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无锡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无锡的文化遗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1期  作者:高燮初  出版时间:1994-01-20
    关键字: 无锡 水稻 农具 文化遗址

    古无锡地区(无锡建县以前),就有人类的活动,根据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在无锡地区出土的先民遗址(村落)三十多处。新渎发现的先民的遗址中采集到了一批先民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南泉的葛埭桥和玉祁等地也发现了同期先民遗址,証明了古无锡是远古太湖地区原始民族部落聚居地之一。从发现的陶、石网坠和箭镞等器物来看,当时的先民也从事渔猎生产。陶器制造已能按不同需要按质烧制。到了五千多前,先民已知道种植水稻,在仙蠡墩遗址中发现的稻壳堆,扁平穿孔的石斧、石奔和双孔石刀

  • 文章吴春秋》——勾吴名称的来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5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09-20
    关键字: 无锡 勾吴 来历 吴春秋

    的。那麽,为啥要取「吴」为国号?为啥在吴之前还加个「句」字呢?先说说吴字前的「句」字,(因句读句音,后来通常写成「勾」字,正确的写法应为「句」字)唐代大学家颜师在「汉书」的「句吴」一词的注中明白地说:「句音勾,以吴语句者夷之发声也」。此一发声仍原样留在苏、锡一带的方言中,我们常用的那个「格」字,它既作语助词用,如「我格衣」(即我的衣服);也作发词用,如「格人眞巧」(即这人眞聪敏)。所以句吴者实乃「格吴」也。下面着重讲「吴」的来历。「吴」来源于鱼。「集韵」说

  • 文章吴春秋》三吴墟浅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4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08-20
    关键字: 吴墟 无锡 浅释 吴春秋

    无锡东鄕的吴墟,史书记载说法多种。称吴墟、平墟、梅里平墟的居多;称故吴墟,让王故墟的也不少;还有称泱莾平墟等等。对「吴墟」通常的解释是:因年代久远,城郭破坏废弃。如一九九〇年《文史知识》一文中说:「吴国灭亡之后,太伯城逐渐废弃,被称为故吴墟,故城遗址早已湮没于地下……」。作者认为对「吴墟」的解释,必须把文献、地理和文物遗迹三者结合为依据。故此,补充两种解释:㈠吴墟、平墟,不是指吴城的废弃,也不仅是指吴城址所在的一方地,而是指的在建吴城前原有的大片

  • 文章吴春秋》八、吴遗迹遍及无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9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吴春秋 吴遗迹 无锡 江南文明 发源地

    无锡历史悠久,自太伯、仲雍「奔荆蛮建句吴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光辉历史「物因人传、人逝物留」无锡成为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吴遗迹遍及无锡。《史记》把《太伯世家》列为「第一世家」为《帝王世家》之首;太伯和荆蛮人创建的「句吴城」古籍称:「江南第一城」;「句吴城」所在的梅村鎭是写进《中国通史》的唯一江南鎭。「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的太伯庙,原是吴城内太伯故居。史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根据「即宅为祠」的习俗,把他的故居建修为「至德祠」,汉以后

  • 文章无锡将建吴春秋城摄制《吴春秋》电视剧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9期  作者:張永初  出版时间:1996-05-20
    关键字: 无锡 吴春秋》 电视剧

    无锡金魁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不脱离历史,不拘泥于历史』的原则,将投入巨额资金,在无锡建起“吴春秋城”与摄制电视连续剧《吴春秋》。吴春秋城建在风景优美的太湖之滨、阖闾城旁的『十八湾』占地140多亩。主要景点有至德殿、吴王宫、演阵场、战鼓墩、荆村、蛮巷和吴历史博物馆、歌舞墩等。建成后将再现吴王宫、街道、民居以及荆蛮民的风俗民情,融历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城。有三十多集的《吴春秋》大型电视连续剧,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无锡金魁

  • 文章吴春秋》——吴地的“断发文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吴春秋 无锡 习俗 吴文化 断发纹身

    远古时,无锡等地的荆蛮民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断发文身」是荆蛮民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纽带和标志之一。吴地的「断发文身」在太伯建吴前早有之,「江苏史话」说:「史载「裸国在南方」,今之无锡一带,被发文身,裸以为饰,夏禹曾「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太伯奔荆蛮时,也尊重当地习,入土随俗文身断发。可想,「断发文身」的习俗在太伯建吴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能存在着。「断发文身」是如何式样的?历代史书、典籍均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拿断发来说约有五种,即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