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中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十年前兴国中学二三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王雲鴻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興國中學 少陵塬 杜甫

    终南巍巍:渭水濚洄,我校挺立黄河之隈,孕民族发祥之圣地;育抗战、建国之英才。」上面这一段词,是陕西省立「兴国中学」的校歌。我想在寳岛上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曾偎倚在它怀抱中的人会康慨、激昻的引吭而唱。「兴国中学」的建立,是由于抗战开始以后,原先的省立一中、二中相继播迁到汉中一带,西安师范也迁到西鄕县,西安高中也迁到终南山下的「太乙宫」。为了适应升学的靑年学子,省政府乃兴建了「兴国中学」。「兴中」(简称)位于西安市南郊、韦曲与杜曲之间的「少陵塬」西侧,因为

  • 文章离别情怀——给我阳明国中敬爱的同仁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繁榮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离别 阳明国中 教育 离职演说

    人生无不散的宴席」,虽俗却又很眞实的一句话。回顾任公职四十几年的生涯(含军职),在许多单位留下许多不同的足迹,其间亦有过不少次的去留。惟独这次离开阳明国中感触特多,依念特别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次是退休的缘故,但我可以很肯定、自信地说一声「不」!不是因退休,而是因为九年六个月来,我对阳明国中付出太多,用情太深。对我而言,阳明国中的泥土是芬芳的,因它从被征收开始,就是我所熟悉的一块土地。阳明国中的一房一舍、一草一木是温馨的,因它从设计到兴建、完成,就未曾

  • 文章與……共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廷安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东方猫王 补习班 国中同学

    本文作者系王景明乡长之三子就读于建国中学一年级

  • 文章陪考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楊壽明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中学考试 命题方式 录取 建国中学

    四十分,只见考生回到休息室,个个面带笑容,依此情形判断可能考得满意,第二节考数学,即发现有些考生面部表情不悦,第三节考英语,及第四节考综合测验,每个考生都显得轻松愉快,由此可见,数学难度高。这紧张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据校方人士吿诉,此次经各学校推荐到建国中学参加甄试的人数达一千陆百人,其决定录取名额为六〇〇人,每课试题是由校方自己命题,要求极为严格,录取标准分数比联考高,其原因乃是选出资优学生。从这次陪考中我体认到一个问题,为何建国中学闻名全省,是青年学子追求

  • 文章臺北市武進同鄕會青年聯誼社附設暑期補習班招生簡章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1期  出版时间:1975-06-15
    关键字: 补习班 招生 国小 国中 国二

    宗旨:本社为服务同鄕子弟,促进学业进步,于(64)年暑假期间,特设「国小升国中英数基础班」曁「国一升国二英数加强班」。说明:一、鉴于国小毕业生甫入国中之际,初次接触新敎数学及英语等课程,常感惶恐,且不易完全吸收了解。特于暑假期间开设「国小升国中英数基础班」,为此使国中新生,在英数方面奠定良好基础。二、目前高中联考竞争日趋剧烈,而一般国中对于国一升国二之学生,在漫长暑假中,并无具体的课业辅导办法,故于暑假期间特设「国一升国二英数加强班」,一方面将国一所学之

  • 文章喜逢舊友新知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1期  作者:王漢山 出版时间:2002-04-30
    关键字: 旧友 新知 昌国中学 同窗 校庆

    抗战时期舟山昌国中学的一九四五届毕业生,多数人的年龄已七十开外,其中约有一半人客居上海,因为分别了半个多世纪,虽说是当年的同窗好友,现在见了面也互相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早就成了定局。近年来幸有孙贤彦和应书良两位同学的热心联络,使大家能旧友重逢,一年两次欢聚一堂,人数也逐年有所增加。而且从二〇〇〇年的聚会时起,「明年到定海去参加舟山中学八十周年校庆」,成了以后几次聚会时的热门话题。且不管我们在校时的招牌叫不叫舟山中学,祇要在思刘堂里上过课,在思刘堂后面

  • 文章陸都——金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兰州 中国中心 黄河 地理位置

    在台灣未光復以前,我國疆域之中心點在甘肅之涼州(武威),而蘭州(皋蘭)爲一最近中心之省會。台灣現;已回到祖國懷抱,蘭州實爲全國疆域之幾何中心。民國元年雙十節,國父爲英文大陸報撰文,稱未來,之蘭州,爲十三條鐵路線滙合之處,其意卽爲中國大陸之交通中心。陸都之稱,由此而起。由蘭州往西北,屬於麥欽德所謂心臟地帶,由蘭州往東南,則屬於海疆地帶。若於蘭州建設陸都,以東南之所盈,補西北之所絀,復以西北之物質,供東南之需求,而使全國人地關孫得以平均調和,其意義何等深長!...

  • 文章简述张溥泉(继)先生遗墨 回忆私立石门建国中学之创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张继 石门建国中学 缘起 校址 组织

    缘起「笃学力行」四字是张溥泉先生为私立石门建国中学所写的校训,溥老是该校的董事长。囘忆民国三十五年春,抗战胜利后我第一次囘到故鄕河北,当时我的老家邢台已陷于**,欲归不得;平汉路由北平仅通石门,乃先到石门,看见街头到处流浪的各县逃避**的流亡学生,而当时石门竟无一所公立或私立学校来收容这些靑年。当地军政负责人多系我的旧识,即向他们建议应速成立学校,收容这些流亡学生;他们都很赞成,但要我来倡办,他们都愿协助。当时我的工作不在河北,此次是绕道北平赴中央开会

  • 文章国中学忆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1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昌国中学 校舍 日本人 教师 翻译 奴化

    国中学是舟山于抗战沦陷时期,由伪定海县政府经营的一所中学,校舍即假原来私立舟山中学地址。我入学「昌中」,已在抗战末期,关于昌中何时成立?历任校长何人?校务内情如何?均不得而知。「昌中」学长在台者想必不少,敬请详予补正。笔者爰就记忆所及,敍述一些在学时的点点滴滴,聊供舟山旅台鄕长们茶余酒后谈助。民国卅二年夏,我自定海县立平政桥小学毕业投考昌国中学,当时报考者约二百余人,录取一百二十人,多为城衜子弟,海山及岙里来城求学者甚少。是年我十二岁。全校学生约三百

  • 文章国中学忆旧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7期  作者:王漢山 出版时间:1999-10-20
    关键字: 昌国中学 景慧 荒川敏子 日本

    在日本国执敎的原中国河北大学敎师景慧先生于三年前叫我到一个成年人中文班去代课。休息时,有人问起我的出身地,我说我的家鄕过去叫浙江省定海县,现在叫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听了我的回答,学员荒川敏子女士写了「昌国中学」四个字递到我面前我立即说:「这是我的母校。」刹那间我很惊邪,昌国中学的校名已尘封了半个世纪,在家鄕也鲜为人知,远隔重洋的日本人是怎么知道的呢?盘问后我才明白底细:原来四十年代初,荒川敏子大学毕业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本政府规定今后在学校内禁敎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