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天师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迎张天师求雨——故乡往事之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4期  作者:汪雨舟 出版时间:1982-04-06
    关键字: 求风祈雨 淳安 迎张天师 张天师庙

    百姓万民翘首引颈以待,终不见半点雨滴,日复一日,无数人的希望趋于幻灭,村中热心人士,乃发起抬张天师求雨,(按张天师,东汉时人,创道敎,能以符水符咒之法惑人,道术高明。)离汪家埠西南方向约有十余华里之山区,有一庙,曰张天师庙,此庙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平时香火稀少,由庙中居家之人,晨昏点香祀之,今因旱灾,各地民不聊生,谣言纷起,传闻张天师曾显异灵,昭示八月间必有大雨,以救民苏,传遍遐适,于是许多村庄百姓均赶赴张天师庙烧香膜拜,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我村经发起

  • 文章道教六十三代张天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劉克銘 出版时间:1970-02-02
    关键字: 道教 张天师 教主 张恩溥 六十三代天师

    其子孙相继遵行其道,至北魏寇谦之,奉老聃为教祖,张道陵为大宗,道教之名始立。后来道教共分五大派,即积善道派、经典道派、丹鼎道派、符箓道派与占验道派。张道陵天师是属符箓道派正一教。按道教的组织,天师府道教居士会是道教的领导中心,张天师则是符箓正一教的教主。张恩溥是张道陵一脉相传之六十三代天师,民国卅八年自江西龙虎山辗转来台,临行时将道教传统的印玺、宝剑以及一切法物与经典,均携带来台。省道教会理事长赵家焯指出,道教在台湾蓬勃发展,抗战前道教庙宇曾多达二千二百

  • 文章望娘灘

    来源期刊:《江津》 第23期  作者:陳戎烈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望娘滩 乡土神话 张天师

    不容,终为张天师制服于江中,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鄕人须以新铁链抛入江中,以资鎭慑,在冬季枯水时节,尚可见旧铁链漂沈江底;以上所云,皆为父执辈传闻之言,或亦为无稽之谈,希我旅台各鄕亲赐予指敎匡正!

  • 文章松阳的叶天师和唐明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2期  作者:葉芝生 出版时间:1980-02-06
    关键字:天师 奇闻野史 唐明皇 文物古迹

    江西贵溪县龙虎山的张天师,在大陆上,颇负盛名。而太平广记所载,与唐明皇游月宫的松阳叶天师,却很少有人知道。我的故鄕,距离叶天师隐居处,只有二十华里,父老时时为我们说叶天师遗事。叶氏宗谱开卷第一页,就是叶天师画像,并记载他的事蹟,所以略知一二。新旧唐书方伎传,都载叶道士法善,是括州括苍人。辞源以为是江西抚州人,都是错误的。太平广记神仙类,叶法善传:「叶法善字道元,本出南阳叶邑,今居处州松阳县。四代修道,有役使之术,入居卯酉山。」最说得对。叶氏为春秋叶公之后

  • 文章青城山靈巖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4期  作者:王元輝  出版时间:1977-09-30
    关键字: 青城山 天师 朝阳洞 大面山 金鞭崖

    溪左行,上坡,道旁麦吊杉大可盈抱,浓荫蔽天。上岭,突现牌坊一座,上书「天然图画」四字,过此,入靑城山谷。如果要把山谷比成一座城,这就算进入城门了。虽然烈日当空,谷内却十分淸凉。满山茂林,遍地疏影。石梯上的败叶枯枝扫除得乾乾净净。幽静得使人不忍高声谈笑。「天师洞」是靑城山最大而能供最多游客食宿的庙子。庙上的道士吃素,招待游客却用荤菜。腊味干盘,豆豉炒回锅肉,雪山大豆炖腊猪蹄等等都是庙上的名菜。他们自酿的果子酒,很香,略甜,也能使人醺醺。人们习于早睡。入夜

  • 文章記青城道人李八百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蕭天石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青城道人 李八百 天师 仙岩洞 青城山

