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立共返回2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国立武汉大学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期  作者:李志新  出版时间:1969-01-10
    关键字: 国立武汉大学

    孝感李志新五十三年九月,西班牙政府首次派军官来华深造。陆军中校阿朗布卢入陆军参大,海军上尉索布里诺入海军参大,空军少校柏里舍,则与我们在空军指挥参谋大学正规班×期同期受训。因之,我们在心理上均较紧张。但是,每日午间,我还是抽闲跑图书舘,去搜集一些湖北及首义的史料,此篇就是抄自四十三年十一月初版张其昀主编「中华民国大学志」中,夏道平周宏涛合编之「国立武汉大学」章。现略加几段标题,请刋登出来,以与我湖北文献三期封页并同参考。文中如有抄漏或错误之处,尙请原书

  • 文章国立淸华、交通、中央大学历届晋籍学生题名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期  作者:王真偉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晋籍 学生名单

    国立淸华大学民国四十五年成立硏究部,于新竹市,五十三年设立大学部。㈠大学部分为:核子工程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工程材料科学系、工业化学系、动力机械学系等七个学系。㈡硏究所硕士班分为原子科学硏究所、数学硏究所、物理硏究所、化学硏究所、原子核工程硏究所、应用数学硏究所、应用物理硏究所、应用化学硏究所、工程材料科学硏究所、工业化学硏究所、动力机械硏究所等十一个硏究所。博士班设物理硏究所。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设于新竹市,四十七年八月设立电子硏究所

  • 文章我所認識的張敏之老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楊其銑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张敏之 国立中学 大撤退

    张敏之先生逝世已经四十周年。回忆四十多年前往事,好像就在目前。怀念张老师,有深挚的情感,也有沉重的哀愁!抗战时期,因为情势特殊,政府为了增加靑年(特别是逃离沦陷区投奔大后方的学生)的就学机会,除了增设几所国立大学而外,同时自民国二十八年起陆续成立了二十三所国立中学。民国三十一年夏,我因不甘再接受陷区敎育,乃负笈他鄕,考入皖北阜阳私立成城中学高中部。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山东沦陷区。我还记得当时校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培养国家元气」,下联是「救济陷区靑年」。学校

  • 文章国立中学在澎湖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顧樹型  出版时间:1989-06-20
    关键字: 国立中学 澎湖 “以校为家”

    編者按:本文係民國三十九年六月在「中華日報」發表的,距今已整整三十九個年頭。顧樹型先生對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學校成立的經過,作了忠實而簡明扼要的報導,並清楚地説明「以校為家」的特性和師生在極度艱困的條件下,仍舊弦歌不輟的情形。當年那五千三百多位山東流亡學生,如今都已是五十多或六十出頭的人了,重讀此文,當可勾起無窮的囘味!在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後,只有我們山東省有這麽多的青年學生追隨政府來到了臺灣,政府也只有為我們山東的流亡學生在臺灣設立了一所學校!這是我們山東...

  • 文章国立十四中百年校庆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0期  作者:彭隆支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国立四十四中 百年 校庆

    在抗日战争前,全国就有「四大名中」之说。它们是上海中学、南开中学、杨州中学、与中央大学实验中学,简称中大实校,再改为国立十四中。一九三八年十四中迁贵阳,历时八年,毕业学生二千多人。一九四九年八月,迁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〇〇二年是这个原始十四中的一百周年校庆。此校从一九〇二年创校迄今的一个世纪中,名师荟萃,校风诚朴,英才辈出,确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名校。为筹画一百周年校庆,十四中搜寻各地校友,本人亦在邀请之列,乃于二〇〇二年九月底,偕大陆之大哥隆望

  • 文章我的懷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景枢 国立茶洞师范 南京 往事 追忆

    景枢和我在抗战时期,聚首在湘西花垣,同任敎职于国立茶洞师范,校址在花垣辖境,位居川湘黔三省交界处的山城。虽在川湘公路线上,幷无定期班车,只有运输的车辆不时的经过,交通幷不便利。我们常往返于花茶两地,便步行五十里,朝发而夕至,慢步当车,沿路浏览,不惟不以为苦,且有很多乐趣。战时的学校,一般较为简陋,但茶师系新建之国立学校,设备条件,尙不太差,我们工作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敎导青年学子孜孜向学,课余种菜栽花,朝夕盘桓在花前月下,过着山野恬适的日子,回顾那段美好

  • 文章我思·我念·我祈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李廣仁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方永蒸 诞辰 国立长春大学 恩师

    我思恩师方公慰东先生,今年一00高龄,我「长白」师院旅台校友为他老人家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暖寿,并出特刊纪念以资庆祝。全国近一世纪各大学院校的校长能有此高寿者,据我所知仅我方公一人,眞是「仁者寿」,凡我长白校友师生共有荣焉!我不属长白之嫡系,三十八年春离开北京。年前秋我在北京考入在北京招生之东北四院校的国立长春大学政治系二年揷班。不久随长大校友「佟惠澄、佟惠武,范景春」四人一起,经青岛、上海,而来广州,我以长大报考长白在穗招生之敎育系二年级挿班,成为长白

  • 文章一生服務鹽業的鄭厚平鄕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2期  出版时间:1981-05-15
    关键字: 郑厚平 国立中央大学 制盐

    这位备受盐民们推崇的老处长,是当代的名敎授,也是盐业界权威。民国廿一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即由学校洽派至津浦铁路实习,民国廿三年以第一名考取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为盐场建设副工程师,服务两浙盐场整理委员会,廿七年调四川盐务管理局,由副工程师、工程师晋升副总工程师,廿九年兼主持整理盐井河航道建造三大船闸工程主任工程师,廿二年调云南盐务管理局技术室主任,主持改进制盐技术,整理矿场探勘矿区及食盐加碘等工作。(待续)

  • 文章国立中学的产生与发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駱名偉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国立中学 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

    从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观察,一九三二年以前有县设中学、府设中学、省立中学,尙无国立中学之记载。自「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流亡学生逃入关内,对于这批流亡学生应予如何安置?的确是当时政府相当棘手的难题。中山先生夫人宋庆龄女士,对此事至为关心,当即与其胞妹宋美龄女士商讨研究后,责由当时的教育部研拟具体可行办法,妥为安置。教育部根据宋氏姊妹的旨意,随即于一九三二年在北平设立「国立东北中山中学」,这是国立中学的开始。这所国立中学,后来迁到南京板桥鎭,实行公费制,所有

  • 文章王宣「八秩回憶」摘錄(西北農學院概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西北考察团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白寿彝 国立西北农学院 马步芳

    因已非团体行动,未便接受公家补助。来意只是向友谈借,但先要说明,未必能还。问数目?答:只五十。马上带回现款,次日三人即起程赴西宁。游罢而归,西兰公路仍未修通。但罗厅长邀余言:有飞机返西安,系运钞包机回头,不须买票,且有几位乘客皆可。返询同伴,均暂不能离此。结果,只余一人往。时在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下午,此为余生平第一次乘飞机。由兰州越六盘山至西安,约计一千五百里,所费不及二时到达,住于西京招待所。次日有老友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辛校长树帜来访,并洽请在该校

共213条记录 1/2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