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人类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良渚文化又——輝煌發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9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2001-09-10
    关键字: 古人类 遗迹 良诸 玉器 考古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古学家早就潜心硏究浙江古人类的遗迹。当时在杭州以北三十公里的一个鄕村叫良渚,现属余杭县安溪鄕,发掘出大批新石器时代先民遗址和文物,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江、浙、沪又陆续发现一大批良渚文化的玉器,从此,玉器成为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良渚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二〇〇一年五月十日,这是一个注定将被载入良渚考古史册的日子,写上考古史上的辉煌一页——桐鄕新地理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桐鄕巿自一九七九年罗家角遗址发掘以来最大

  • 文章雲南「蝴蝶嶺」發現人類化石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資料組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蝴蝶人化石 古人类 生活习性

    〔美聯社北平二十八日電〕考古學家在雲南省境發現了四百萬年前的「蝴蝶人」的化石,這項發現使得人類最早會使用工具的祖先再向前推了大約二百萬年。雲南夷族自治區古物管理中心一位「官員」說,在雲南小河村(譯音)所發現的二百顆化石牙齒,六十五個石器和十三件骨器,可能代表人類的開始。不願透露姓名的這位「官員」說,這種史前「人類」是根據一名村民今年二月在化石所發現的「蝴蝶嶺」一地而命名的。他說,這種古老人類的身體大小和外貌還有待確定。不過他說,「蝴蝶人」可以直立行走,以...

  • 文章消失的台北市曲江同鄉會?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89期  作者:常慶 出版时间:2016-05-01
    关键字: 台北市曲江同乡会 失联 马坝人 古人类

    成立于1970年2月23日的台北市曲江同乡会,至2005年3月18日之前,理事长刘先生、总干事丘先生,会址设于台北市内湖区,但之后似乎「失联」,是已解散了?曾是广东社团一份子,如今却「匿迹」?自是值得关注!曲江地处粤北中部,北江上游,距曲江的马坝镇约西南1.5公里的狮子岩洞穴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马坝人」,年代为距今12.9万年;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曲江原系邻近韶关市的一个县,大陆在2005年5月改属韶关市的一个区,结束了沿袭2100年的县治。台北市

  • 文章云贵高原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8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云贵高原 远古人类 发源地 人类起源 学术文章

    考古人类学界的重视。以上发掘的丰硕成果,已将整个人类进化的历史改写。上述化石,如将之有系统的陈列在一起,我们当然可以肯定地说:远古人类发祥地为更精确一点,也就是说亚洲的云贵高原。[1] 参考「生命科学趣谈」一书第一章。[2] 参考「黄河文明之光」一书中国文明的光源篇。[3] 同注二[4] 参考「中国文化之旅」一书第四章。[5] 同注二[6] 同注二[7] 参考「原始的中国」一书—地球出版发行。

  • 文章對河東歷史文化的探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惠西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山西运城 河东文化 古人类发源地 华夏始祖活动区域 华夏文明腹地

    运城古称河东,是一个西、南面背靠黄河的地方。它是华北和西北、中原连接的通途要冲;也是晋与陕、豫接壤的黄河金三角地带。这裏天华物阜,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最典型的地域。因此,被史学界称之为「夏墟」;被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誉为: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知识、就是财富,它是民族精神的凝结与体现。当全球逐渐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的时候,我们

  • 文章燦爛的山西古建文化與開發(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山西古建文化 古人类发源地 建筑历史沿革 历朝特点

    壹、山西古建源远流长一、古人类的发祥地山西是古人类的主要发祥地。相传盘古开天地以来,黄河中下游便成为人类频繁活动繁衍生息的地带。晋、陕、豫交界处,是人类活动的金三角。山西独有表里山河的先天优势,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据地,尤备攻守条件,山西就成为人类远祖建立大本营的首选宝地。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以来,在山西芮城临河村附近的西侯度村发现了西侯度人遗址是中国己知最早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时问约在一八〇万年前,比北京猿人早了一二〇万年。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发现了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