    李八百,佚其名,道号玄眞子,乃靑城山一云游道人,在道士中属潜修丹道一派。来去无定时,落迹无定所,惟以天师洞、上淸宫,及靑城后山之仙巖洞为住缘较多。在天师洞与仙巖洞均有丹房,惟仙巖洞之丹房,与其谓之为丹房,无宁称之为丹洞,较为恰当,以其系在仙巖洞内最后一洞之第九洞也。第五洞前,有一广阔寻丈有余之坦坪,天然光线自巖顶透入,巖壁石乳与石画,遍处皆有。第一洞即为炼初层丹法之地,次第而前,至第九洞,丹成方得出洞离山,云游四海。游山人士,多以前山为止,游后山者,百

  • 文章記青城山的彭當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0期  作者:元輝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青城山 吴稚晖 天师 麦吊杉 莿栗酒

    民国四年春天,我参加我们小学校的旅行,第一次上靑城山。当时,我还不曾读过杜甫:「自为靑城客,不唾靑城地」那两句诗;更不会知道后来吴稚晖先生会有「靑城天下幽」的品题。我对靑城山的初步印象是「干净」、「淸幽」。整齐的石梯路上,很少败叶枯枝;茂密的树林,苍翠欲滴。虽鸟声人语,也可使山鸣谷应。我们住扎在天师洞,是靑城山住客最多的一座庙子。出人意料之外,这吃素的庙子竟用荤菜招待客人。第一个晚餐,我们就吃到「腊味干盘」和豆豉炒回锅肉,以及雪山大豆炖腊猪蹄。有一位老师

  • 文章上海俗话介绍之四:鬼迷张天师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漢客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张天师 五斗米道 鬼迷 法宝

    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在专制时代,是一个世袭的封号,第一代张天师,是后汉张道陵,他是张良的子孙,永平年间曾为江州令,后弃官隐居洛阳北邙山,杖策步行到龙虎山,据说就在此地修炼成道,以后又游四川,常用符水咒语去愚弄人民,他还收了许多门徒,传授符咒,门徒的贽敬是五斗米,人称『五斗米道,』门徒却尊他为『天师。』传至第三十六世,元朝的蒙古皇帝,才正式封他的后代孙张宗演道士为『辅汉天师。』朱太祖登基,革去天师尊号,改封正一眞人,官居二品。乾隆帝又将他降为五品,并革去眞人

  • 文章道教始祖張道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劉愛華 出版时间:1971-01-02
    关键字: 张道陵 天师 神山观 讲学 修炼 长寿翁

    张道陵就是张天师天师是后汉人,本省贵溪人,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第八世孙。据古籍的记载,张道陵是「巨无霸」型,身高九尺二寸,浓眉大眼,满脸红光,天亭圆满,地额方圆,垂手可过膝,龙踞虎步,并且有一付好胡子,看起来颇为威武庄严。汉光武庚子,天师才七岁,就读老子所著书,并通晓书中奥义,成年后对天文、地理、图书谶讳的道理都能贡通,就学问说可说是博学之人,有一千多个学生,今日浙江临安的神山观,余姚的通仙观就是他当初讲学的地方。二十六岁时,有人请他到四川江北县去做

  • 文章附录:嗣汉天师世袭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8期  出版时间:1974-10-02
    关键字: 张天师 世袭表 历史资料

    (摘自中央硏究院珍藏道藏)一代諱道陵字輔漢 二代諱衡字靈眞 三代諱魯字公祺四代諱盛字元宗 五代諱昭成字道融 六代諱樹字德馨七代諱囘字仲昌 八代諱逈字彥超 九代諱符字德信十代諱字祥字麟伯 十一代諱通玄字仲達 十二代諱恆字德潤十三代諱光字德紹 十四代諱慈正諱字子明 十五代諱高字士龍十六代諱應韻字治鳳 十七代諱順字中孚 十八代諱士元字仲良十九代諱脩字德眞 廿代諱諶字子堅 廿一代諱秉字溫甫廿二代諱善字元長 廿三代諱季文字仲珪 廿四代諱正隨字寶神廿五代諱乾曜字元光▲ 廿六代諱嗣宗...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