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故人世澤綿長比歲以還,益感朋簪寥落故人稀;至親友好,像深秋黃葉般逐一飄零。老樹凋謝、碩果無多,每接訃報,幾乎均有顫驚惶悚,不忍啓拆之心情。本年七月十七日晨,突接臺北林亦沖兄電吿:一生關懷梓里,熱愛鄕邦,盧文周兄昨夜病逝!乍聞噩耗,不禁淚盈於睫。至此朋儕中少一良友,同鄕間缺一排難解紛之魯仲連。文周兄世居樂淸縣城北鄕,爲人孝養備至,任事一秉庭訓,敬遵無違,是孝子慈父賢夫。尊翁旭明公,敦厚純樸,凡事相求,靡不全力以赴,向爲邑人所稱道。夫人徐從釵女士,秀外慧...
-
陳民進同鄕塑贈白健公銅像編者國華雕塑公司總經理陳民進同鄕精心設計,獨資親製白健公半身銅像一座,捐贈臺北市廣西同鄕會,藉供陳列瞻仰此一代名將。特於七十一年十一月十日下午三時在臺北市八德路一段八二巷四號三樓同鄕會舉行呈獻及揭幕禮,由理事長韋永成主持。揭幕後,全體參與同鄕肅立,向健公銅像行禮致敬,並默念追思,隨卽主席致詞:略謂健公爲近代歷史上一代偉人,其生平作事,無論對國家、對桑梓均有許多偉大的貢獻,來臺後對同鄕的關懷更無時或忘,故今天陳民進同鄕爲其雕塑銅像,...
-
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三日,堂伯父楚豪公在香港逝世,至今已十三週年。那年六月十五日,叔父(陳石)在榮民醫院逝世,他們兩位老人家,僅在短短的二十四天之內先後逝世。在楚豪伯逝世時,也是叔父病危之際,轉來楚豪伯逝世訃文,等我發現時已過了出殯日期、更加那時心繁事忙,亦未曾向香港伯母及弟妹們慰問,是萬分歉意,但我至今十餘年來,仍保存這份訃文,不時拿出來看看以表哀思。在我的記憶中,我與楚豪伯父均世居大嶺阜陳宅村,家鄕人稱他爲楚豪相,在家鄕他當過阜山鄕鄕長,也是阜山中學校董...
-
近数月来,每当接到「宁波同乡」时,不由得常想起—前主编张行周先生的倩影,无形中潜入在我脑海中晃动。缘因个人加入同乡会至今,屈指算来已近三十五个年头。换而言之,在三十五年前,我与前宁波同乡张主编行周,已相互认识的,为此当时我内心深感荣幸。然时光如驶,一去不再回;今张主编于民国九十八年底,因身体健康欠佳,突然回归主国安息;然对此往生事,实非人力所能挽救,徒呼奈何!一、心愿的实现个人早年是由沪投军莅台,生活真是历尽艰辛,且正逢剿共戡乱,导致世局动荡不安,至六
-
同乡会也开得漪欤盛哉,有声有色,使人深印脑海。如今有的已久居美国,有的已归道山,留给我们的,只有怀念。由于在下是同乡会后进,对前朝事所知有限,所以对同乡会出力诸君子不能全部阐述,还望先进乡长们努力思索,逐一道出,不使遗珠有恨,也可充实「乡讯」版面,以免埋灭了前人们的心血。喔!看到悬挂壁上一幅甲骨文对联,想到写这联的也翁戴天仇先生,他在同乡会草创时奔走呼号,付出相当心力,两岸开通后夫妇遂归故里颐养,于八十八年相继没于故乡,如其所愿,得其所哉。看到对联,常引起怀念
-
吾邑過去歷任地方行政首長,及警察主官等,均與邑人平易相處,合作無間,有幾位且在地方上做不少惠政,去職後邑人都很想念他們;今日大陸淪陷,大家避禍他鄕,相見之後,自然倍感親䁥,這是任何同鄕所不能否認的事實。當我在臺北參加同鄕會時,國府秘書嚴愼予(三年前已去世)和立法委員汪寶煊均爲戰前無錫縣長,臺灣省保警第二總隊總隊長潘玉峋爲勝利後無錫縣警察局長,他們都能參加我們同鄕會的集會,尤以潘局長與邑人相處更爲密切,他是我的長官,因此會方有重要集會時,陳仲良理事長便囑我...
-
门铃被连续按个不停,响声也显得急促些,开门一看,是我家的老爸爸笑容满脸大步跨入,与平日当了三十几年军人的那付扑克牌的面孔,截然不同。只见他老人家大声喊道:今天我去你妹夫家为湘乡同乡会筹款购置会馆,又募到一万块,你妹夫真不错,二话不说慷慨捐出。哇!真是个好女婿……,接下来则是满口不觉的赞美。平常只有我们立正站好听他训话的份,今天反而是他站在我的面前向我报告,叫我难以置信;不过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们也替他高兴。记得在湘乡会馆筹款那一段时间,他每天忙着联络
-
寫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十四日鍾民興乃軍中骨幹,社會之棟樑,兩岸均有妻室兒女,確實幸福美滿快樂成功。亦是我的鄉友,在鳳山陸官同期時,他編在十五隊受訓,有一天在七一四高地練習挖散兵坑的時候,因散兵坑隔鄰之故,一面工作,一面聊天,互談來台經過之情形,而相識談及甚歡摯交,為人誠懇、實在、忠厚、友善,兩人相當投機,因家鄉咫尺,在異地相遇,雙重患難之交情,時有書信電話互慰,已渡過悠悠歲月年華,而五十餘年之光景了。不幸,十月一日車禍身亡,我非常的悲傷、難過、想念!寫下了...
-
九月初,传来温州同乡会第二任理事长黄将军辞世的讯息,一则以恸,一则以喜。恸的是,乡亲们自此少了一位关爱我们的大家长,喜的是九四高寿辞世印证「仁者寿」在理事长身上。十四年前,卸任理事长一职后,仍然热络参与乡务活动,前几年较少参加,得知理事长身体虚弱,想起数位耆老相继凋零,心中总是担心着…。这三、四年来,理事长身体健朗许多,不须拐杖支柱,振奋著大家。突来噩耗,岂不哀痛。自国中起,就开始领取同乡会的奖学金,对同乡会挺陌生的,觉得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好的团体,竟会
-
自励,他也充分显示了「牺牲享受,享受牺牲」的中国读书人本色。虽威严但慈祥。证诸他生前受人尊敬,身后的哀荣,笔者想来,这就是他博施慈爱的回馈吧。创建同乡会的辛劳笔者曾经在本会会刊「曾举直将军事略」中,提到过他一生最使人钦敬的就是廉洁寡欲的往事。堂兄江文苑看到这点之后,觉得还有值得记载的地方,他说:我事先不知道你要写这事略,不然,我会建议你应该把他当时倡设台北市梅县同乡会的一段辛劳经过写进去。文苑兄说:民国四十二年春,同乡会成立之前,筹备处就设在他信义路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