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忆私塾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私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8期  作者:於建勳 出版时间:1981-08-06
    关键字: 启蒙读书 回忆私塾 私塾礼俗

    读四月十四日中国时报第二版,标题为「尊师重道正名始,敎员一律改称为敎师」。使我囘忆起,许多陈年往事,更有许多感慨,以白头宫女话天宝方式,草成此一拙作,以供同好,鄕亲,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表者,为人子弟者,包括所有国家未来主人翁,能有些微影响与裨益,就不虚拙文了。囘忆数十年前,江浙一带私塾,大多设在宗祠或庙宇内,因为地区宽广,加一简单设施就行,也有因为学生人数不多,由学生环境较好家庭,拨出环境较幽静的空余院宅,作为私塾用的。我启蒙读书,就是利用我家新建

  • 文章私塾与学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私塾 写字 人物回忆

    温州乡间私塾,泰半设帐于庙宇、宗祠或农家庄舍,日与鸡豚犬豕为伍,鸭栏牛牢相伴,处处可见。塾师有备受尊崇,隐居不仕,困守青毡寒士老儒,有赖塾馆糊口,敷衍几句,误人子女,不第秀才,有头脑冬烘,除能咬文嚼字,金玉满堂外,诚不知天下事为何物!猢狲王形形色色,不胜枚举。则与活猢狲学生间虽彼此一堂,仿佛有高墙一堵,咫尺天涯之感。所谓授业解惑,学童能背能解虽不乏人,背来滚瓜烂熟,但不知书中精义,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尽了然者亦复不鲜。奴在三家舍蒙童,能念几年书,识斗大

  • 文章我的生活又一面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王冠吾 出版时间:1974-05-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私塾 读书经历

    加入人家兄弟行列,托人家之福,这两件事我记的均很淸楚,我在十二岁以前,是秃头,到十二岁时在本屯东庙(关帝庙)跳墙返俗回家,再行留髪(前淸必须留髪)算为正常人。我认的干妈姓阎,我在家大排行是第六,在干妈家恰巧也排行第六我乳名叫小六,在秃子时人均呼秃六,在外祖家均呼为王六子,双亲则叫为六,是六字与我有缘,而朋友中亲近者则呼为王六哥。迨留髪后,髪长五尺寸,分梳两辫,人又呼为双辫,所以在私塾中,人又以双辫呼之,凡此种种,均因求富求生而来,而父母爱子之心,可以想见

  • 文章對我浙江故鄕尊師重道的囘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黃造雄 出版时间:1977-04-06
    关键字: 尊师重道 回忆往事 私塾 家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能否传,欲人惑不惑,是不简单的。主管当局对为人师者的观念如何,社会舆论,有否重视师道。家长应如何尊师重道。学生应如何尊敬业师。均有密切相互关系。囘想数十年前在故鄕时,不论士农工商,自从师到出师,没有不尊师而重道的。玆将我幼年在浙江故鄕私塾书堂求学中的几件事,陈述于后,便可知道过去我们浙江故鄕当时尊师重道之一般矣。我幼年读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先进、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左传等书时,均在鄕下村中

  • 文章堂兄與我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8期  作者:周衛民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回忆少年 私塾先生 周新铭 抗战时期 开放探亲

    私塾。堂兄早我三年入学,因他天资聪颖,早已开始学习吟诗作对。先生周新铭,字磐石,号步云,是堂兄和我唯一的恩师。小时候听家父说,先生幼少时没读过什么书,当成年后去广西谋生,在阳朔县结识一位大户人家,宅第藏书万卷,他一方面谋职,一方面自修,博览古今经书,茅塞顿开,几年下来,他已超过前清时期「秀才」的程度,无论天文、地理、医药、算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后来回到家乡,设馆执鞭,他先教我们吟诗作对,塡词,作赋,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平仄、虚实、音韵

  • 文章幼年到求学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漢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乡土回忆 求学往事 启蒙教育 私塾讲学

