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土壤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坷垃頭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道生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故乡 坷垃头 土壤

    前参加一喜宴时,适遇张南川鄕兄邻坐,相谈家鄕趣事,甚为欢畅。偶谈起「坷垃头」。「坷拉」,土块也,「坷垃头」,小土块也。坷垃头乃我家鄕俚语。南川兄还记得一诗,特记如下:二十年前住瓦楼,而今兄弟皆封侯。眼前纵有鸡堪打,得借邻家坷垃头。看看此人运气多惨。我为什么对「坷垃头」如此有兴趣呢?并且一辈子与坷垃头为伍。「坷垃头」小土块也。大地覆蓋一层土壤。人类依赖之居住、耕种、生活。而我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更延续于黄土平原之上。数千年来,土壤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如果

  • 文章浙江省土壤与肥料之施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6-09-10
    关键字: 浙江省 土壤 肥料 施政

    一、前言土壤为国家之重要资源,亦国民赖以经营与生产以生存者;肥料则为增进土壤肥力,提升生产功能,加速国民生活所必需之各种植物之长成,并提高其单位面稹产量者。无土壤则国民无以耕,植物无所寄,而土壤硗瘠,更为植物成长之致命打击。土壤与肥料,两者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与国计民生有密切关系。土壤有塡土、砂土、壤土之别,塡土由砂土黏土混合而成,湿气大、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植物之生长;砂土系砂及黏土所混合,含砂较多,空气过于流通,植物生长每易枯槁;壤土为黏土、细砂、云母

  • 文章賞榴花憶故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8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1-08-01
    关键字: 石榴 土壤条件 武陵 榴花

    自然裂开,果实嫩而白里透红,呈宝玉色。(故誉美女齿如瓠犀,谅此意也。)间有薄膜分格以护子,味脆甜略含微酸,淸香可口,生津开胃。所谓「货出地道」,由于土壤气候关系,他鄕此物之所以不能以之与匹者,石榴性适干燥,尤以丘陵坡地更为相宜,所以在邙山陵(我们县境内又称广武陵)遍地植榴成林,犹如本省(台湾)山坡的香蕉,满山遍野摇戛生姿,红绿相间,气象万千,令人赏心悦目,乍眼望去,神情顿为之爽!而秋月果实累累,明艶晶莹,而广武陵上的石榴扬名遐迩的主因,亦他处所望尘莫及者,乃

  • 文章两岸联手关怀土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6期  作者:駱尚廉 出版时间:2003-06-10
    关键字: 土壤 两岸 研讨会 污染 生态

    镉米、氯代苯污染蔬菜已是海峡两岸共同关切的土壤污染课题。二〇〇三年海峡两岸土壤污染学术研讨会已于二月十一日起至十四日在台湾大学举行,这项研讨会系由台大环境工程学研究所与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国科会、中华环工学会、冯林基金会及大陆水工公司协办。二月十二日晚上,台北市浙江同鄕会斯理事长孝坤在宁福楼宴请来自浙江大学的陈英旭常务副院长、朱利中副院长、朱荫湄教授兼人事部长、沈学优副教授、张建英副教授、陈宝梁讲师及王侃博士,以及此次应邀为专题讲座

  • 文章認識家鄕系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宁波 甬江流域 气候 土壤 植被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五十毫米,年经流量四十点七立方米,水资源丰富。除上面所述『三江』水系外,在毗邻城区的鄞县东鄕、西鄕还各有三条淡水河。东鄕有前塘河(即横溪河)、中塘河、后塘河;西鄕有南塘河、西中塘河、西塘河。这样,合起来称作『三江六塘河』,构成了宁波域内交通运输、水利灌溉的大小河网。其中中塘河还把东钱湖、皎口水库的水输送到城区,作为自来水的部份水源。宁波市的外流河有宁海县白溪、淸溪、凫溪和杨溪等。宁波的矿藏、土壤与植被宁波市已发现的矿藏有三十五个品种

  • 文章江西成鐵銹」·贛江變「紅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毓柱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生态环境 铁锈颜色 红壤 土壤流失 伐木

