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塔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古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郭成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古塔建筑 历史文化 古塔简介

    塔,梵语为窣堵坡或率都婆,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大埔县的古塔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均为楼阁式的风水塔。这些古塔结构坚固,布局严谨,造型雅观,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有些佳构更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们或隐于深山密林、奇山异石之间,或立于嶙峋叠翠的高山之巅,江干河畔,或置身于人烟稠集的市井之间,虽然所处不一,但都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雨沧桑。大埔主要古塔如后:南安塔,俗称「凤西亭」,位于三河坝大桥上侧的韩江西岸,依山临江

  • 文章闲话梅州古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黎莉  出版时间:2009-04-30
    关键字: 梅州 古塔 史事

    梅州境内,古塔林立,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圆型、四方、六角、八角。塔高多为单数,一、三、五、七、九、十一不等。最早的古塔是南汉大宝八年建的铁铸千佛塔,距今一千多年历史,7层,高4.2米,底部宽1.6米。每面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千个,故名千佛塔,是省重点文物。该塔原在东郊东山岌上,一九九一年后移至大东岩山新建九层石塔的首层加以保护。最矮的一座古塔为梅江区东厢村龟塔,单层,是清乾隆年间知州王者辅在任时建的。据传:嘉应州城是「金龟浮水形」,龟头在下

  • 文章歇后语与古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田辛墾 田維舟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古塔 歇后语 民间传说

    客家地方古塔不少,唯大埔境内不多,就那么几座。这些古塔,拔地而起,直刺青天,倒也为山乡平添几分秀色,并生出些有趣的传闻来。大麻鎭恭州村洄澜顶的魁元塔,建于明代,七级,高可十丈,旧传是为「堵坳口风煞」而建。日久天长,人们但知弓州塔,而不识其眞名魁元塔。因有「堵坳」功能,民间便形成一句极为流行的客家方言歇后语,谓之「弓州塔—赌拗」(「赌拗」音同「堵坳」)。对强词夺理的拗颈者,民间通常称之为「弓州塔」。指其蛮不讲理,专事「赌坳」。有个名士还以此作一对联:擎天玉

  • 文章訪古尋幽喜登雙屏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羅書禮 藍宗河 鄧廣勝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双屏山 古塔 登山 客家民族 菁英

    的青山绿水环抱山城的美丽画面。乘着游兴,我们再攀上更高的玉屏山主峰。古塔即座落在主峰俗称风坪上。据咸丰年间一门三举子的「耕石山房」主人陈「芙初公家谱」载注,「岭霞四景诗」中的「玉屏废塔」即喻此塔之景观。与「狮岭朝霞」、「龙潭秋月」、「古寨苍松」合称「岭霞四景」。古塔只残存墙体四米多高,再以上的墙体和塔顶皆已坍塌,塔内外皆长满蒿草竿茅和灌木。塔基占地面积约二十三平方米,呈正六边形,每边约三米,墙厚约〇、六米,用三合土夯筑,塔门朝西面向埔城,花岗石板的门顶已塌落

  • 文章长乐狮雄山古塔巡礼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五华县狮雄山古塔 返乡探访 故土风物 狮雄山古塔 史料故事

    河瀚为砚池,日圈星点,乐观大块文章。」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明清民国期间,粤东客家地区,每隔五年的中元节,在雄狮山上举行醮会,邻近的紫金、兴宁、平远、龙川、河源等县的参醮者,都云集山上,自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六天祭拜,对唱歌舞表演,举行祈求消灾去厄、百姓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醮会活动。那时,古塔正面搭起戏台并以五光十色纸扎糊成的佛像人物布置其间,古塔各层悬挂灯笼,每晚均有锣鼓阵、八音团、道士诵经和男女山歌对唱,时而烟花照夜空,时而炮竹响连天,通宵达旦

  • 文章寶安之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深圳市宝安区 古塔 龙津石塔 文昌阁 凤凰塔

    在新桥村侧。五、千云塔:在潭头村。六、凌云阁:在(南头城)外松子岭。上述六塔,除龙津石塔至今仍存外,其余五塔,则已拆卸,其位置今亦难考[2]。丙、宝安境内现存之古塔宝安境内现存之古塔凡三,皆为风水塔,目的为挡煞鎭水,并祐村民。一、沙井之龙津石塔沙井之龙津石塔,原位村之河畔。据嘉庆王崇熙新安县志卷十八胜蹟略古蹟龙津石塔条载:「龙津石塔,在邑之三都沙井村河边,宋嘉定年间,盐大使建石桥于沙井之东北。桥成之日,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故立塔于上以鎭之。」同书卷七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