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喇嘛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9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3-05-01
    关键字: 重庆 广播 终战 同乡会 喇嘛之术

    倭寇降旗高竖。疑非疑是,亦惊亦喜,行坐浑无处。「八年汗血拼孤注,乍奏凯,归同赋;淸秋买棹下瞿塘,应见河山如故。思亲忍涙,层楼怅卧,爆竹声无数。」次日聚兴诚银行门首榜一联云:「八年艰抗战,一弹定和平,」可谓纪实。同日早间,微雨初霁,南岸忽现彩虹,横挂半山,光艳夺目,盖瑞征也。四五、喇嘛异能同鄕谭少将言,渠早岁随军入西康,见某喇嘛,盘膝坐地上,命人以巨绳綑其全身。彼但瞋目屛息,须臾腾空而起,离地数尺,盘膝如故。又命人觅一利刄——以之试物,当锋立折。喇嘛信手接过

  • 文章(塞外风光)五当召简介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3期  作者:菅維祥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五当召 喇嘛教 阿全独宫

    由东河区出发北行,顺盘山公路至阴山深处,即是塞外名寺五当召。五当召始建于一七四九年,主体建筑以六殿三府,一座灵堂组成。曾是一所培养喇嘛教人才的高等学府,兴盛时期,僧徒达一千二百余名。该寺藏名巴达嘎尔禅林,清乾隆二十一年赐名「广觉寺」。因庙前峡谷蒙语叫五当沟(柳树沟),故俗称五当召。现为内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主要的旅游区之一。八大寺庙概况:一、却依拉独宫:「哲学学院,建于公元一八三五年,殿内供有本召最大的如来佛铜像,高达十公尺,塑像造型敦厚谨严,形像

  • 文章(生活康强)短暂的欢聚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喇嘛教 大召 返乡探亲 紫禁城

    喇嘛」为我们解说有关大召的来龙去脉,秀兰和永青是内蒙警校同期同学,大召地区是秀兰辖区,所以解说时非常卖力而淸楚,例如殿内四尊「风调雨顺」神祗手上的法器的意义。中午回到他们家的楼下吃「油炸糕、莜面窝窝」。下午五时许大伙分乘两部面包车,先到机场接小女巧双,再一块回察右中旗三弟占奎的家,车程二个多小时,途经「灰腾梁」时侄儿永青告诉我们:「现在这里的气温是摄氏零下三度。」九时多回到家,很远就看到巷口站满欢迎的亲人,彼此热泪盈眶哥俩相拥而泣,久久难以平静。三弟为我们

  • 文章大漠秋色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鮑曉晖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沙漠 秋色 宁夏 喇嘛庙 草原

    陪葬的共七十余座填墓。西夏在公元一〇三八年到一二二七年是极盛的王朝,后灭于元朝成吉思汗。我们参观后离去时,已是傍晚。荒漠落日圆的落日余晖,照洒在黄草萋萋的秋野上,照着土馒头般的皇陵,有着繁华的落尽,独留荒冢向黄昏的凄凉,挑起我的感慨:大地繁华落尽的秋色,带来秋实硕果。人生的繁华落尽的秋色,对帝王政客是李后主的词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宁夏喇嘛庙夏河草原

  • 文章忽必烈留下的傳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作者:黃仁宇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忽必烈 远征日本 财政税收 宗教政策 喇嘛教

    忽必烈改变了他对各宗敎一视同仁的态度。喇嘛敎的声望逐渐抬头。其实土番喇嘛僧八思巴(Phags-pa)之尊为国师,事在中统元年(一二六〇年)即忽必烈开始做皇帝的时候。他曾替忽必烈创制蒙文字母,得到皇帝的信用,他以后辞职回国。我们还不能确切的断定为甚么喇嘛敎初时并不显赫以后却越来越重要的原因。『元史』释老传说:「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而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可能说是因其有实效而见重。但是攻占临安之后,儒士不能

  • 文章(名人軼事)墾荒難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6期  作者:王應生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王同春 西山嘴 喇嘛教 垦荒往事

