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公祠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鄕雜詠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69期  作者:鄭森棨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深深庭院 社鼠城狐 沈园 寿筵

    冷冷发清音竭史公祠阁部祠堂在 春归倍寂寥两间存浩气 孤岭卓风标梅影彰青 忠魂赋大招重来一俯仰 邗水咽萧骚回鄕偶感次翁余两度回鄕,均属端阳,适逢内子寿辰,诸儿孙设筵欢庆,席间喜赋一律,再度回鄕望,一般敝寿筵;欣逢王母诞,深感子孙贤;节庆艾蒲绿,岁寒松柏坚;相期两载后,百福集堂前。(内子古稀,长男花甲,次媳大衍,两孙女双十,次长孙结婚)(祖称王父,祖母当然为王母)家乡名胜平山堂楹联辑录㈠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㈡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坡老峙千秋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9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9-06-10
    关键字: 黄珏桥 黄鱼脚 北湖

    七十八、黄珏桥扬州西北为八、九两区,九区偏北,在邵伯湖之西,又名「北湖」。是地亦山亦水,故农民亦农亦渔。淸代大儒汪中、(容甫)、焦循(里堂)两先生,倶北湖人也,庙头鎭滨湖,盛产鱼虾,贩夫每晨肩筐赶送扬城市场,谓之「挑鲜」。西北鄕妇女多天足,昔人戯呼为「黄鱼脚」。湖西好,耕读业农渔;治学通儒居畎亩,挑鲜小贩赶城衢;大脚号「黄鱼」。七十九、史公祠史公祠在扬州城北广储门外,即明督师可法之衣冠冢,与萧孝子日之祠墓相邻,庭植古柏多株,墓后为梅花岭,岭东建有梅花

  • 文章夜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3期  作者:高照 出版时间:2002-03-10
    关键字: 《史记》 司马迁 太史公祠 纪传体通史

    司马坡司马姓氏者都怕诛连,纷纷改姓,或改姓同,或改姓冯。至今,司马坡确实只有同、冯两姓,但两姓生衍之村均建有太。太史公祠静静地矗立在坚厚的司马坡上,一脸的冷峻和硬朗,没有丝毫的粉饰和张扬。经过两千多年的霜雪浸洗,宇业已颓旧,碑记多处残破漫漶,显出一副沧桑相。但是,它高高独立在岩坡上的峥嵘气象和恢宏格局,分明储满著永恒。司马坡司马坡,这就是你给后人的馈赠么?走进太史公祠,心里一直充盈著浓浓的书和宁静的田园风味,立即被一种旷古的伤感剥落得一干二净。尤其

  • 文章秋夜話揚州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3期  作者:喬鵬書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秋夜 诗词作品 迷楼 刀鱼面

    认绿杨,维扬春色久凄凉,古今粉黛知何处,一角迷楼剩夕阳。』第二天淸早,在天凤园吃了一碗刀鱼面。天凤园的款式,很像北平的惠丰堂,刀鱼剌多味美,经过特制,没剌了,才成为刀鱼面。出了北门,首先瞻拜史公祠在梅花岭前,后有可法的衣冠冢。回想明末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淸兵入关。凤阳总督马士英迎神宗孙福王自淮安至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可法高弘图同参军国要政。受马排挤,不得已自请督师江北,淸摄政王多尔衮致书招降,以大义峻拒,答书炳烛千古。比起现在一般靠拢

  • 文章秋夜話揚州㊂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4期  作者:喬鵬書 出版时间:1981-12-10
    关键字: 迷楼 观音阁 诗词作品 刀鱼面

    认绿杨,维扬春色久凄凉,古今粉黛知何处,一角迷楼剩夕阳。』第二天淸早,在天凤园吃了一碗刀鱼面。天凤园的款式,很像北平的惠丰堂,刀鱼刺多味美,经过特制,没剌了,才成为刀鱼面。出了北门,首先瞻拜史公祠在梅花岭前,后有可法的的衣冠冢。回想明末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淸兵入关。凤阳总督马士英迎神宗孙福王自淮安至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可法高弘图同参军国要政。受马排挤,不得已自请督师江北,淸摄政王多尔衮致书招降,以大仪峻拒,答书炳烛千古。比起现在一般靠拢