    中国大陆目前出现伐木过量、资源枯竭的现象;同时因过量采伐已给国上保安和自然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危害」。最近香港「快报」披露一则江西已成为「铁锈」,赣江已变成「红河」的触目惊心的消息。该「报」供载:从上海出发,经浙赣铁路向西,进入江西境内,就看到大地逐渐呈现铁锈颜色,有些地方红壤荒坡连绵成片;有些地方,一层又一层的梯田盘到了山顶。起伏的丘陵峯峦,几乎看不到高树丛林,一下大雨,混浊的水流急骤奔■,土壤被冲走了,土壤中宝贵的有机质被冲走了,剩留下来的只是禇红色

  • 文章哭周芸夫兄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0期  作者:朱文伯 出版时间:1980-04-20
    关键字: 周芸夫兄 泰兴同乡 国大代表同仁 地质土壤专家

    相距甚远;他比我长一岁,,小学,他是一高,我是三高;中学,他是浦东中学,我是南通师范:大学他是天津南开大学,我是上海大夏大学;以后出国,他是到德国学地质土壤,我是到日本学军事;回国服务,他经常在西北学术界,我则在东南军政界,天各一方,文武殊途,各不相识,是无怪其然的。虽然如此,为了在治丧会报吿他的生平事略,不得不蒐集资料,勉为编写。那里知道,他眞诚服膺民国初年科学界先进丁文江先生与胡适之先生合作办努力周报时的生活信条:「明天就死又何妨?努力做你的工,就像

  • 文章晋江縣概況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陳金益 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晋江 土壤 气候 地势 盗窃

    一 地理1位置晋江东南,临滨大海,在省城西南四百一十里。正东界惠安。正北界仙游。正西界南安。扼晋江流域之门户。有泉山,为泉州得名之处。又名齐云山,为东瓯王避汉兵处。2地势闽南滨海,港湾交错,形势天成。晋江是闽南第二大河,福建第四大河,它的上流有二源:北源桃溪,源于永春县;南源蓝溪,源于安溪县。二河合流于南安县,流经晋江县,然后注入泉州湾。晋江的下流形成一小平原,称为泉州平原,是福建省四大平原中最小的一个。晋江的下流在古时相当深濶,可以航行大船,现在因为

  • 文章十年來參加及推動兩岸學術交流經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1期  作者:莊作權 出版时间:2000-02-10
    关键字: 大陆访问参观 两岸学术交流 土壤研究 实地考察 论文发表

    第一次访问大陆是一九八九年九月中旬,那是返鄕探亲,探望在宁波、奉化及上海的亲友。一九九〇年八月中旬参加在日本京都召开之第十四届国际土壤学会大会,发表有关粘土矿物固定铵之论文,并参观京都世界博览会,结识不少国际及大陆土壤界人士。会后参加大陆东南南京、太湖地区、上海、宜兴、苏州、杭州及宁波水田土壤考察及学术机构访问。之后,自己也访问了浙江农业大学及中国水稻硏究所,得识担任过两机构之首任校长及所长之朱祖祥院士,由他引导参观,并交换两岸学术交流及合作之意见,这是

  • 文章江南水鄉記南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顧孟坪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南浔城 富甲全省 土壤肥沃 桑榆载道 轮船画舫 特产 蚕丝 水稻 南瓜子 康王庙 神会

    其名时观其实,要皆一衣带水,纵横阡陌之间,达到灌漑上的便利,江南之所以为水鄕,这是得天独厚,也是全国任何各地所没有和比不上的。其次是土壤肥沃,桑楡载道,古人诗:「忙了蚕桑又挿殃」正是鱼米之鄕的绝好写照。因为天赋该地宜栽桑,所以闻名全国的「辑里丝」乃应运而生。南浔梅家的丝产,更且名彰于英皇,也是吾国最早的输出品之一。南浔大小的富豪眞是屈指难数,俗称:「四象、八牛、十六羊、卅二只鸭……」以动物的大小喩其财富的多寡。所谓四象;即「刘、顾、张、庞」者是,家叔忝属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