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保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在江蘇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9期  作者:王德溥  出版时间:1980-03-10
    关键字: 剿匪工作 地方保甲 导淮入海工程 考察盐滩地 建设苏北

    调查,亦未得要领。剿匪任务达成后的地方行政,眞是千头万緖,百废待兴,其繁重程度,实有甚于剿匪工作。吾人以往既因重用民众力量,及基层组织的功能,在剿匪工作上发挥了极为显著的效果,此后当然该参照过去的经验与心得,再加改进与运用,作为各项建设工作的借镜。我即本此认识与信心来计划并推展一切。依新订的地方保甲纵横组织方案,督同所属各县,重新编组保甲,签订保甲公约及纵横连保连坐切结。加紧训练保甲干部及壮丁,以树立保甲的健全礼制;并责成办好地方长治久安的各项有关工作!因之

  • 文章(特载)宁鄕过去的都团及保甲制度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6期  作者:日恒 出版时间:1988-03-12
    关键字: 宁乡 团牌制度 保甲制度 地方自治

    委派,文牍、敎委、佐理人员若干人,区分均设有武装组织,下面的鄕设鄕长,大多没有机构组织,仅有鄕丁两名,负运送公文之责,鄕以下为保,保以下为甲,鄕的保甲视地域之宽濶而定,保甲长由地方选擧报区鄕委派。废除了旧的团牌制度。二十六年抗日战争暴发后,为征兵工作打下基础,发展户口兵役调查,同时废区倂鄕,全县撤区,划分为二十一个鄕鎭,仍保持原都的地域界限,每都设两个鄕,一都为狮顾、莲花,二都为仙凤、庞从,三都为洋泉、大成,四都为高露、麟峯,五都为芳储、石沄,六都为栗溪、望

  • 文章我在江蘇㈡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6期  作者:王德溥 出版时间:1979-12-10
    关键字: 绥靖地方 剿匪 征调壮丁队 淮阴区 保甲制度

    严令分头执行任务。我则注意收听情报,随时酌予鼓励指示,亦有时亲去鼓舞士气,面授机宜,进展情形相当顺利。民众供给情报及电话传达的迅速确实,子进剿部队以极大便利,显然为匪所不及料。而各县保安队居然可以集中使用,指挥如意,地方壮丁队、及保甲组织,又能与进剿部队,淸鄕工作,配合运用,更使匪进退失措。聚固无力持久抵抗,散又等于束手待缚。于是我气势日盛,收获日增,前后不过四十余日,俘匪近三百人,起获枪枝犹多于匪,救回肉票及所得赃物,数字已不能记忆,即如此圆满胜利的结束

  • 文章棗陽縣行政區劃之衍變及其功能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4期  作者:李敬之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保卫团 保甲制 抗日战争 地方行政沿革

    关系,而能大义灭亲,以及杜先生,不畏权势,断然处之,均为地方人士,歌颂不已;类此上述人士甚多,不过程度不同耳;此一时期,堪称权绅鼎盛时代。㈡民国廿二年,实施保甲制,将原有之十区,改以数目字命名,自城中区起,改称第一区,然后顺序,将东一区、东二区、南一区、南二区、南三区、西一区、西二区,直至北一区、北二区为第十区;区以下,改为联保,多数保衞团,改称联保办公处,区称区公所,由县财政支付经费,联保则由地方筹措,区公所为县与联保之呈转机关,许多绅士,不愿屈居于区长

  • 文章對四川省第一行政區訓練班開學訓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4期  出版时间:1968-10-01
    关键字: 行政区训练班 开学训词 三民主义 地方基层保甲人员 新县制

    积弊良药。美现时各县地方基层保甲人员,弊病丛生,使民众怨望,政令废弛,皆由不良风气之未除。上级督导不力,任保甲长者多数皆无素养,无根柢,其出任斯职,惟以便其私图,以致养成假公济私,公报私仇,及恃势欺凌勒索穷困种种恶习,自治制度乃适贻害于民。吾人此后必须仰体国父革命遗训,力矢大公无私之精神,督率必须严明,劝导必须恳至,将此腐恶颓风,加以澈底之摧廓。明兹大公之义,更当就下述各点,切实努力:第一选贤与能,集中力量,,实为开展地方自治之要诀。盖鄕鎭组织原极简单,而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