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天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生偶得(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6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10-06-10
    关键字: 人生 求己 天理 良心

    又有利于别人,岂不是「两全」。人们常说一句话叫做:「置诸死地而后生。」天下没有难事,只要身体力行,就会有好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先求己,而冒着被人拒绝的难堪,自己能做到何尝不是自我的肯定,求人不如求己,切记「求己」,更别忘了连「观音」都是求己,不是吗?之十七「天理良心」俗称「天理良心,天下通行」,也就是说天理运行的道理,和自己心中的良知,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行得通。我们印证德国的大哲学家康德也曾经说过:「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话也刻在德国哥尼斯堡上

  • 文章天理、人情、国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9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天理 人心 人情 法治

    一「理」,治也,平也,其观念之提出,始于先秦时代之道家。然以之为中国思想上的重要课题,而特别提出者,则始于三国时之王弼,王弼曾注易经,曰:「物无妄然,必有其理。」意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所以然之理,故「理」先事物而存在。飞机能飞之理,非因发明之后而存在,实存在于发明之前。在「理」字上面加上「天」字,而提出「天理」的观念,是宋儒诸子。如朱晦庵所说:「活是天理,死是人欲。」又说:「帝是理为主」。帝是宇宙自然之总名,亦即「天」,「理」是宇宙自然法则的总

  • 文章孔子的仁德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5-11-30
    关键字: 孔子 文化研究 仁德 天理 行仁

    的生命。仁之静为天理,仁之动为生生。生有一定的生之理,即生的法则,必依此理以生,方能不罔其生。故孔之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生亦必有其生机。生机是生的原动力。有这动力的推动,则可以广被众人与万物之生。易经系辞曰: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干为天,坤为地。是天地为生之理所布护,为生之机所经纶。人秉此生之理,生之机而成为心所载之仁德,故仁的本体是生,无间于天地人物之间。因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万物为一理,天地万物为

  • 文章(壹、论著类)天理、人情、国法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9期  作者:曾守湯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天理 道德标准 人性 中和 人情 法治 三民主义

    一「理」,治也,平也,其观念之提出,始于先秦时代之道家。然以之为中国思想上的重要课题,而特别提出者,则始于三国时之王弼,王弼曾注易经,曰:「物无妄然,必有其理。」意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所以然之理。故「理」先事物而存在。飞机能飞之理,非因发明之后而存在,实存在于发明之前。在「理」字上面加上「天」字,而提出「天理」的观念,是宋儒诸子。如朱晦庵所说:「活是天理,死是人欲。」又说:「帝是理为主」。帝是宇宙自然之总名,亦即「天」,「理」是宇宙自然法则的总

  • 文章現代教育問題與孔孟思想

    来源期刊:《同安》 第93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现代教育问题 孔孟思想 人性阐释 天理正人欲导向 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优化社会风气

    孟于人「性」已作完整的说明,并作正确的引导,惟后儒对「性」的释述,并未据以完整发挥,有的甚至完全背离孔、孟的原意,致「实」不符「名」,对教育的影响最大。人性是从「欲」表现出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里仁),启示人具味色声臭安佚的本性;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启示人具仁义礼智的本性。说「『欲』而不贪」,是「五美」之一,要「『欲』仁而得仁」(尧白),启示涵养以「存天理,正人欲」为主的导向,从纯善的仁义之端来扩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