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文化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流傳的一首客家童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大埔 童谣 地方文化

    昔日,鄉間的姊姊們教筆者唱一首道道地地用大埔方言傳唱的客家童謠。當時,作為孩提的我,只知跟著唱,至於歌謠什麼名稱,至今仍不明白。現暫且用開頭第一句話命名為《月光光》吧!但與其他各地流傳的《月光光》除開頭一、二句相似之外,其他部分則完全不同。也可用最後一句《學織布》為題。歌謠易記易誦,每一句都頭接尾,尾駁頭,朗朗上口,時至今日筆者仍能背誦,童謠曰:月光光,秀才郎。郎屋背,種韭菜。韭菜沒結子,先生叫涯作(捉)拐子(小青蛙)。拐子跳入窿(洞),先生叫涯作(捉)...

  • 文章大埔兒歌赤梗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儿歌 《赤梗子》 客家民俗 地方文化

    童年時代,在鄉下生話,學唱了不少當日流行於大埔的兒歌,有些兒歌至今仍記憶猶新,且能琅琅上口,如《赤梗子》。該兒歌曰:赤梗子,赤丟丟。阿爺阿母帶下潮州。潮州有脈人?有大舅,有細舅。大舅打個銀燈盞,細舅打個銀燈芯。上廳點火下廳光,照到新娘排嫁妝。開開籠,開開箱,照到一隔檳榔四四方。分兜爺食爺歡喜,分兜娘食娘思量。分兜嫂食嫂繡花,分兜哥食哥騎馬。騎去哀姐門檻下,哀姐問其愛滋呀愛粄?唔愛滋,唔愛粄,三包絲線掛白馬。「赤梗子」,是山野間生長的一種小灌木植物。莖赤...

  • 文章細説珠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3-09-30
    关键字: 珠江 山川风物 地方文化 历史传统

    江河與人類的生存,文化的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愈是歷史悠久的民族,與江河的關係也愈為密切。古之埃及有尼羅河,印度有恆河,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歐洲有多瑙河,這都和文化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而被歷史上稱之謂文明古國。我國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當然少不了有江河作為發祥地。它就是中原地帶的黃河。無疑的它創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可是它也曾帶給了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自大禹治水起始,先後即與黃河搏鬪、掙扎。黃河的泛濫成災,經七次改道,毀了多少...

  • 文章客家人與涼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凉亭 地方文化 家乡情谊

    客家人原居中原,南宋末年為避兵亂,遂輾轉遷居嶺南及贛、川、湘等地。他們多聚居於閩南、梅州、海陸豐、韶關、惠陽等山區,故爾「有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正因為居住山區,交通不便,古往今來,多少海內外熱心人士,體念鄉親跋山攀嶺之苦,建造一座座涼亭,供過客歇腳、避風、躲雨,以致這些地區涼亭特多,真是「一重山背一叢人,條條山路有涼亭」。茲就大埔較有特色的涼亭加以介紹:涼亭,也稱茶亭,有的建於山崗之中,有的築在峰巔之上,亭內設有石桌石凳,有的還有附近的居住善士備...

  • 文章南粵先賢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南粤地区 先贤馆 地方文化 人物简传

    南粵大地,人傑地靈,自古人文薈萃,群星燦爛,其中有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地先賢,也有客居南粵並作出重要貢獻的非粵籍著名人物。如何讓先賢這一顆顆閃爍的星辰繼續照耀後人,一直為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南粵先賢館的建設是幾代省市領導和大批有識之士的願望。早在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八日,張漢青同志曾寫信給時任省箋常委、秘書長楊應彬、提議建設南粵先賢館。二〇〇五年作為廣州市和越秀局的一項重要文化項目,南粵先賢館選址在承載著羊城五仙美麗傳說的明代建築「五仙古觀」內。其中展館建設結合...

  • 文章大埔縣歌榮獲優秀金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大埔县歌 获奖报道 地方文化 歌词内容 创作者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晚,中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單位在北京聯合召開「中國潮」徵歌比賽頒獎大會。對全國各縣、市和企業初選後,層層評選出五千首歌曲中由第三屆「中國潮」徵歌比賽組委員組織專業評審委員會,評出金獎、銀獎和銅獎的優秀市歌、縣歌、企歌。全國獲金獎的優秀市歌、縣歌、企歌有十首。其中《大埔縣縣歌》榮獲優秀金獎。《大埔縣縣歌》歌詞作者蔡國華,任大埔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歌曲作者羅亦歡任縣文化局副局長、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兩位歌詞歌曲作者代表大埔縣應邀到...

  • 文章珍本椒遠堂詩文兩鈔再版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椒远堂诗抄》 《椒远堂文抄》 出版简介 地方文化 作者简介

    埋藏百數十年,塵封已久,鮮為人知的文史資料,大埔《椒遠堂詩鈔》和《椒遠堂文鈔》由蕭氏《椒遠堂》文史研究會蕭儒從香港蕭惠民處喜獲孤本,進行增編,於二〇〇六年十月四日在百侯侯北舉行隆重贈書慶典。「兩鈔」主編蕭儒向縣內外知名人士及侯北村委會贈書。此前,六月九日至十日,第五屆環球蕭氏宗親懇親大會在馬來西亞巴生及雪隆舉行,大埔縣蕭氏椒遠堂文史研究會代表蕭儒等出席大會,並向環球蕭氏宗親贈送新增編四〇餘萬字的「兩抄」文史名籍。《椒遠堂詩鈔》四〇〇多頁,總計三〇萬字,輯...

  • 文章大埔民歌曲藝集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大埔民歌 歌曲集 地方文化 《大埔民歌曲艺集》 著作简介

    今天,文友陳新編纂第二本著作《大埔民歌曲藝集》問世。它是大埔文壇音樂藝術界的福音,既為大埔「人文興縣」、「人文增動力」發展思路獻上一束群花,又為新鄉土文學的發展添磚加瓦,可喜可賀。泱泱萬川,鐘靈毓秀,素有「文化之鄉」美譽,百千年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碑參父子兩進士,論及一腹三翰院…,可謂史話連綿,故事動人,歷盡風流。今天,大埔縣政府響亮提出「人文興縣」、「人文增動力」的發展思路,以深化改革開放步伐。國家大治添麗色,社會翻新,百姓豐腴,遍地開花,光景璀璨...

  • 文章漢族的民系爲何僅產生在南方?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汉族民系 南北差异 汉文化 文化内涵 地方文化

    民族是經歷過長期歷史演變後形成的一個穩定的群體。中華民族是一個以漢民族爲主體、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共同體。這個既有共同特徵,各民族又有自己特點的中華民族,顯示了其根深葉茂,支系縱橫的博大氣派,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基本結構。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漢族以其人口占絕大多數與發達的經濟和先進的文化,而居於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主體地位。漢族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它是夏、商、周、楚等部落爲主體·融合了羌狄、蠻、夷的一部分,經過夏、商...

  • 文章梅潭河是一首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樸羽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梅潭河 历史发展 地方文化 农耕经济 水利建设

    美好的旋律是激奮向前的,是不斷變成實際行動,它匯成巨大的力量,共同把大埔家鄉建設得更美好,展望未來,梅潭河是一首永遠在唱著的歌。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