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四川共返回7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末民初四川的农业改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农业 改革

    一八九四—一九一六年)虽然很久以来,四川便因其物产丰富,人文蔚盛,而被称为「天府之国」;而且就农业环境而言,大部地区都有肥沃的土壤,气候与地形复使其于温带、热带甚至寒带作物,均可种植,再加以充足的人力,乃使其农业,在全国各省中,一向均以发达著称,惟论及技术与观念的维新,却迟至甲午战争之后。在甲午战争以前,在川省并非没有人倡导农业改良,但他们不论在技术与观念方面,都仍然未逾传统的范围。他们所从事者,主要为固有优良方法的加强,以增加农民的收益,而维持其生

  • 文章淸末民初期间四川城市的发展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7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城市 发展

    大约均在民国以后。迄民国五年,大部分城鎭尙仍未建立,即已建立者,似亦不过徒有其名,缺乏实际工作。⒈犍为:民国元年奉令开办,已经成立,票选会长,其会务亦略具基础。旋奉令并入商会,停辍者十年。⒉达县:工会民国元年成立,附设商会内。五年,因部章并入农商部,遂停办。⒊泸县:工会创自民国初年,系由各业工人自动组合,内部多不健全。五年,袁氏称制,通令撤消工会名义,并入商会办理。⒋南川:民国二年,四川民政长准四川总工会催饬各县成立县工会。邑就原设之劝工局作会场,会员三十九

  • 文章川菜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0期  作者:黄劉華萱 出版时间:1974-04-01
    关键字: 镶青椒 四川 菜谱

    鑲青椒「鑲靑椒」這道菜,因其營養價値高,做法簡便,且色香味均佳,故馳譽中外,是爲吾鄕名菜之一。鑲靑椒,不限於鑲靑的大辣椒,(家鄕叫燈籠辣椒)紅的也可以,或用靑紅辣椒各半,做出來也是很漂亮的一道菜。如不怕辣,以尖長較大的小辣椒,镶出來更送飯。說實在的,這才是川菜的鑲辣椒。(家鄕有句俗話:吃辣椒不辣,不如吃豇豆。)惜乎小辣椒都含辣味,有的辣味太重,過份刺激,不習慣辣味的人,實難下嚥,因此不太爲外鄕人所接受。不如大辣椒,雖名爲辣椒,可是一點都不辣,反而有甜味,...

  • 文章談辣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辣椒 四川 招牌 种类 培植

    提起辣椒,似乎是四川另一块招牌。其实呢,四川人吃辣味的程度,比起其他吃辣味地方的人,还差得远。四川辣椒,大致分羊角椒,钮子椒两种。羊角椒长而尖,钮子椒圆形。钮子椒出产不多,仅够供家庭食用,下泡菜坛子。以其肉质较厚,味又不甚辣,最宜佐膳。羊角椒除出产地用以制酱,晒干磨粉外,还运销大城市,有辣椒贩子,专门到鄕场收买图利。种植辣椒,颇费人工,必须耐心培植,才有收成。过年以前,种子便须入土,先培植苗子。其法先整理土地,松土打窝子,浇一层粪,把种子散布在粪上,盖

  • 文章四川之走进中国历史及其贡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2期  作者:任卓宣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四川 历史沿革 历史贡献 四川精神

    我国历史,现在有书可考的,是从尧起。国内各省及其它各地走进历史中来,先后不一。这也就是说,各省及其它各地之开发或发展有早迟之分。单以各省而言,从尧时说起,是北部先于南部,东部先于西部。四川处于南部和西部,其走进中国历史舞台,当一个演员,自然是较后的事。其发展也就较迟了。很明白,四川在「禹贡」之中属于梁州。从「华阳黑水惟梁州」一句话看来,四川在当时还是人所未知者,因华山不在四川,而在陕西。再看「黑水西河惟雍州」之言吧。雍州在梁州以北,包括陕西渭水流域以北及

  • 文章木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四川 特产 木耳 木耳采摘

    木耳属眞正担子菌类之木耳族,寄生于阔叶树类之腐朽处,春秋时季之雨后,发生结实体,大者二三寸,形如人耳。分白耳、黄耳、黑耳三种,为珍贵之食品。川产极丰,为重要出口商品之一。白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中坝等处;黄木耳产于川南会理一带;黑木耳产于川北通江、南江、广元、中坝等处,尤以广元属之三磊坝为最著。据专营此业者之估计:四川木耳之产量,计白木耳二万斤,黄木耳三万五千斤,黑木耳三万斤。培植木耳最初为「放山」(即砍伐树木,备生木耳之意),余则因种类不同,种法及采

  • 文章四川县训所纪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作者:潘光晟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四川 县训所 邓汉祥 行政

    四川文献第一七七期,刋有蜀侠先生「邓汉祥其人其事」一文,提到了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但语焉不详。屈指由县训所出身而来台的人,一共仅有四位:张伯伦、刘东巖两位,已作古人;立法委员王子野卧病已久;能够记得县训往事的,在此地恐怕祇有我一人。要是我不略加记述,恐怕这一大羣对四川行政有所贡献的人,逐渐会被人淡忘了。县训所的全名是「四川省政府县训人员训练所」,据作过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的王锡圭先生吿诉我,当四川的防区制打破,成立新的省政府,刘甫公作主席,他曾经上过条陈

  • 文章談蔗兒根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蔗儿根 吃法 野菜 四川 简介

    去年在臺北,從報紙上讀過兩篇有關吾川吃蔗兒根的文章,討論名稱和吃法。後一篇略帶辯證,覺得也不盡然。蔗兒根是吾川野菜之中最有名的菜,全省各地都有,各界人士都吃,以手邊現有文獻資料推論,自唐朝大詩人杜甫客居夔州時,迄今已千有餘年,杜集有驅豎子摘蒼耳五言古體一首,專爲蔗兒根而發感,其詩及註,對於名稱藥性,洗剝蒙冪之方法,加伴作料等,說得極其詳細。往年周開慶先生說蔗兒根卽是詩經上的卷耳,杜詩註引本草卷耳亦各蒼耳,杜甫因採蒼耳爲詩題。吾川稱蔗兒根,係採食以根爲主,...

  • 文章巫山十二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0期  出版时间:1974-04-01
    关键字: 四川 巫山 十二峰

  • 文章四川的甘藷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3期  作者:平川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四川 甘薯 江津 土产 《全国粮食概况》

    四川主要粮食产品产量,以甘薯一项而论,就抗战前自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六年之平均数,计为五一,六五四千市担。若就民国三十六年之产量言,据是年行政院新闻局编印之「全国粮食概况」调查,则四川已增至六三、六四二千市担,同年西康省产量则为三、二〇七千市担。甘薯在四川民食上之重要性,可以概见。甘薯亦名番薯,一曰红苕或番苕。我国以往习俗,凡自国外传入物产,大多加以番字。据蒋梦麟先生之记载:甘薯于明朝末年始自马来西亚移植福建。而在四川,则似先传入江津,然后繁殖全川,以及邻近

共75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