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土音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本書讀法要點

    来源期刊:《闽聲》 第7期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土音 读法 要点 语音

    一、本书所称榕,系指福州十邑而言,因榕语实通行于十邑,非仅限于福州,不过以福州语考标准耳。二、书中所称榕音,系指榕中土音。亦即语音而言:若须读字音时,则另注明「字音」二字,藉以区别。三、榕中无论语音或字音,槪有八种声调,简称为八声,即平、上、去、入、各有上下二声,与国语只有四声者不同。本书对于榕音定声,采八声制;国音则仍用四声。定声方法为:八声者,于字或注音符号之四角—即平、上、去、入之位置,以丄(上)T(下)二符号表之。例如在书平位书丄则表示上平声;书

  • 文章全祖望留给故乡的珍贵文献——《句余土音》(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7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句余土音 吟人诗 叙事诗

    叙事诗《土音》中叙事诗不多,且均系「重四」、「重五」雅集纪事。然《罂湖纪游·高桥战场》则为具有辨正史,志所载史实的史诗:西尽罂湖西,周行古战地;鬼火满青林,阴云增夜气。义侠刘先生,攘臂申大义。更闻有神兵,飞空助旌旆。三江与七堰,北骑暗趋避。一战已扬威,再鼓良亦易。岂知懦夫懦,不如厉鬼厉。宵遁固可羞。大掠还自利。一城遭流血。重湖俱鼎沸。犹复夸元勋,十三捷所记。俨然冒名馨,像设能无愧?承平七百年,野老犹纷詈。全翁根据野老世代相传的史实,指出赢得高桥大捷是一位

  • 文章土音土话经验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趙長明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土音土话 沐阳 扬州 徐州 上海

    读了张二先生的「土音土话」一文,我连呼「过瘾!过瘾!」因内心有一股抑制不住的冲动,我要将过去亲身体验的事实写出来,一方面是为张二先生作一点补充,一方也是要说出我内心的感受。一、海鸽子:我的童年生活是在沭砀度过的,但对「海鸽子」一词则懵然不懂,直到民国二十七年秋天,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们乘长途汽车赴东海和父亲团聚,房东太太——程六太太来到东关外送行,祇听程六太太对母亲说:「海鸽子刁呀!海鸽子坏呀!海鸽子可没有我们沭阳人忠厚啊!」五、六岁的小孩子都是好发问

  • 文章安陽土話拾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扈先德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土话 家乡方言 合音 土音

    弱冠離家,負笈南京,抗日軍興,于役軍中,八年轉戰,繼又播遷台灣,背井離鄕,屈指已五十年矣。家鄕土話,幾已遺忘迨盡,來美之後,偶遇一二同鄕人,言談之間,洞感安陽土話之聲調,異常親切,勾起無限迴憶。乃就兒時記憶之所及,得詞十餘,但大多有音無字,勉輔以注音符號,而列擧如下表,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蓋希能就敎於同鄕諸先進,以收拋磚引玉之效也。以上所擧,大部爲名詞,及少數形容詞,如髒、很等。皆像日常用語所常見者,此外,在我們的土話中,也有用字或用詞極斯文的一面,例如...

  • 文章鄕音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39期  出版时间:1974-03-15
    关键字: 乡音 丹阳土音 家乡方言

    我邑的鄕音,和其他各地,很多字同音不同,因此丹阳的土音,便很难为外鄕人听得懂,兹将方言的字和音,列擧如次:什么曰点吿。何处曰O(英文字母)连,曰点吿地方,曰点(Diar)阁地方。跌倒曰跌跟头,头读Dei音。呆曰不聪明,不读Ba音。乱说曰瞎嚼,或曰嚼舌头,头读Dei音。糊涂曰懵懂。修理曰收作,收读Sei音。拖延曰绵牵。事件曰事体。面脸曰面门。水冷热适度曰温暾,温读Ven音,暾读吞音。走曰走,曰扯,曰崁(去声),走读tzei音,扯读tzar音。跑曰波,曰溜

  • 文章從無錫吳華二姓之由來説明 華孝子決不是吳太伯的後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3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无锡华氏 无锡土音 中华五千年史 华氏谱略 吴太伯

    已经提到过,他说:「江苏无锡的华氏,为江南大族,是吴太伯的后裔」。又说:「他们为何不姓吴而姓华呢?由吴转华,可见吴华二字,本来是同音的」。因吴华二字同音,由吴姓而转为姓华,这个解释,不免有点武断,就是姓华的亦不会同意吧?如以无锡土音来读吴华二字,吴字当以鼻音发声,读如英文ng(在文章里读如wu),华字当以唇音发声,读作wu,就读音而论,已有很大的差别。张先生又在中华五千年史第二册西周史第一章里,提到无锡东南鄕,有人工河流日泰伯凟,相传为泰伯所开。梅里今名梅村

  • 文章樂為時代譜新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黃豔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罗奕欢 人物事略 音乐创作 家乡文化 乡土音乐

    「心戀的一個家,山水一幅畫,屋是圍龍屋,獨秀藍天下。清澈的梅河水,泡香了西岩茶,一壺水,一杯茶,芬芳春秋冬夏。樂悠悠,美滋滋,客家的香格里拉…」《大埔美》這首歌詞淺白、意境深刻,曲調上口、優美動聽,加上歌手清亮、甜美的嗓音,把歌曲演繹的淋漓盡致,誘人入神、倍感親切。此歌曲在電視臺播放後,更是插上了高飛的雙翅,飛到千家萬戶、男女老幼的心裡。甜美的歌聲配上美麗、迷人景色的畫面,使大埔山水的「秀美」,民風的「淳樸」和人文的「厚重」名揚中外,此歌成功入圍「我的家...

  • 文章全祖望留给故乡的珍贵文献——《句余土音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6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2002-03-10
    关键字: 《句馀土音 全祖望 诗词鉴赏 人物生平 咏物诗 咏古迹诗

    题释《句余土音》是全祖望在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四月至十月的诗作。全翁于乾隆元年中进士,入庶常馆供职。次年散馆,被张廷玉置于最下等,归班以知县候用。全翁不屑为五斗米折腰,就拂然回鄕,与志同道合者集「眞率之会」,遨游故里,吟咏唱和。十月,他应邀赴维扬讲学,拟蒐集同仁之作为一集,但社友「多未脱稿」,全翁弟子董秉纯只能编定全翁一人之诗,于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刻版付印。「句余」一词源自《山海经·南山经》之「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注:今在余姚南,句章北;二县因此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