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学共返回1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张学良与东北大学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王福時 出版时间:1992-03-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抗日战争 张学良 复校 流亡大学

    东北大学建于一九二三年,由张学良一手创办,著名学者云集,人才济济,为全国一流学府,如当时著名学者章士钊、梁漱溟、黄侃、梁思成、刘仙洲都曾到沈阳受聘。「九·一八」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东北大学学生带头参加抗日武装斗争,苗可秀烈士便是在凤凰城血战被俘就义的,吴祖光曾就苗的事蹟写出他的处女作《凤凰城》,在重庆上演。「七·七」后在北平郊区破狱建立第一个平郊游击队的,也是东北大学学生,——东北大学三部曲东北大学一九二三年四月廿六日建校,至今虚岁六十八年,实龄廿七

  • 文章回忆母校大夏大学(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大夏大学 复旦大学 贵阳 弘毅中学

    大夏大学新建的校园,地处上海西郡梵王渡,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再往前一段路,就到沪西有名的住宅区愚园路尾端,其旁就是兆丰公园,有公共汽车可直达上海最繁华市区南京路以至虹口,所以虽在郊外而交通方便,私立光华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亦相距很近,学术交流连络便利。大夏在此建校颇为适宜,新址场地辽阔,规模宏伟,一进大门越过广场,许多伟大建筑即呈现目前。首先触目的是大课堂——羣贤堂,巍峨宏伟,矗立中央,羣策斋、羣力斋两座男生宿舍,分列课堂左右办公大楼,图书馆、科学馆

  • 文章謝應寬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谢应宽 大学毕业 抗日战争 官员 大学教授

    赖盐场自衞武装,作方圆百里内之安全保障,其先德溥荫于桑梓者有如是。先生于民前六年即逊淸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九月二十八日生,秉赋聪颖,心地纯良,豪气干云,至诚开石,幼承家学,正心修身,及长负笈南游,先后卒业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国立政治大学计政学院,是皆著名学府,故能成其大也。继而服务政军各界,建树良多,念六年抗日军兴,已擢升后方勤务部上校主任,翌年秋旅次长沙,考取湖南县长,因随部西移而未就任。二十八年秋在陪都转任考选部统计室简待主任,因改进业务

  • 文章政治大学囘忆记略(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8-05-15
    关键字: 政治大学 东南大学 校舍 抗日战争

    此文系刘副院长季洪鄕长为国立中央政治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特刊所作,幷承送由本刊发表,特此志谢。(编者)

  • 文章浙大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晞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历史 学校 教育 演变

    不朽者,为陈布雷、邵元冲两先生;文坛健者,当推邵飘萍、沈尔昌、莫善诚、陈闳慧诸先生。其他如何炳松先生以史学名,李垕身先生以工程名,周大昕先生以数学名,程远帆先生以财政名,郑宗海先生以敎育名,赵廷炳先生以化学名,马孟容、公愚昆仲以书画名。类此者不胜枚擧。」([2])担任浙江高等学校最后一任校长的陈大齐先生,亦为求是高等之校友。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五日第三中山大学成立,当时实行大学区制,中央任命蒋梦麟为校长,校址设于浙江高等学校旧址。十七年四月一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 文章自我簡介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9期  作者:沈行發 出版时间:2006-12-31
    关键字: 定海 抗日战争 台湾 大学

    姓鲍的二家人住进来了。我就因这位「省政府鲍科长」的介绍,到建设厅当起临时雇员,分派到南门外的定海电灯厂,担任抄电表、收电费的工作。一九五〇年五月,也就以省府员工的名义随同到台湾来了。在这一波大变迁中,比起其他众多随部队转进来台的舟山鄕亲,我算是幸运多了。因为他们从此身不由己,虽然不愁吃住,但不能自由行动。我则正好相反,行动不受拘束,但苦的是食宿没有着落。当省政府发给二个月遣散费后,就不得不自谋生活。许多人都设法去找「饭碗」的时候,我则选择投考大学。这也

  • 文章大夏大学掩护了我的救国工作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2期  作者:姚冬聲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姚冬声 大夏大学 救国 抗日

    姚冬声遗作我国民革命军在北伐以后,统一局面渐趋稳定,国内建设正积极发展,国势日渐强盛,日本军阀的侵略野心更加积极,于民国廿六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后,「八一三」发生淞沪战争,我们抗日战争便全面开始。那时我们大夏大学位在上海市梵王渡中山路,四百多亩广阔的校址,巍峨的校舍,许多名敎授的讲学精神,以及学生的硏究风气,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由于学校受到日军的砲火威胁,我们学校便西迁贵州贵阳,而留在上海的师生与无法西迁的仪器图书等,便统统搬运在上海英租界静安寺

  • 文章民大廣大抗戰中辦理職訓回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沈旭步 出版时间:1994-02-05
    关键字: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 广州大学 怀旧忆往 职业训练班

    前言最近有机会见到朱庆堂先生,他已九十高龄,仍然精神矍烁,嗓音宏亮,而思路淸晰,记忆力强,侃侃而谈,令我们敬佩,他主动谈到民国三十年左右,在韶关办理国民大学职业训练班的一段往事。当时对日抗战已进入第二阶段,流亡后方的靑年极多,他们的就学就业,在在都成问题。敎育部部长陈立夫先生有见及此,特别行文给全国各地方政府,准许设立一年制的职业训练班,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授以一年的专业训练,毕业之后,可以就业,也可以考试升上大学同一科系的二年级就读,这对当时的靑年学子

  • 文章我在大夏大学的片段回忆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9期  作者:楊銳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大夏大学 黔中八大学 长城学会 刘益之 护校运动

    沉伦,一切均成梦幻。民国四十三年本校三十周年校庆时,台北校友会发行之「大夏通讯」编印校庆特刊,我曾为文题曰「大夏琐记」,当时记忆犹清;而今离校已将四十年,对于人、事、时、地、物,多已依稀模糊。缅怀往事,不禁感慨系之。兹就我在校时片断记忆,略述数则,雪泥鸿爪,聊作纪念献礼。黔中八大学之雄抗战期间,内地各大学因沦陷战区,均迁移西北及西南大后方,仅贵州一省便有八个大学及独立学院,时称黔中八大学。大夏大学位于贵阳郊区山明水秀之南明河畔,以贵州讲武堂旧址为校舍。校长王伯群

  • 文章從九五同學會談敵僞時期高等教育(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高等教育 伪国立大学 特别教育 私立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使风俗、习惯不同的各民族共学共宿。计分政治、经济、文敎三科,另设硏究院,其基础硏究部,从事政治、经济、文敎的总合硏究。至三十一年四月止,计有各民族学五五〇人。三十二年六月十二日,第一期生毕业计一〇六名。于二十八年六月,因反满抗日事件,被检擧逮捕者十七名,七月上旬逃往内地者十余名。2.新京(长春)法政大学—长春南岭其前身为民国二十三年设立的伪司法部法学校(四年制),于二十八年一月改为法政大学。分法学、经济学二部,修业年限三年,另设夜间特修科亦为三年毕业

共123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