    在张老师处连续就读二年,距家里许,每日早去晩归,中午带饭。第三年起在杨老师私塾就读二年,头一年距离较近,夏季仍是早去晚归,中午带饭,冬季住到私塾里。第二年距家七、八里,冬季都住私塾。在杨老师处虽然多读几本书,但仍是一字不会讲解,继续死读四书诗经。第五年就读于六十多岁的彭老师,彭老师虽敎私塾几十年,而其不会讲解文义,亦如张杨两老师。十六完婚第六年,我已十六岁,仍就读于彭老师处。是年十月初三,我甫过十五周岁零半个月,父母为我与相距十余里之农家张氏女(长我二岁)结婚

  • 文章念書與唱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成榘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唱书 念书 小词书 私塾学习

    我小时候多病,九岁方才开始读书,先进入一所私塾堂,塾师是一位满淸末年的秀才,他和家父是结拜弟兄,因为他的年岁较大,称为老大,家父是老二,还有一位老三,是酒坊的孙大老板,他们好像是模仿桃园三结义。我记得淸淸楚楚,那是民国十九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又是灯节,俗称为小年,所有的私塾堂,大都是选择这一天开学,我也就是选择这一天开始入学。这一天早晨,母亲为我打扮,穿上一件竹靑色新长袍,黑色新鞋,戴上一顶红球黑色瓜皮帽,看起来眞像一个文质彬彬的小

  • 文章故鄉拾穗(八七)雜憶——靈魂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1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作者致歉 私塾老师 灵魂轶事 乡土回忆

    因为某种原因,故鄕拾穗篇,仅写至第八十六篇即吿中辍,亦即是在我鄕讯第一五六期—七十年九月十五日出版后未再续稿,个人深感歉疚,尙祈鄕长们见宥!兹再就昔年所遇之奇特而値得追忆者予以记述,藉供鄕长们于饭余酒后以作消遣。民国二十八年,我在西夏墅鎭东南约三华里之葛庄里坐学—做私塾老师,记得是在春天,是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菜黄麦香,蜂忙蝶舞之际。这所学校,设在周家祠堂内之后进,奇怪处是名虽称葛庄,全庄无一户姓葛者,仅有周与靳两姓,祠堂之后

  • 文章康畈啓蒙憶往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33期  作者:葉阻河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叶氏宗祠 康畈私塾 祭祖分饼 求学回忆

    岁月悠悠,过去的一切,祇能依稀囘忆,远在民国初年往事,也够年深月久了。那时国内兵荒马乱,祸患频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科举废而学校制度尙未普及,私塾依然是时代宠儿。康畈私塾是我启蒙入学地方。这是忠义鄕一个中心地点—原为六上都,山明水秀,风俗人情惇朴,读书好环境,辖区广大,有上下村之分,俗称上条巷下条巷,人烟稠密,后面是山,岗峦起伏,气势雄伟,前面是条大道,内通大路源,外达大垟埠,交通便利,杂货店、织布厂、中药舖、米粉厂、水碓磨、油坊……等,样样齐全,纯系

  • 文章私塾时代趣事的囘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期  作者:康雄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私塾趣事 人物回忆 地方风俗 拜师

    逊淸光宣年间,各县城市中,俱先后创立学校。可是鄕村地区,尚付阙如,若要附近求学,非进私塾不可。笔者五岁那一年,先君延聘一位宿儒蒋雪舫老师来舍授课,特辟西厅作为课室,厅旁房间作为老师下榻之所,三餐茶水,饬佣按时送去。除笔者及大姊外,尚有本房内堂兄姐七人附读,全年束修,仅有大洋十二元。为使老师增加收入,兼收附近外房及外姓子弟十数人,每人年纳贽敬小洋四角至六角。学童总数,虽然时有增减,平均人数,总在二十余人之则。一般私塾,启蒙课本,必自「三百千」开始,由浅入深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