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势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北之氣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奉瑞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气候 降雨 地势 监测

    适用于动物(畜产)及农产物。在人类及动物(畜产)既须抗寒尤能耐暑,必为无往而不适的优胜强者,在农产果树等,则适于寒温热之植物,均可生产,故其生产种类数量,必极繁盛丰富,可于其实际调査统计中证明之。我国疆域广大辽濶,气候带(区)之分布,自多有不同,求其最适合于上述之地带(区)与条件者,当以东北地区为最显著之实例也。又地理环境是否适于人文发展,地势高低,亦为一先决之条件,依张著中国地理大纲略谓:就中国地形分析,对于人类生活之影响如何,全国地势,大致可分为五等:高度

  • 文章樂成的過去與未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黃信樵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乐清 城市规划 地势 建筑

    樂成鎭為樂清縣首善之區,縣城所在地,我在此出生,所以有特殊的情感,常常夢想如何建設此屬於我童年玩遊之地。今夢想將成事實,不無感觸,特為記。在我的印象裏,樂成鎭被一個「葫蘆」形的城牆所囿,周圍全長近五里。樂清縣城牆之多,在全浙首屆一指,全縣共有九城,我曾足跡四城,除縣城外,有后所城、蒲岐城、以及虹橋北面一小山城,忘其地名。今「葫蘆城」已成歷史名詞,據說蒲岐城尙完整無恙,蒲岐今也升格為鎮,繁榮當在想像中。樂城三面環山,背山面水,形勢天成,猶如一把太師椅。山自...

  • 文章港九山川的靈秀記 國父孫中山先生母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張樂天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孙中山先母 杨太君墓 地形地势

    香港九龍西貢飛鵝嶺下的百花林有名墳在焉,乃 國父孫中山先生母氏之墓也。碑碣僅尺餘,鐫曰「香邑孫門楊氏太君墓」,爲 國父手書。十數年前,其又姪孫乾君嘗爲筆者詳言「昔 國父倡導革命,遭淸庭通緝,流亡海外,家人亦違難港澳,楊太君年邁,寄寓革命先進陳少白九龍牛池灣之農場,(卽今淸水灣道口牛奶公司場址)宣統三年七月,太君病逝,倉卒間未獲葬地,有輿師某氏慨獻百花林墓地,並爲卜吉指扦。安窀未幾,武昌起義,辛亥十月革命告成, 國父囘國,被擧爲臨時大總統。當時各老同志以 ...

  • 文章福人福地葬龍穴 人皆景仰百花林 孫母楊太夫人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張樂天  出版时间:1982-12-31
    关键字: 杨太夫人墓 百花林 地势 景色

    國父孫中山先生母氏楊太夫人,生於道光八年(一八二八)農曆六月十三日,病逝九龍東頭村二十四號寓所,是宣統三年(一九一〇)農曆六月十三日,享壽八十三歲,其可巧者生死同月同日,翌年為 國父打倒滿清創立中華民國,惜楊太夫人未及見。且在那時國民革命黨人最為香港當局注意,孫兄眉公亦被解出澳門,孫中山先生為此環境不能前來奔喪,由友人羅延伯為營葬於西貢濠涌百花林,不封不樹,免人注意,民國後立墓碑。楊太夫人生三子三女,長子德彰(卽孫眉公)、次子德祐(六歲病逝)、三子德明(...

  • 文章河北省玉田縣地理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文華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玉田县 地理志 沿革 地势 古迹

    玉田县接蓟县境(说本江永春秋地理考实)。秦置无终县,即今蓟县,隋改废[2]。蓟县今县名,汉无终县,唐置蓟州,为渔阳郡治。明淸均属顺天府,民国改蓟县,属京兆尹[3]。由以上玉田与蓟县都属古无终国境域看来,玉田与蓟县本是一家的;现在玉田境内尙有两处蓟县飞地,更可证明。三 地势玉田地势北境多山,地势高亢,高山峻岭,绵延北部,西南平原低洼而卑湿,每遇大水,则一片汪洋,乘舟由林南仓经宁河宝坻可直达天津。如遇旱地丰收,可供三年生活。农产以米、麦及棉花为大宗,玉田白菜名闻京

  • 文章研究阜寧老黃河祕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徐漢三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老黄河 地势简介 历史佐证 平地河

    阜寧老黃河從東海西岸起,向西直線到淮陰西壩爲止,全長約三百多里,寬約六里。位置在阜寧縣中間,西半段地面高,東半段近海低。地面如池,進水無出,不能植穀。河兩岸之地,地名總稱葦蕩營。又分葦左營、葦右營。地面低凹,大雨成災。如洪澤湖水高,放水阜寧首當其衝,不知何人何年,在平地築成兩條大堤,兩堤之間約六里,成爲平地河。疏出洪澤湖水,在當代有效,但是年代太久,隨放水沖來泥土,沉在河中心,變成河中心之地,較兩堤之外之平地,高出三尺。歷年放洪水,沖出海外之泥土,在河口...

  • 文章中原文化與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中原河流 民族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地势 中原历史

    算大,而中国的地形背景、显然与埃及巴比仑、印度诸国形势不同,中国同时有许多河流与许多水系,而且极大也极复杂。以下谈及我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形成:㈠中原地势与中原文化中原一片高山平原,黄河滚滚流过,这是中国文化的蕴育之地,有古蹟遍地的千年古都长安、洛阳;有各具胜景的五岳风光;有孔子故鄕、圣人之地遗风;也有繁华巨埠天津和别具欧式风格的花园港市靑岛。每一个大城小鎭都有历史印证,都是我们深深所爱的!㈡中原地带名域一陕西省:西安乃秦中自古帝王州。华山、为一奇峰绝险盖五岳

  • 文章五華浮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五华山 地势物产 政区县制 交通教育 人性人物

    一、地势及物产远在汉初,尉陀筑长乐台于五华山下,其后人民聚居,台旁村落,便名长乐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设县治于长乐鎭,故以长乐名县。民国三年,政府调整全国县名时,因福建、湖北两省均有长乐县,而以福建长乐建县较古,故得保留长乐之名,湖北长乐改为五峯,本县则因城北有五华山,而改为五华。本县位居本州最南端,全县面积约为八千平方华里,县境由东到西,约长一百五十华里,由南到北,约长二百二十华里,略成扇形,扇轴在东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则略成一弧直线如扇沿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