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地文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山十六勝景碑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8期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高山十六胜景碑廊 文化 景观

    当你踏上吴文化公园孕门广桃」、「缘合三生」、「降福灵场,面向右侧就看到一条飞簷翘泉」、「发财路头」、「玉蟹生角的百米长廊,整齐镶嵌在墙珠」、「霞客遗踪」、「灵鹊情上的二十块记载园胜景,那就深」、「蓬泉生慧」等。是刚落成的高山十六胜景碑廊,是展示吴地文化内涵的缩影。高山十六胜景,由高山八胜、高山八景组成。其文化品名为「孕朝晖」、「古井藏剑」、「红烛照天」、「九桥十美」、「犀挑日月」、「仙石瑞雪」、「五龙呈祥」、「红霞晚钟」、「承露双碑廊内共竖有二十

  • 文章高山十六胜景碑廊缩影吴地文化 故乡园又添新景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9期  出版时间:2000-07-20
    关键字: 高山十六胜景碑廊 文化 新景点

    (編者按:楊通誼老先生為本會鄉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楊世緘先生尊翁)

  • 文章吴文化公园新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3期  出版时间:1993-05-20
    关键字: 吴文化公园 学研究所 人文馆

    吴文化公园坐落在无锡堰桥西高山,占七〇〇亩,距无锡巿十一公里。锡澄公路横亘山前,即将施工的沪宁高速公路亦在山前通过;山周河网密布,交通十分方便。她以吴地文化历史为内涵,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力求办成鄕情、国情教育的大课堂。她的布景设点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她是国内第一所农民办的文化园林。「吴地人文馆」和有一七〇〇年历史的崇庆古庵已于一九九〇年元旦开放。全面反映江南民俗民风的「稻丰圩」、「蚕桑巷」、「住俗馆」、「甲子厅」在一九九一年开放

  • 文章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看吴文化的起源和开端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沈縉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历史文化名城 吴文化 荆蛮之地 稻作文化 南蛮

    之。东汉应邵著「风俗通义」记述当时勾人的生活习俗称:「为人齿黑,食稻啖蛇,断发纹身,裸以为饰」。世人据此以为,这是对常熟人荆蛮之态的描绘。其实,这是古代人类为自身的生存,适应特定的理环境,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法。例如:北方冬季披裘戴帽,吴地夏天裸以为饰;北方穿虎皮以狩猎,人断发纹身而捕捞,披发左衽去摸鱼。这都不能论为贬褒之词。至于称人「食稻啖蛇」,这正说明吴文化的起源是稻作文化和捕捞文化。按考古界考证,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较早的起源

  • 文章无锡吴文化公园巡礼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胡克強 項友煒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无锡 吴文化公园 巡礼 风情 历史画卷

    无锡堰桥鄕,在三国时孙权之母吴国太建庙的方,现在建了一座展示锦绣江南历史画卷的公园——吴文化公园。这公园占七〇〇亩,设有吴地人文馆、水鄕风情馆、经济开发史馆、艺术百花馆、宗教文化馆以及古代吴地村落等展馆等。于是,江南带数千年历史沧桑、上百代繁华兴衰,浓缩呈现在这里,可以和先贤对话,和近哲谈心;听浓软语、看吴地风情;驾江河舟楫、赏明月清风……走进吴文化公园的人文馆吴地开发史厅,寻觅着吴文化的源头,有史前时期人生活的踪迹,那古朴的陶器、精美的玉雕

  • 文章古縣新興同安城 文風道義益昌明

    来源期刊:《同安》 第57期  作者:彭一萬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古县新兴 陈士心 天球 牟洪 同安历史文化地理 同安精神 朱振仲诗词

    我同置县,晋时太康。群山抱拥,南临重洋。天马挺秀,屹立海疆。东南物望,至宋后扬。朱子沐化,奕世书香。人才辈出,华国文章。民性刚毅,意志高昻。乘风破浪,山远水长。经商四海,美誉侨乡。这首同安颂,是台北市福建省同安县同乡会顾问陈士心所作,并由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天球、牟洪谱曲。全诗概括了同安的历史、理、文化、民性等。物望即众望,奕世即历代。西汉武帝时,上柱国左翊将军许萤开垦同安,至今一千九百多年。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设置同安县,但县治是在南唐太和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