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乐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古乐(中)(一)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日尙一管,宫征旋运,各以次从,钱乐之此种硏究,仍以三分损益之法,永得三百律,但是京房六十律,已经是繁杂难用,今钱乐之更以三百六十律以问世,自然不适合直接实用者,故于音乐上的实际理论,便缺少了价値。梁武帝天监元年下诏,恊采古乐,竟无所得,帝既素善音律,详悉旧事,遂自制立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量,广九寸,直长九尺,临岳高寸二分,每通施三絃,一日元英通,应黄钟絃二日靑阳通,太簇絃,三日朱明通中吕絃,四日白藏通,夷则絃,又制十二笛,笛依十二律次序以为名,用笛以写通

  • 文章泉州古乐(下)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府,诗中泛声,后人怕失去泛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沈括梦溪随笔云诗之外,可有和声,所谓曲也,古乐皆有声有辞,连续书之,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南戏中曲子尙有此声,唐代乐府,多采五七言诗,以为歌唱,但五七言诗,均属整齐诗句,不能符合乐曲上的长短曲折之用,必杂以泛声、和声、散声,然后可歌,可被之管絃,始成一曲,泛声是歌时引长之声,和声是重叠而歌之声,散声是尾声亦叫做韵,就是用来同声附和,用韵接拍的调子,但非虚声,有此三声,任何五七言诗,都可符合乐曲

  • 文章泉州古乐(上)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名五音、絃管、南音;臺灣稱為南管,與外來北管對稱。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