  • 文章故國神遊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9期  作者:廖從雲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诗词作品 北固山 邓尉探梅 怀古诗

    明月,历尽几许阴晴。怅繁华兴废,寂寞锁江城。赤氛炽,焚琴煮鹤,曲终人散,刁斗频惊。数前朝遗事,刊沟鸣咽长鸣。绮虹积翠,瘦西湖、相属桥亭。对塔影凌空,禅房昼静,山与堂平。莫负此,风光好、馨香祝,宇内休兵,再重临准左,笙歌同颂中兴。千秋岁 史公祠千秋英烈。怅三分明月。长映照,衣冠碣。危城摧劲敌,大业钦雄杰。殉社稷,梅花万点孤臣血。痛念金瓯缺。苦恨洪流决。回天愿,凌霄节。丹心长不泯,铁骨终难折。祠庙在、淮南坯土金山雪。扫花游 龙华寺晴川凝碧,望塔影穿空,花轻雾。艳阳近午

  • 文章公祠与卞公祠忆记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9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78-04-01
    关键字: 史话

    陈卞二位于松城西门外西塔弄底十字街龙梢里,其地相传前淸高宗皇帝,巡幸江南,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惟稍徧僻。陈为民族英雄,卞为爱民好官,均在衞国保土时壮烈成仁,以其忠义而立受祚,两蹟,先辈迭有讲述,幼时耳熟能详,距奈时隔久远,年事已高,未能全盘记忆,且乏参考资料,仅就记忆所及,略为记敍,舛误必多,尙望高贤指正。陈号化成,不记系何许人,据前辈言,当英法联军之役,联军入侵淞沪,时任江南省提督军门,鎭守吴淞砲台,并与副将牛鉴(旗人)分守江之

  • 文章闽粤赣始祖花武威廖氏知本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廖嘉謀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廖氏 历史简传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府大埔县三河坝。六曰十一郎,移居汤田。七曰永忠,移居广东惠州府和平县。八曰思圣,移居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九曰思贤,移居广东肇庆府各县。花实蕃九个儿子当中,除次子昌及其后代留居上杭,永定等地之外,其他兄弟都散处广东各地,子孙十分昌盛。现在闽粤赣三省的廖氏后裔,几乎都是花传下的,尤其是花的次子昌公所传,更是花世系中最昌盛的一脉。」(仅供参考)在开居地觉坊,建有花大宗祠,现仍保存完好。(中国廖氏通书)六四〇页载:「在汀州府上杭县北门内米仓前建壬山丙向,额曰

  • 文章我为石门添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7期  作者:葉耀章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石门洞 史料 《重修石门洞刘记》 刘文成 对联

    青田县的石门洞(又名轩猿邱)在晋宋谢灵运蹑屐来游时,完全是草木丛生、虫鸟遍地,一片原始景象。至唐中叶,始有若干建筑出现。此后,灵佑寺、谢客堂、石门亭、喷雾亭、银河万古亭、飞泉亭、憩雾亭、诚意读书处、刘公祠、石门书院等相继建立,洞区增添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近现代以来,又有新发展,石门洞之名,更是蒸蒸日上。这些古建筑,历经时日,各有兴废,因少有文字记叙,所以不得其详,这是件憾事。笔者近日有幸获得民初一本石印小册,知道是石门洞历上一起较大规模修缮工程

  • 文章釣源 奇特而又神秘的千年古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9期  作者:彭朝暉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钧源村 唐代起源 村落历史 “文忠 文物古迹

    的南面,弯成了圆弧形;而两栋明代早年的古屋大门,左侧巨石门框均向青石内深嵌二寸许。然而即使是同为「歪门」也有「歪法」的不同:一处呈直揷形相交;一处则为波纹式连接。钓源古村扑朔迷离的「歪门斜道」之谜,至今难以认定,人们说法不一,这倒使人回味悠长。钓源的古建筑金碧辉煌,鎏金溢彩。「文忠公祠」是至今全国最大的纪念欧阳修的祠堂之一。它的雕饰构成,是上乘的建筑艺术品。其大门两侧的偏门上方椽头上,镌刻有「文、行、忠、信」四个楷书大字;门廊外侧的梁柱间,各饰一玲珑剔透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