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天妃宫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定海馬目鄉得名由來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6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马目乡 佛教 定海

    马目位于舟山岛西北端,原是悬水岛。一九五八年在其东侧围涂造田以后,遂与舟山岛相连。马目在清代以前属金塘鄕,康熙二十七年建定海县以后,属富都鄕十图。一九五六年单独建鄕,为马目鄕。关于马目一名的来历,一九九四年版《定海县志》载:「相传古有马死葬此,名马墓,谐音马目。一九二三年的《定海县志》载:「马目山,离县约六十里,山高五十余丈,周围二十余里,泉甘士肥。巨公多隐居于此。上有天妃宫。一名马墓。按:明嘉靖二十五年,副使许东望击贼于马墓福山洋败之。这反映了马目的

  • 文章靑田縣立戰時中學二三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9期  作者:詹冠信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 县立战时中学 回忆母校 清溪殿

    本刊廿八期,吴子勉鄕长大文「漫谈靑田县政」内谈及「靑田县立战时中学」一节,与事实有若干的出入,玆就笔者所知加以说明:靑田县立战时中学(简称战中),创校于民国廿八年秋,初因经费无着,由地方仕绅筹资设校,推选律师邢弼出任首任校长,临时借用城内后半坑清溪殿为校址。第一届学生男女兼收,据笔者记忆第一届学生有家姊詹女菊、詹凤杏、徐步莲及章秀兰等。学生一律穿蓝灰色的中山装,戴有额的学生帽,女生均短发至耳下。分春秋两季招生,次年因增加班级,原址不敷使用,遂迁至天妃宫

  • 文章青田地名聯趣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3期  作者:陳耀琪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潘桥头 彭湖埠 五台山 锄头湾

    东坑隔岸潘桥头,南江渔渡彭湖埠。官岩岭背苞罗山,平峰降底晚稻田。三房塔盆鸡碎窟,六岱墩丘蜂洞岩。璜垟头八面湖,石坑元岗五台山。赤岩后山五峰寨,黄庄岭头四岗尖。虞宅堂中光椅川,赴家外屋风居斗。徐岙上徐上凉亭,根头山根山香坦。钟山盆龙双尖后,万路马达三跑岭。清水坑边石南寺,混元峰上环翠庵。马车坑源棋盘岭,牛角弄底塔山湾。桐川枫桥显胜寺,桃坳路黄山庵。葵山横降瑶均岭,蔡岙墩里璜垟。水碓坑傍天妃宫,朱山后畔木兰庙。冯垟垟心四脚田,石溪溪口三条坑。底村底垟底凉亭

  • 文章楹联选辑 应南京静海寺天妃宫联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李朝林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联征 楹联选辑 山门联 潮音阁联 国教馆联

    --山门联:龙江鼓浪,似斥丧权淸政府;静海澄波,犹看辱国大中华。☆ ☆ ☆民次龙江,当初忆否砧间肉;官离静海,此地忘何城下盟!--潮音阁联借一袭平台,说五千年兴衰史话;凭三层杰阁,听六百载起伏潮音。--回归厅联:雁到衡阳处;星挨日落时。--郑和纪念堂联:西洋七下,证万千种险夷风浪;两字郑和,验六百年风雨沧桑。--国敎馆联:赊他屈辱康华丽;还我尊严不列顚。--戏台联:妆我似我还非我,任我看我,我我非我;扮谁像谁竟是谁,凭谁说谁,谁谁是谁。--天妃正殿联:乞

  • 文章平湖开建「东海小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上海后花园 东方大港 沪杭高速公路 鸦片战争 炮台 南湾炮台 普陀山

    浙江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使平湖市为接轨上海,努力成为上海「后花园」,正式在平湖市乍浦港区的九龙山一带开建「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乍浦港位于杭州湾北岸,孙中山先生曾设想在此建「东方大港」,是海河联通江南广大城鎭和沪杭铁路接通全国铁路网,集疏运条件得独厚,是理想的水陆中转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被称为「东方之路」的沪杭高速公路通车,更增添了乍浦港的活力。按乍浦港九龙山一带,有着不少历史古迹,有纪念李叔同的文涛亭,鸦片战争遗迹「天妃宫炮台」「南湾炮台

  • 文章鄭和遺蹟—鐘與碑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6期  作者:王鐵藩 出版时间:1991-08-31
    关键字: 郑和 福州 行宫 灵应之记》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从福州长乐太平港扬帆出国。他在明永乐十年(一四一二年)在长乐城外南山顶上创建天妃。宣德六年(一四一三年),第七次下西洋前又重修了这座,幷在左建一座三淸殿,除重塑天妃神像外,还铸了一口铜钟,立一座石碑。碑高一百六十二厘米,宽七十八厘米,厚十六厘米,额题「天妃灵应之记」篆文六字,左右饰以祥云拥日图案。碑周围环绕枝莲图案。碑文分三十一行,楷书,计一千一百七十六字。内容记述七次下西洋的日期、船双、人员和到达的国家,以及办理的大事等等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