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史志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國蓬萊話銅盤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6期  作者:許希濂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铜盘岛 地方史志 名胜古迹

    碧波銀浪擁瀛臺,銅盤風光勝蓬萊。昔日偏舟覓仙蹤,今朝巨輪迎客來。

  • 文章《兩朝帝師——翁同軼事遺聞》問世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7期  作者:仲偉行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胡燮敏 翁同龢 状元 地方史志 两朝

    胡燮敏先生的近作《两朝帝师——翁同龢轶事遗闻》于二00六年六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六章作六十篇小故事,十四万余字。所撰故事时间范围从翁同龢状元及第的一八五六年至翁同龢逝世百年后的二00四年;故事内容范围从翁同龢的“仕途”、“帝师”、“为人”、“维新”、“瓶庐”、“书画及收藏”六大方面构勒出一个活生生的翁同龢形象,读来引人入胜。更为可贵的是,胡燮敏先生化了四年多时间,从文献和活资料两方面入手,搜集和批阅了大量清代的正史、地方史志、清人笔记、专著

  • 文章美哉江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鐘榮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地方史志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鄱阳湖 稻米 交通 重要城市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漭,境內贛、撫、信、修、鄱江縱橫全省而總匯於鄱陽湖。鄱陽湖調節長江水量的多寡,是長江最重要的脈搏。優越的地理條件使江西成爲兵家覬覦之地。太平天國之亂,江西是主要戰場之一;民國十九年十二月至二十三年十月間的「江西剿共」,江西長久陷入兵燹;接著又是抗戰。戰爭的破壞使江西窮困了,「江西入們飽受無情戰火的摧殘,卻也養成他們堅忍的個性。江西的得名,也和地理有關,它位於江南之西,爲唐時江南西道地,故名。又因贛江縱貫其境,所以簡稱「贛」。省境東、南、西...

  • 文章修水「萬壽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万寿宫 道教建筑 历史沿革 许真君 道德典范 地方史志

    萬壽宮,為中國道教宮觀。最早在江西新建縣西山。晉代道士許遜,曾任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居官清廉,為民除害興利。後棄官東歸,在此修身煉丹,後人為紀念他立許仙祠。南北朝時,改祠為遊帷觀。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一〇一〇)升觀為宮,真宗御書「玉隆」賜額。政和六年(一一一六),徽宗詔令仿西京(洛陽)崇福宮重建,並親書「玉隆萬壽宮」匾額,後簡稱萬壽宮。修水萬壽宮亦是紀念許遜、猛的重要建築,也是淨明忠孝道教派弘法道場。因為許遜從師學道,誅蛟除害,為民興利,許多故事就發生...

  • 文章李覯與風月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江建華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李觏 赤溪风月亭 山川地貌 地方史志 诗词作品

    黎川 江建華位於黎川城南篁竹境內,阡陌之野,有亭翼然。數百年來,它爲南來北往過客遮風擋雨,蔽日乘蔭。細觀此亭,南北通向,長六米,寬五米,高五米,兩端門額均嵌有「赤溪風月亭」五個石刻大字,一門聯曰「才過懷泉鳥語花香猶在耳,方臨赤溪新亭古驛又宜人」亭墻斑駁脫落,芳草萋萋。亭內青磚爲瓦,卵石鋪地,東西兩側爲後來修砌的水泥涼座,供路人歇腳之用,其東墻內嵌一石碑、,上書「奉憲敕碑」。碑文依稀可辨。據其內容推斷,此亭乃清朝道光六年重建,後因年久失修,今已破舊。據《新...

  • 文章綽約多姿的十大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姑塘镇 十湾 地理位置 山川地貌 历史沿革 地方史志

    九江歷史名鎭—姑塘鎭,緊挨著姑山。姑山位於廬山東麓,橫亙在鄱陽湖西部,是座呈一巨大「芭蕉葉」形、南北走向的小山,這裡山下有水,山水互抱。湖岸向山腳下的陸地凹入,形成諸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湖義,當地人把大的湖義子稱爲灣,作對地名的代稱,其中較大的灣有十個。十灣自宋以來,經過一代代人的開發後次第成村、成鎭,構成古鎭市井格局,一片密集的店肆,民宅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間。十灣位置排列順序,是自鎭北隅亭子山南的白泉寺開始,折南向西。白泉寺始建於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

  • 文章故鄕的人與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仲其臻 地方史志 杨东野 文史编纂 张义壮 退休教师 刘凤桂 历史学会 方一清 诗文研究 刘洪石 博物馆

    仲其臻先生 從公職退休後,參加連雲港市歷史學會,以他的學術爲人,頗孚衆望,獲選歷史學會會長,並兼任〔文史雜誌〕副編審。該誌報導故鄕歷史文物,提升故鄕歷史文化,頗有貢獻。楊東野先生 爲故鄕文化發展,不遺餘力,脫下官服,轉到文化園地,從事筆耕,除擔任歷史學會副會長外,又擔任〔文史雜誌〕副編審,不但要編要審,還要提供他的大作來充實〔文史雜誌〕的內容。張義壯先生 係山明水秀雲台山新縣(現改稱朝陽)人士,畢生從事敎育工作,退而不休,現又爲修寫地方誌而努力,在〔民間...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