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姓氏发展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蓮花縣簡介(續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莲花县 堕民 姓氏发展 姓氏调查

    阴影,慢慢消失了。第六节 姓氏发展唐宋前,县内居民姓氏,多被淘汱;如良坊村,原分为桥仔上,有朱、牛、张姓。桥仔腰,有谭、胡、萧姓;桥仔下,有刘、李、江姓。现在这些姓氏,除谭、刘少数外,其他均被淘汱,代之而兴的,是唐昌、和明洪年间,定居良坊的贺、王二姓大族。县城琴亭鎭,也先有苏、郁、廖、赵,后有李、贺、陈、艾。李、贺、陈、文,大都在宋代定居,先有四姓,早己失传。现在郭家村桐下,先有方、罗、盛、蓝、史、陈、李等七姓,后为郭姓定居,,从前七姓无传。田头村为童姓开

  • 文章陳氏重修族譜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3期  作者:陳楚賢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陈氏族谱 修谱 姓氏由来 发展历程

    共分英、雄、旺、贞四分,至今已十六代了。三、海外陈姓宗族之发展余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接族弟陈士恒及亲侄陈重伟来信,谓家鄕重修陈氏族谱,命余为修族谱作序,余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十日来台,定居台湾凤邑,与陈氏宗亲接触频繁,并任陈氏世界宗亲会台湾分会顾问,会长为陈家添先生,陈氏世界宗亲总会设在菲律宾碧瑶、美国、日本、南洋及东南亚各国,均有陈姓侨民及陈氏宗祠,并各国均设有分会,每年各分会开会一次,相互通知,自由组团参加各分会议。余旅居海外多年,才疏学浅,在族人高贤

  • 文章漫談汪氏族人發祥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汪敏毅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姓氏探源 汪氏族人 历史发展

    汪氏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姓氏,并以皖、黟最多,有十姓九汪的美誉。西周初年昭王,庶子受封于翁山(浙江)东海,一说在广东翁源县东,以邑为姓翁,又据《六桂堂》报刊,宋初福建泉州有翁干度,四子分姓为洪、江、方、龚、翁、汪兄弟同列进士,地位显贵,史有「六桂联芳」之美誉。前述汪氏各支派族人,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各地的汪氏为北派;居住在福建、江西、广东各地的汪姓为南派。东汉末年,有汪氏三十一世祖汪文和公,为会稽令(浙江衢县)后迁安徽休宁,被封为淮安侯(江苏淮安

  • 文章谈——姓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姓氏 历史文化 宗亲 通婚制度 历史发展

    我国人如果彼此不相识,往往互相用「贵姓」来问对方。如果所答是同姓,这便认为宗亲了,感到非常亲切。这正显示人们对血统关系有着浓厚的感情。又有人说「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更姓」,这意思即以本身所拥有姓氏为傲,而光宗耀祖,不辱门庭,几乎已为我们立身处世的重要准则,凡这种种和生命同来的认同感正是维系我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绝的重要基础。三代以前,姓、氏有别,不能混为一谈。明顾炎武日知录载:「称姓的,根据于五帝,而见春秋的,有二十二处之多——自战国以后的人,用氏为姓

  • 文章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鍾蔚倫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中国姓氏 起源发展 历史考证 多源性 形成因素

    瑞金 钟蔚伦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和几千个姓氏所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姓氏的历史由来,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根源。若要硏究中华民族的姓氏史,必须涉及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地理学、语言文学、艺术文学等领域。中华民族有一特色,任何朝代,都重视民间的家谱、族谱之记载和发展,因此成为国史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使我们中华民族具五千年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雄据亚洲,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二十世纪祗剩一年,为使我们中华民族继续领导

  • 文章新浦姓氏琐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地方姓氏 历史沿革 同族大姓 天后宫 医学博士 城市发展

    并不集中。北郊沈圩,从沈姓地主取名,居民以周姓为多。至一九四八年底,新浦约有五万人口,姓氏情况大致如上述。一九四九年后,新浦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发展都很快,不断迁入外来人口,姓更杂。至九十年代,新浦十八万人口中,已有近四百个姓氏,其中有欧阳、诸葛、上官等常见复姓和红、迟、蒯、糜、忻、翁、等少见单姓。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