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埔高陂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陂瓷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2-3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窑厂分布 制作工艺 运销状况

    中国的陶瓷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微,外人至以China为瓷器之代名词。而古瓷名窑,代有珍品,近代以江西景德鎭所产者弋名最盛,而广东大埔高陂亦有名于时,但在高陂的瓷器工业,究竟创始于何时,尙无法确定。就现有大埔文献所知,可能是在唐宋以后,尤其是宋室南迁,陶瓷制作技术,亦随着传流到了高陂。按地理环境而论,近因似系渊源于江西景德鎭,因为广东大埔客族,多于宋代由江西南迁,制瓷技术,亦因此传入高陂盛产瓷土之区。就制品而论,则以白瓷为主,亦有少数靑瓷

  • 文章风彩甚都的大埔高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彩绘瓷器 制瓷工艺 廖逊我 改良发展

    玉一般白,纸一般薄;磬一般响,镜一般亮……这是一位新西兰友人对中国薄胎瓷的赞语。大埔高陂烧制陶瓷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据出土陶瓷碎片考证,溯自宋代,高陂就已有了青瓷生产,产品有盘、碗、盏、碟、罐和双耳花瓶等。这些产品,里外施釉,浑厚匀称,润若油脂,亮似冰玉,已有相当高超的技艺了。但长期以来,却停留在单调的色彩和粗重的造型上,跟不上时代进步的发展要求。三十年代,在上海攻读陶瓷学的大埔人陆续还乡,他们提倡改进陶瓷制作工艺,特别是在产品造型和釉色画面的改良上

  • 文章同盟会在大埔高陂的反清义举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林其惠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同盟会 大埔高陂 反清起义 拳馆 帮会组织

    一九一0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已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积极发展组织,在先已一连串进行革命起义。广东在黄兴主持下,也在全省各地发展同盟会。当时由林修民(广州起义烈士)、谢逸桥、姚雨平等在梅县松口,通过体育会名义,吸收同盟会会员,并以此为中心,在粤东地区发展同盟会。以拳馆形式,从中发展帮会组织,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如白莲教、义和拳都是由此而兴起。当时有张友松在高陂成立拳馆;廖阿顶、林世基在乌槎设拳馆,从中发展同盟会员。一些同盟会员中的爱国华侨于回乡之便也大力

  • 文章九六年度大埔田家炳卅二项工程剪彩奠基暨玉像揭幕庆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田家炳 捐建工程 高陂大桥 剪彩仪式

    家欢圆桥梦 炳彩飞韩堑高陂田家炳大桥仅为田公在大埔捐建三百多项工程之一,但历史意义与经济效益非凡,桥长四八八·九公尺,宽一二、五公尺,总投资二、九〇〇万人民币。家炳先生在庆典会上致词赞扬县府执行各项工程踏实,并嘉勉工程人员辛劳。高陂田家炳大桥完工通车,县民欢庆。庆典大会庄严隆重。杨崇德摄影

  • 文章船山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張應天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大埔县高陂镇船山村 竹子特产 经济与使用价值

    的风格,高雅的节操,是君子象征;有坚强的毅力,磅礴的气势,是勇者风格。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它,与松、梅同称为「岁寒三友」;士之俊逸者,引伸为「竹林七贤」,「竹溪六逸」以示标致。诗词歌赋予以赞美者,更充满简册。著名文人苏东坡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便可作为显例了。大埔山多田少,出产以竹木为大宗,竹之生殖力,不拘土壤肥瘠,只要有空气、阳光、水的地方,均能生长。我是大埔高陂区船山村人,高陂竹是吾埔最大的资源,有「砍不尽高陂

  • 文章翠竹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竹子 大埔县 家乡风物 竹子品种 高陂

    我的家鄕大埔是粤东有名的多山多水少田的山县。放眼眺望,青的山,碧的水,绿的竹。山与山间,沿河两岸,村道两旁,屋前屋后都种满竹子。绿色随风婆娑,好似绿滚动,月夜清影摇风,幽篁逸韵,激荡起满怀诗情画意,陶治高风亮节。家鄕多竹,品种繁多,诸如泥竹、绿竹、苗竹、麻竹、桂竹、箭竹、大叶竹、乌溜竹等十多种,是山区的特产,更是岭南的风物。竹林修篁曾伴我渡过孩提时代,当烈日照射的夏天,微风吹过竹林给我们这群做游戏捉迷藏的小朋友送来浑身清爽,是群童嘻笑的乐园、避暑的佳地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