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让共返回79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吴让邦父子事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62期  作者:劉健中 出版时间:1976-02-15
    关键字: 《丹阳文献》 文华 让邦 土木工程 抗战

    五十三期(六十四、五、十五出版)丹阳文献第二版:「我邑省立二工出身的人士」一文中,有「文华等七人」,又勾起了我四、五十年前的回忆。文华世居我邑麻巷门外十里路段上村,为在台、至德神父与明信二鄕长之同村同族,亦系天主敎敎友世家。其父吴让邦,家名双洪),早年执敎于吕城(第三)高小时,即率文华(家名连发)就读于该校,及至文华工专毕业,让邦先生时已年届五十许而退休,转至我邑天主堂所办之光明小学任敎,为笔者小学时最敬仰师长之一。时让邦先生髪须均白,但生活规律

  • 文章清朝福建海澄先贤吴让官封宋卡城主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4期  作者:楊慶南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宋卡 城隍庙

    飞机场在距离二公里的附近。但是,公元一七七五年以前,封建时代的宋卡城的政治中心,是在湖的彼岸,湖口附近。若再追溯上去,可能是「赤土国僧祇城」的乍汀泊,才是宋卡城一带的政治中心区。吴让在位十八年逝世后,他的长子文辉继袭二世城主,再由次子文耀出嗣文辉长子志从继任三世,志从弟志生继任四世,文辉三弟文臣的长子志爽接任五世,志从三子绵接任六世,志爽长子乃宠继任七世,最后是绵长孙登箴继任八世。从吴让受诏封为宋卡城主,到了公元一八九六年,逻罗改行省制,宋卡与洛坤、博他仑

  • 文章心嚮往 齋謎語(廿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6期  出版时间:1967-04-10
    关键字: 让之 梅花诗 谜语

    版权所有 不许转载 扬州孔庆镕遗稿 受业杜召棠珍藏吴让之先生咏梅花诗,每首包括一物,其稿为刘君舜臣遗失,余心不能无憾。既而刘有悔心,向敝麓中繙寻殆遍,始检得其抄本,仅有八十五首,余嘉刘之重视名誉,虽不能望原璧归赵,前嫌于以冰释矣。诗选录十首,全集留为他日付梓焉。其诗曰:「年年花放落残红,艳裹浓粧蓦地空,一点芳心香已散,陇头有约信先通」;射一物「炮竹」。「几枝高耸畅幽怀,妆点眉稍烟雾埋赖有温香先透出,衢开花影焕天街」;射一物「起火」。「一圑和气暗香含

  • 文章泰国宋卡城主吴让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3期  作者:楊慶南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泰国宋卡府 宋卡府行政区划沿革 吴让生平事迹 宋卡府寺庙情况

    城署遗址)。吴让死后,他的长子文辉继袭二世城主,再由文辉长男志从继任三世,志从弟志生继任四世,文辉三弟文臣的长子志爽拉任五世,志从三子绵接任六世,志爽长子乃宠继任七世,最后是绵的长孙登箴继任八世。从吴让诏封宋卡城主,到了公元一八九六年,暹罗改行省制,宋卡与洛坤、博他仑等城合并为洛坤省,登箴改任副省长,并为宋卡政务监督,死于一九〇四年,吴让计得八传,一百二十九年。他们都有边藩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一般通称为「吴王」。但根据正式的中文记载,他们是国主或吴国

  • 文章辰鄕长子女事业有成堪模范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9期  作者:夏漢容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鄂年 如基 德威 德明

    辰(字辰生)乡长年前因气喘病复发进住台北三军总医院,余与内人前往探望。回忆民国三十九年夏只身从马祖乘船来台,在基隆上岸,举目无亲,听从先父书信提示先坐三轮车到府,用完晚餐后,辰生表哥即陪同搭乘火车到台北与家人相聚,时隔五十年,其情景历历在眼前,叹光阴似箭,念人间之温情。乡长育四子二女,均已长大成家,各自创业与工作。长子鄂年侨居奥地利经营餐厅,生二子一女,其长子已入奥国大学就读;次子如基自大学毕业后,即考入交通部电信总局工程总队工作,旋又经考选部

  • 文章寻亲 同乡文勉寻找其堂侄海初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20期  出版时间:2004-10-20
    关键字: 文勉 海初 寻亲

    无锡同乡海初原任职于政府教育单位,于民国三十八年间随政府来台,定居台北市。据悉是在台北市图书馆任研究员工作,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明基是位医师、次子昭基情况不明。海初本人是否健全,情况都不太明了,最近故乡《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正在续修家谱,无法帮他续修,为此特来函希望本会予以协助,在无锡乡讯上刊登寻亲启事。如有信息,请与《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联系。《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电话:0086-0510-5599350(单位)0

  • 文章子文小事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鄭文山  出版时间:1978-12-20
    关键字: 子文

    子文菏泽城东卅五里八里墩庄人。父母妻儿,五口家,乐融融也。先代多仕于淸,门第显赫,为鄕人望。至其父母,家道已式微,但其巍峨之祖居,尤俨然存。第分前厅、过厅、堂厅三进,每进两侧皆厢房,最后为花园故址,诚一名实相符之「深宅大院」。而子文之一幕可歌可颂故事,即发生于此座居深人静之大院中。子文为独生子,父与母,劬之劳之,钟爱备至。其为人也,明理达义,坚强锐敏,勇毅而果决,未因娇生惯养,而染有油滑怯懦纨袴习气。及就塾,得与长屯村菸商刘某子混名菸头者善,且修结拜

  • 文章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考证 吴郡

    之说,互有不同,十道四蕃志,以吴郡、丹阳、吴兴为三。(通典、及元和郡国图志,并同)又以义兴、吴郡、吴兴为三(郡国志同),郦道元注水经云,永建中,阳羨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东为会稽,后分为三,号三,即吴兴、吴郡、会稽也。按晋书咸和三年,苏峻反,吴兴太守虞潭,与庾氷王舒等起义兵于三,时氷为吴郡,舒为会稽,则是吴郡、吴兴、会稽为三矣。安帝隆安三年,孙恩陷会稽,刘牢之遣将桓宝率师救三,及陶回为吴兴太守,时大饥谷贵,三

  • 文章我亦一谈勾疆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0期  作者:欽可久  出版时间:1993-02-20
    关键字: 疆域 扩展

    古句吴国自太伯创建,至夫差灭亡,共二十五君,历时七七〇余年,其疆城很难明确划定。前期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小、比较稳定;后期则战事频繁,如同拉锯,但仍逐渐推进,疆域扩大。复旦大学魏嵩山教授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里试就句历代君主的作为,结合其疆域的变化,分三个时期加以分析,发表一些管见。一、建国前期(商末——公元前七七一年)商代末期,太伯、仲雍奔荆蛮,自号句。太伯无子,传位仲雍,当时各诸候之间常有相互攻伐情事,太伯、仲雍为自衞起见,在藩离(今无锡梅村

  • 文章《古春秋》二都的地望及地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3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07-20
    关键字:春秋 地位

    太伯、仲雍逃奔到江南无锡荆蛮之地,在梅里(今梅村鎭)创吴国、建都城、开辟地的实事,在诸多史书和学者们的考证中均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和论述。唐代的「史记正义」说:「太伯奔,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府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冡现存」。无锡梅里是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写进「中国通史」中唯一的江南古鎭,并说:「太伯逃奔江苏无锡东南梅里,做荆蛮人君长,筑城建都,国号:「」。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亦说:「周朝在东南方最远的同姓诸侯是吴国。(今江苏无锡

共799条记录 1/8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