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婚礼仪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现代安阳故乡婚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李士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故乡婚礼 娶嫁帖 婚礼仪式 吃定饭 嫁妆

    也有之。⒍婚礼:①送嫁妆:婚期当天早晨,女方开车送来自行车、缝纫机、黑白电视(个别有彩电),先前是立柜、高低柜,现在改为组合柜,一般称四大件。也有的是一张圆桌、四把椅(折叠式)、沙发、录音机、锁边机不等;四条棉被,两条缎面、两条布面,花单布里,每条新棉花5~7斤;4~6个包袱,内有两身棉衣,4~6身单衣,4~6条粗布被面,4~6条床单,2~4枕套、枕巾、袜子。一个包袱兜著脸盆、两双皮鞋(一单、一棉)和盥洗用品。一共来十几个人,行席由家长相陪,吃过饭后,办事人

  • 文章草原婚礼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梅濟民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宴席 婚礼 草原 亲友 仪式

    鸣哇嘡嘡嘡,呜哇嘡嘡嘡。是谁家牧场又有喜事呵!呜哇嘡嘡嘡,呜哇嘡嘡嘡。巴克哈伦草原上蓝晶晶的夏空,浸染着凝碧的江水,仿佛整个边塞都罩上了一层喜庆的气氛,在这翡翠一般碧绿而悠闲的夏日里,是草原儿女们婚嫁的最好季节。柔情的柳条儿,掩衬着雪白的云彩,浪漫的花朵,铺满在原野上,为了迎接这一串喜洋洋的日子,边塞上的山河是装饰得够华丽的了。燕子双双,竞夸轻俊,飞掠在牧野上,快乐的气氛随着人们的忙碌正在牧场上增长,在举行婚礼的头几天,场上的家畜都要回避到远离牧场的地方

  • 文章(采风问俗)有趣的婚礼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0期  作者:小月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婚礼习俗 旧式迎娶 迎亲仪式 乡土情谊

    婚礼都有趣,结婚是人生大事,也是喜事,所以,婚礼场面都是轻松愉快、喜气洋洋的。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省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婚礼习俗,常在此地电视上看到大陆各民族的婚礼,可说是奇风异俗多采多姿,但都是活泼有趣的,充满了喜悦气氛。旧式迎娶家乡绥远(现称内蒙)也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较多的是汉、满、蒙、回族群,还有少数民族,婚礼自然不尽相同,记得童年时家住归绥(现称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旧城,参加的都是汉族婚礼。家乡称新娘叫(新媳妇儿)新郎叫(新女婿)。新娘

  • 文章故鄕婚礼习俗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2期  出版时间:1988-01-10
    关键字: 婚礼习俗 四乡一城 纯朴 礼品 仪式

    的是一双皮鞋,或是好料的布鞋,给新娘的是绣花鞋,还有的就送其他玉饰,金饰不等。一般的都包一个小红包,全家人参加,主人也不以小红包太少有所不悦,因为这是喜事吗?人愈多,桌次愈多,愈觉得光彩,愈有面子。虽然婚礼完后,将全部收的礼金、礼物结算,还不及他所付出的十分之一,而有所心痛,相反的,还以这次的婚礼,所有邻里,亲朋好友都到齐了,办的很热閙感到津津乐道,深以此为喜。婚礼仪式,四十年前,浦城家鄕所看到的,都多半是古礼,穿戴仍是古式:男的是长袍马卦,头戴的瓜皮帽,上身

  • 文章臺北市寧波同鄉會擧辦首屆集團結婚辦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集体婚礼 同乡会 礼服 仪式 主婚人 费用

    一式二份(表式备索),最近半身照片男女各一张,登记费新台币贰百元(该项登记费为结婚时事务费用,倘登记后,临期而不参加,不予退还)。三、申请结婚当事人中任何一方年龄未满二十岁时,应取得其监护人之同意书。7、结婚礼服:新郞穿深色西服,新娘穿白色礼服,均由当事人自备,式样不得奇异。8、婚礼仪式:遵照内政部颁布「国民礼仪规范」办理。9、婚礼主持人:证婚人、主婚人代表(二位)、介绍人代表(二位)均由本会遴聘同鄕中德高望重鄕长担任之。10、礼堂布置、音乐、新郞新娘胸花

  • 文章三十年代安阳故鄕婚礼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石玉田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家乡婚礼 结婚仪式 王海玲 坐花轿 拜天地

    凡是在安阳家鄕成长到十岁以上的鄕长们,可能都看过甚而有的亲身经历过婚礼。我现在把安阳三十年代的婚礼情形报告一下,以供各位鄕长发思古之幽情。我祇是将结婚当天所用之旗牌花娇,婚礼进行经过概述,无法更加详尽!因我未曾亲身经历,还盼有鄕长亲身经历过的,能多加赐教,并对安阳文献充实。增加我们这一代安阳人的向往和回味,使第二代更明白安阳文化的源远流长,安阳人更开明进步,以做安阳人为荣。家鄕安阳结婚请客是第二天。不是像今天台湾请一餐。头一天是送食盒,就是嫁妆。是用食盒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