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姚江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将引用更多姚江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7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6-08-31
    关键字: 舟山 《舟山从宁波引水协定》 税务局

    随着一批重大专案落户和经济发展,舟山经济已经驶上了快车道,但水资源的匮乏也成了一大制约因素。据《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预测,舟山供水区在不计大陆引水的情况下,到二〇一〇年,工业、生活缺水将达一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缺水〇·二五亿立方米,且需水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为了让舟山「解渴」无论是已经建成的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和即将上马的二期工程,都是跨海从姚江引水。《舟山从宁波姚江引水协定》的内容包括:「宁方同意建设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浙江省

  • 文章傑出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8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王守仁 明朝 心学 姚江学派

    是「致良知」的哲学思想。王守仁在余姚讲学期间,广收门徒,「王学」远播,形成了「姚江学派」。「姚江学派」的创立,是对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元理学的突破,他促发了明代中叶以后的思想解放。正如我国名民主革命家、敎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之气象又一新焉」。又得到现代我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蒋中正先生的高度景仰和赞赏。崇尙王阳明的哲学伦理思维观,并引用、汲取他的学术中极其精华髓质,应用于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王阳明提出

  • 文章千年风波姚江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4期  作者:諸煥燦 出版时间:2001-03-10
    关键字: 余姚 邮驿 驿卒 驿 交通要口

    此情此景,身坐茶馆酒楼,一杯茶一壶酒,何等的悠哉游哉!元代,改称余姚驿。到明代时,复称桃驿。明清时,姚江驿有驿丞一人,吏一人,馆夫(招待服务人员)八人,水夫六十七人,陆夫十八人,看管杂物夫八人。有站船七艘,正副铺陈十六床。按朝廷规定,凡浙江境内的驻站用船,每三年小修,每六年大修,每十年拆造。由于年代久远,岁月侵圮,至明代嘉靖中期,姚江驿予以大修,重建大门三间,仪门五间,厅屋五间,川堂一间,后寝五间,池亭三间,左古廊房各十间。到明祟祯八年(一六三五),上虞县令会同

  • 文章(美食漫谈)劝君品味姚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4期  作者:諸煥燦 出版时间:2011-03-10
    关键字: 饮食风俗 重阳节

    其他还有「肉丝大豆腐」、「全家福」、「蟹粉海参」、「蟹粉鱼翅」、「砂锅鱼头」、「虾球」等等名菜。在城舜江楼两侧,往东沿姚江近二〇〇米的河岸上,渔行林立,形成较大的海水产品交易市场,著名的有海昌冰鲜行、和记冰鲜行。渔汛旺季时,到余姚来的黄鱼船多时可达近百艘,船桅蔽,叫卖声此伏彼起。日最高成交量近三十吨,年交易量达二千吨。位于北滨江路县东街口的「大观园」饭店,因楼下临近冰鲜鱼市,每当顾客点菜后,厨师再向冰鲜鱼市拿来最新鲜的黄鱼烹饪,味极佳美,故此饭店的生意

  • 文章姚江波涌先贤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諸煥燦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文献名邦 十大思想家 人物甲天下 名人 文化 知行合一 余姚四先贤

    百里姚江,发源于有道敎圣地之称的四明山,奔腾向东。它穿越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就是余姚。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宋代的范仲淹曾称余姚为「东南最名邑」;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学士,早在明代初年就有了「文献名邦」之佳称。本世纪二十年代,出过一本《中国人名大辞典》,余姚人被收入这本辞典的竟多达二百二十九人,为全国各县市之首。余姚又是一个出思想家的地方,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本《十大思想家》的书,它由上下五千年,全国两千六百多个县市中精选出十位

  • 文章《诗路》姚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1期  作者:張如安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诗路 文化 风景线 精神家园 诗人

    一条「诗路」,又何必借重于「剡溪」?当然,唐代时姚江这条「诗路」还在襁褓之中,自宋代以后,来往、徜徉于姚江的诗人憧憧如织,留下的诗篇何止千百,我们且略选数首,领略一下「诗路」姚江的韵味。在诗人眼里,姚江首先是一道蜿蜒的风景线。宋代的王安石特别写下了《泊姚江》一诗:「山如碧浪翻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唤取仙人来住处,莫教辛苦上层城。」他不但写出了山、水、天相映的壮美景致,而且居然为神仙们设想,说他们上层城(昆仑山上的高城,代指仙鄕)居住,出入太辛苦了,不如来住

  • 文章姚江游子吟》征稿启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7期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游子吟》 征稿启事 相关事项

    为了促进中华诗词的繁荣,加强国际国内的诗词交往与合作,加深海内外籍人士与故鄕的亲情、友情,抒发爱国爱鄕情怀,我们决定在二〇〇二年推出《姚江游子吟》,面向市内外、海内外籍游子征稿。有关事项如下:一、选收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直至当代创作的古典诗词佳作,发表与否不论,唯质论稿。二、诗词题材不限,要求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具有时代特征、个性特点和眞情实感。三、如有熟识的籍诗人,请代为推荐;如诗人已谢世,可由子女或亲朋友好将其遗作投寄本社。四、预计二

  • 文章江西一派姚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69-01-02
    关键字: 姚江学派 代表人物 介绍

    然在学理论辨上,文敏仍还和众见不能有大异。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学者称塘南先生,弱冠师刘文敏,出仕后求质于四方学者,终不以为自得,五十罢官,渐悟生生眞机,遂自创己说,高攀龙谓「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澈心境。」陆王讲心学皆少言性,时槐直从性体上透悟,因此补充了陆王许多未说到的话。黄宗羲说「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庵、两峯、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推原阳明未尽之意。当时越中流弊错出,挟师说以杜学者之口,而江右独能破之,阳明之学

  • 文章江西一派「姚江学」(江西人文史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67-10-02
    关键字: 姚江学派 江西派 阳明学 学者简介

    人,学者称「两峯先生」。时称聂双江得刘两峯,而不伤其孤零。然在最后理论辨上,文敏仍还和众见不能有大异。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学者称「塘南先生」。弱冠师刘文敏,出仕后求质于四方学者,终不以为自得。五十罢官,渐悟生生真机,遂自创己说。高攀龙谓「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澈心境。」陆王讲心学皆少言性,时槐直从性体上透悟,因此补充了陆王许多未说到的话。黄宗羲说:「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念庵,两峯,双江其选也。再传而为塘南,思默;皆推原阳明未尽之意,当时

  • 文章江西人文史話(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8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87-04-08
    关键字: 吴康斋 徐孺东 汤若士 王阳明 宋应星 吴甘来

    弱冠,即奋志圣贤之学,往游与弼门,逐绝意科擧,筑室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不干人事。与娄谅等为会于弋阳之龟峰,余干之应天寺。又讲学白鹿,桐源诸学院。娄谅,字克贞,别号一斋,上饶人。有志圣学,求师四方,闻与弼在临川,乃往从学。与弼一见喜之,曰:「老夫聪明性紧,贤也聪明性紧」。一日治地,召谅往,曰:「学者须亲细务」。谅素豪迈,由此折节,得传其学。王阳明年十七,曾从谅问学,后开阳明学派。卅一、江西一派姚江学王学流衍,最盛大有力量者,除浙中与泰州中,还有江西一派。当时称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