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唱腔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南戲」聲腔到京劇板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鄭宗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 南戏 唱腔 西皮导板

    京剧又称皮黄戏,指的是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由徽、汉两调西皮与二黄曲腔组成。温州古老的「南戏」流传到大江南北比后相继产生四大声腔——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其中「弋阳腔」由江西传入湖北、安徽一带而和当地地方剧种兼收并蓄融为新声,即吹腔。京剧唱腔就是吸收了吹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昆曲「联曲体」形式而形成现在「板腔体」的曲腔格式。京剧的演唱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北京话」。它是把湖广中州音韵和北京语言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京白韵白兼用,四声韵律严整

  • 文章東引黃花魚汛

    来源期刊:《闽聲》 第43期  出版时间:1971-03-31
    关键字: 江湖 唱腔 立夏 习性

    而把这种小调传到福州一带,另外一种小调,如紫琵琶、奈何天等等。这三种曲调,是闽剧的重要部份,属于「平讲」系统的。与平讲对立的儒林,唱腔以逗腔为主,这是戈阳腔的正统,是一种徒歌帮腔而以金鼓铙钹为主的形式。闽剧的一个特殊风格,是无论生、旦,都是用本嗓唱,又因为「三下响」的复故,剧目十分丰富。最早的闽剧,是各种腔调各唱各的,譬如第一出是「平讲」,第二出是儒林」,第三出是「唠唠」;发展到第二阶段,是在同一出里各唱各的,譬如同一出戏里,先唱逗腔,再唱飏歌。发展到

  • 文章對川劇的認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6期  作者:丁宗裕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川剧 研究 唱腔 锣鼓帮腔

    结束以后,各省返回家鄕的外省人士,津津乐道于川剧的也大有人在。川剧中的唱腔共分为五种,即昆腔、高腔、胡琴腔、弹剧、灯剧等。高腔在川剧中占百分之八十,是由宋代的南戏演变而来,淸乾隆李调元的「雨村剧话」中说,川剧的高腔是由江西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的。高腔从曲牌音乐上,保存元、明的乐曲细致的生动,刻划人物和表达情感,都有优美的技巧。高腔不用乐器伴奏,只用一副板子调整节拍,有时中间加上一㸃锣鼓,末尾用帮腔结束,这种唱腔结合着四川话,抑扬之处,比之其他地方方言来得大

  • 文章浦東游藝

    来源期刊:《浦東》 第14期  作者:張宜宜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沪剧 滩簧班 民间艺术 唱腔派别 弹词

    王别声等数十人,红极一时的女演员有丁是娥、石筱英、小月珍、汪秀英、杨飞飞……等。沪剧既能在这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占有一席之地,自当有其成功因素,唱腔皆有深刻的硏究,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派别:「筱派」、「邵派」、「施派」、「王派」,在当时极为吃香,名剧中之揷曲,由于某演员一曲成名后,今后任何人演出时必须摹仿那人唱腔才称正宗,不然即认为左道旁门不足重视,例如「志超读信」非采用王别声唱腔不可,「三国开篇」则须摹仿筱文滨,以此类推,犹如国剧中马派「借东风」、梅派「凤还巢

  • 文章隨筆兩則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3期  作者:小蘭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越剧 台北 唱腔 奖学金 同乡会

    的笃」的敲击伴奏声,此声此调亚似仙音。看演员擧手投足,听那特有的唱腔,我又坠入童年梦境,感觉飘飘然似羽化登仙,世界又融化了。二、奖助学金颁赠典礼去年十二月五日,本会假台北市许昌街靑年会会议室擧行八十二年下期同鄕子弟奖助学金,曁体育奖金颁赠典礼,有茶点招待。出席领奖同鄕子弟和家长及本会有关鄕长,基市舟山同鄕会也有颜理事长、赵常务监事和陈总干事三位出席,因此济济一堂非常热闹。理事长和赠奖鄕长一一与得奖同学合影留念,得奖的同鄕子弟可以预期将来都是国栋梁、社会中

  • 文章我的戲劇心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9期  作者:郭小莊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演出介绍 古典国剧 雅音 念白唱腔

    夜奔、尤三姐」。「尤三姐」是荀派的典范戏之一,十五年来我不断的演练这出戏,戏剧界的前辈和朋友们都说我能把尤三姐演得有风情却不低俗,这当然是赞词,但我还是很高兴。这出戏的唱腔本身几近完美,但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我认为必须要有新的诠释,因此我每次总会把自己成长中的一些新感受、新认识添加入戏里,而尝试做一些修改,同时在剧本结构上也做部分的整理,使得演出更契合现代舞台的气氛,使内涵也更为丰美。这只是一种试探,成不成功还要大家的评判。另一部分即是「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出新

  • 文章福建省實驗閩劇團歷史與進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86期  出版时间:1995-10-20
    关键字: 唱腔 剧目 闽剧 实验闽剧团 发展历史

    之高,影响面之大尙属少见,使闽剧不但在国内,在海外更负盛名,已成为海内外观众喜爱的剧种了。闽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福建闽海一带,产生于明朝末年,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等二十多个市、县,近数十年流入台湾、南洋各地。其唱腔有《逗腔》、《江湖》、《扬歌》、《小调》四大类剧团长期坚持继承和创新的实验艺术道路。成为广大观众公认的优秀传统剧目代表有《梅玉配》、《曲判记》、《花烛之夜》、《贻顺哥烛蒂》等,集典雅清新,幽默风趣的特点,唱、做、念、打

  • 图片紅虹充份掌握紅線女「女腔」唱法技巧,如同中國的花腔女高音,高亢宛轉。

    出版时间:1990-01-20

  • 文章豫剧《梁祝缘》唱功多唱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豫剧 《梁祝緣》观后感 唱功多唱腔

    在「新象」今年擧辦的國際藝術節中外節目中,除明華園的歌仔戲曲外,只有豫劇「梁祝緣」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戲,由「豫劇皇后」王海玲和朱海珊分飾英台、梁山伯。除年長一輩喜歡地方戲的觀衆外,年輕一代對我國的地方戲曲是極爲陌生,甚至有些排斥,但在金鐘奬頒奬晚會上,由王海玲和方芳搭檔的一段地方戲是當晚節目最討俏的一段,王海玲的「上花轎」身段和看的人目瞪口呆的「絞刀」,令全場觀衆和電視機前的觀衆津津有味,使從未接觸過豫劇者深感興趣。以這種精簡而趣味的混合方式推展地方戲...

  • 文章從莎劇文學價值看中國傳統戲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莎士比亚 中国传统戏剧 唱腔 武场

    三叉口」、「拾玉镯」、「霸王别姬」三出戏,其中有唱腔,又有武场,结果是场场爆满,剧终全场观众起立,掌声不断长达十分钟之久,平均谢幕五次才散场。可见懂欣赏艺术的法国人,对中国传统戏剧,已经越来越有认识了。西方艺术评论界有一句话说:「最普及的艺术就是最好的艺术」(The best art is the most popularart.),可能是从他能打动人心的多寡来评断吧?几百年来,传统中国戏剧,在无数的野台戏和戏院里,把娱乐、精神调剂和道德教育带给深广层面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