孔子揭橥:「尊周攘夷,是种汉奸行为」,对此不敢苟同。现在中国,只有「中华民族」,而无其他,若细分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纯汉人血统。且知唐代中业以前的武士及词客,多系混血儿,炯鉴昭昭,自可覆按。且谓:「中国古人不科学」,此种见解,亦不正确。如周代诸侯

  • 文章論語揭櫫「道、德、仁、藝」學旨索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文字 文学 哲学

    一、导言:理想人道之建立,有赖于仁、孝、忠、恕之实践;仁、孝、忠、恕之实践,有赖于教育之培养;故孔子于一切人事之中,最重教育,以教育为积极救世之不二法门。推孔子教育之目的,唯在实现「仁」之理想。而所以实现之原则,要言有二:一为主观的仁心之培养,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一为客观的仁行之实践,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所谓兴于诗者,乃言要培养人有诗一样丰富、纯挚而含蓄之感情;立于礼者,乃言兴于诗之感情应以礼为

  • 文章孔子的正名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5-07-30
    关键字: 孔子 正名思想 学术研究

    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2]。居官为政固然不得旷职,同时亦不可越权,所谓勿殒勿越。故孔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篇)。二、正名的目的—孔子生当战乱之世,深察祸乱所自起,追本溯源,识其底蕴,明其症结,针对时弊,对症投剂,期能拨乱返治,澄本淸源,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置天下于袵席之安。他深深察知天下之乱,起于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于是大声疾呼提出正名主义的思想,期以抒时艰,救世人。其所以极力主张正名,在于

  • 文章《易經十翼序卦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武梅邨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易经 孔子 易经十翼 序卦传

    一、天地初闢:「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天,乾也;坤,地也,天為父,坤為母,乾坤相錯,而自相綜。有了天地,然後萬物才能生長。有了父母,然後才有子女的生育。乾陽坤陰,兩儀交配,才能生育,才能生長。盈為充滿,乾坤陽陰之氣,充塞於天地,萬物由是以生。屯即充滿天地之氣體,也就是萬物始生之情況。萬物始生,迷蒙幼稚。猶如兒童之渾然無知,欲使明理成才,必須啟蒙教育...

  • 文章孔子入周问礼处考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孔子 入周问礼 老子 本体论 庄子

    洛陈东关大街,县文庙照壁后,镶有约宽八寸,长六尺一块靑石碑,上写:「孔子入周问礼处」字样。曾以事关地方文献,不愿操切从事,特访王果正校长两次,硏讨此一刻石,因其生长东关大街,闻见必审。孔老思想渊源儒、道两大哲学思想家,一为楚之苦县人、一为宋之嫡亲血胤;两地相距甚近,极目可相望。孔子虽然自其曾祖父防叔奔鲁为防大夫落籍成鲁人,实乃殷商帝室之裔,宋君湣公之胄;离宋中的年代犹未远,其思想说是受地域文化影响,血统遗传孕育,不是绝对没有道理。老子的「『本体论

  • 文章子路問津于方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子路问津 方城 孔子 沈诸梁 楚狂接舆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自叶邑返蔡,途遇长沮、桀溺耦而耕,曾使子路问津,《论语·微子》详述起事。近年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亲临实地考察发现《论语·微子》所载「子路问津」处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独树镇与杨楼乡交界处的杨武岗、上曹屯自然村一带砚水东流处。一、避乱觅贤,孔子自蔡如叶;「叶公好龙」使孔子自叶返蔡依据《左传》鲁哀公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师毕入,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州来。」鲁哀公三年,「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

  • 文章中庸與中華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中庸之德 孔子 董仲舒 中华文化

    自汉代立学,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唐、宋以降,暨乎明、清,先后有大成至圣先师之尊称,其间盖二千五百余年矣。孔子之学术思想,原为集中华学术之大成,而为民族文化之中心。朝代历经更迭,而尊孔之教不易,盖真理必常存也。宋、清各代,以颜回、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庙,分别尊称之曰:复圣、宗圣、述圣、与亚圣。子思,为孔子之孙,受教于曾子,为「中庸」一书之作者。程子,颐,称之为孔们传授心法。且云:「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

  • 文章(古今鄉賢)鹿邑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作者:老子文化硏究會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鹿邑 老子 孔子 道德经 史料考古

    老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厉鄕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鎭)人,史记有传。有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一书传世。同时,老子亦为古代杰出的养生学家,在养生领域与黄帝齐名。据《史记》记载和已故山东大学教授高亨先生考证,老子生于公元前五七一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与孔子为同时代人,约比孔子年长二十余岁。他博学多才,二十多岁便做了东周王朝的史官,受到了周王朝的特殊礼遇。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王权制度下

  • 文章「中」為中國文化之基礎,亦為立國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1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孔子 天道 中道 道统

    建中于民。」蔡沈(朱子之弟子)注:「王其勉明大德,立中道于天下。中道者,天下之所同有也。然非君建立,则民不能以自中。」这就是说,建中道于天下,就是让天下人所同有,是至理,亦是眞理,故可放诸四海皆准!循此「中」的文化行于天下,于人于事无一不合也!「中」的主要意义是代表「人道」;「仁者,人也」,是以孔子的「仁道」(仁学)即是「人道」。是故,康有为说:「儒学传统的『仁学』呈现『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色彩!」儒家还把这种「中」的文化与人生观相联结,使之升华到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