    第三章秦斯吵嘑尔庙是后套东部垦区的一所大召庙,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受到蒙、汉人的敬仰。盖造形式与规模和土默川有名的广宁寺召差不多。它的建筑体系包括殿、塔、楼,以正殿为中心,塔楼前后错落,排列有致。辉煌的大殿宽大约一百多平方米,殿内排列著二十五根高大粗实的红色油漆木柱,支撑著天花板。天花板上绘著油漆彩画,地面上满铺油漆地板。殿堂前面有木窗棂的门扇,两侧面砖墙的上方,开着镶有小方格的木窗,整个结构朴实大方。殿堂是喇嘛诵经与举行敬神活动的场所。大殿的两侧各有一个

  • 文章(古蹟)玉泉井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9期  作者:趙夢蘭提供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玉泉井 无量寺 喇嘛教 《绥远县志》

    点一五米的石碑,系清代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重修玉泉井时的碑记,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九个年头。从碑文中既可以看到玉泉井的情况,又可以了解大昭喇嘛在修井中所起的作用。碑文为立书,上有『万古流芳』字样,正文是:窃谓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要亦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推斯井也传之代远年湮其所由来者旧矣溯毁坏修垒之故殆有不胜其数也而其修葺最完密者讵有若兹之坚且固哉犹忆是井之所从来也闻之由康熙时出焉或曰天赐或曰地泄抑又不知果由于马蹄刨之出也耶斯泉也长养万物利用厚生源渊有自会归有本触处其流行

  • 文章(悼念 绥远文献社 李故社长 振兴专辑)最美的祝福 我的爸爸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9期  作者:李雙媛 出版时间:2016-01-01
    关键字: 进修 绥远 喇嘛 诗篇 骑马 天堂

    还会特别提醒我要珍惜我的好丈夫。慢慢的,我也从自己和姊姊身上,看到了许多爸爸的影子。我知道在所有上帝经由爸爸来祝福的人中,我和姊姊受到的祝福是最大的。这是我们两个这一辈子都会谨记在心的感激,因为这些祝福,都是我们无以为报的。也希望我们能继续把爸爸的祝福,尤其是他的善心,慷慨的个性,继续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妈妈告诉我爸爸在生病最后的一段日子一直念着要落叶归根。从在喇嘛沟出生,在弓沟沿成长,到集宁读书,再跟着青年军一路打到台湾,爸爸这一生奔波了这么多的地方,我们

  • 文章乡友来鸿—之二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7期  作者:郝貽騂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读者来信 同乡会 喇嘛教寺院 天主堂

    面貌已发生变化者,亦拟以今景配之。二、包头地区的喇嘛教寺院: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实自包头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开始。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是黄教的引进人,他的第三夫人——三娘子后来建呼和浩特城,政治中心遂移至呼和浩特。美岱召是介绍的重点,再介绍五当召(绥远地区最大的喇嘛庙)、昆都仑召、梅力更召、包头召、百灵庙、普会寺等。三、包头地区的教会: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顷地天主堂反映外国教会在中国活动的一段重要历史,发生『教案』惊动了光绪皇帝。再介绍包头市基督教

  • 文章五英雄传略(下)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29卷 第29期  作者:張爾杰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刘会文 奉军 绥西三章 喇嘛 北洋军阀

    被解送到北京大帅府监押,张作霖在民国十七年六月四日退出北京前夕被释,迄一九四九年,他以中将级包头警备司令职,参加了「九·一九」签名起义。[2] 张兰田、名玉戍,河北沧州人,刀笔吏出身,清末任清水河厅红笔师爷,长于案牍,巧于心计,后在满泰、荣祥先后当土旗总管时,历任秘书长多年。[3] 民国十四年初春,玉录以清鄕司令的头衔,率「老一团」进入伊盟剿匪,被苏雨生、金宝山、刘喇嘛等匪股诱围于杨三虎疙卜,因他在出征时嫌鞍马劳累,是坐上轿车子指挥作战,目标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