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同安简介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安东园张氏与金门青屿张氏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同安》 第33期  作者:張文和  出版时间:1990-11-01
    关键字: 同安简介 东园源流 祭祖盛典 重修宗祠 金门教育 宗祠楹联 族谱故事

    同安县是福建省东南隅的一个行政县于后唐天成四年(公元九二九年)置县,至今已历一〇七九年,目前全县(见同安县志)面积一千零七十多平方公里,人口数约四十八万左右。金门历代均隷属同安,民国二、三年间转隷思明县,民国四年独立置县,全县面积纵横三十公里,现人口五万左右。同安的东园,原始系李姓首先定居开垦,原村名「李厝」,嗣因倭寇作乱,金门青屿开基始祖「均正公」的第四世裔孙友义公字必宜,迁居同安,做些收入极为微薄的肩挑小贩,时常因生活活动途经李厝,与李姓诸多友人结下

  • 文章「南陳北薛」與「東黃西石」

    来源期刊:《同安》 第57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南陈 北薛 东黄 西石 同安四大望族 家族简介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是记叙唐代同安(当时为大同场)陈、薛、黄、石四大望族迁徙繁衍历程的俚语。宋·张翥「嘉禾风物咏」有「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家园」之句,「同安县志」也有「南陈北薛」的记载,说明此称由来已久。「南陈」指陈邕。颍川始祖陈实派下陈邕,为南陈二世,祖籍京兆(陕西)万年县红固乡冑桂里,唐神龙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是太子李隆基的老师。现在同安县城后炉街有「南院陈太傅祠」是纪念陈邕的祠宇。它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嘉靖间三郡知府陈健(金门人)重建,清道光

  • 文章八閩勝景集錦(复刊16)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5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a厦门市同安区 风景名胜简介 景点照片

    同安别称「银城」,地处闽南,是厦门市之辖区。晋朝太康年间设治,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历史学家称誉同安为「声名文物」之邦,「海滨邹鲁」之地。(注:同安孔庙前征集全县各地的历史石雕)(注:同安汀溪水库)(注:北辰山·十二龙潭)(注:梵天寺全景)大轮山梵天寺是名山古刹,既是专家学者考察「国际朱子学」的学术园地,又是海内外善信朝圣礼佛的宗敎圣地。四面八方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注:大雄宝殿)(注:寺内长廊)(注:藏经阁(后楼)三重檐八角楼(前))

  • 文章同安简介

    来源期刊:《同安》 第52期  作者:黄水看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同安县 县志简介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经济简况 名胜古迹 今年发展

    同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别名银城,公元八〇三年(唐贞元一九年)由南安县划西南部置大同场,公元九三九年(后晋天福四年)升场为县。历史上,同安县隶属泉州府所辖的一三个县之一。一九四九年后,属晋江专置所辖,七〇年代,属晋江地区所辖,不久划归厦门市,为直辖县。一九五六年,原属同安所辖的集美、杏林、东孚、灌口和后溪等鄕鎭归集美所辖,属厦门市所辖的郊区。角美鄕即改属龙海县。现同安县只辖十二个鄕鎭。全县面积九三二平方公里,人口五〇余万。其中,归侨和侨眷六万

  • 文章高雄市福建省同安县同鄕会成立及该会理监事名单

    来源期刊:《同安》 第20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高雄市同安同乡会简介 主要负责人 理事监事 现职地址

    高雄市同安同鄕会成立:▲高雄市福建省同安县同鄕会于三月十五日(星期日)下午四时,假高雄市中正四路一九二号市议会京杭餐厅擧行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由筹备会主任委员王安慰鄕长主席,会中通过同鄕会章程,工作计画,七十六年度预算,并选擧理、监事。王安慰鄕长当选理事长,本会忝属鄕谊,经先电报致贺「成立大会,圆满成功」,又经理事会决议致赠贺屏,及同安县志马巷厅志贰套,同安县地图廿份等,以加强联络。兹将高雄市同安同鄕会简介如下:▲高雄市福建省同安县同鄕会理监事名单:

  • 文章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记盛

    来源期刊:《同安》 第93期  作者:愛麗斯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第六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行程简介 大会会序 交流联谊活动 合影参观 第七届世界同安联谊会于香港举办

    驰名中外的「古宁头战史馆」、让人怵目惊心的「北山指挥所」,但觉战役的惨烈与战争的可怕,也解开了「李良荣」将军的不辩、不争功,除了具有真正军人本色外,同安人难得的「忠耿」个性也在他身上表露无遗。三、金门地标—器象不凡的「莒光楼」让我们损失了不少的底片。四、让人叹为观止的「翟山坑道」—战斗小艇坑道,虽没有「擎天厅」的浩大却也是鬼斧神工之作。五、「文台古塔」—坚固如盘石是一座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石块垒砌而成的五层实心宝塔、建于明朝洪武廿年的古蹟。我们会前的金门行,有了人文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