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迁历史共返回9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丰县救济院的变迁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德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丰县 救济院 成立历史 变迁历史

    为「丰县救济院」。注:该资料来源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文章編後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1期  出版时间:2012-08-01
    关键字: 台北 宁波 同乡会 乡亲恳谈会 变迁历史 慈溪文化

    七月二十一日晚,在台北圆山饭店有一场特殊的聚会,由慈谿市常委部长张建人率领的参访团才到台湾第一天,就邀请了本会慈谿籍的乡亲恳谈。上一期本刊应凤鸣乡长的「有此一说」大作中提到慈谿名称及辖区的变迁历史;虽然说,现在的慈谿辖区与本会慈谿籍乡亲心目中的故乡有些差异,但是现在的慈谿市自改制以来,历任主政者都是以宽广的史观来定义慈谿,如二〇〇三年编辑慈谿文化集萃首辑的时候,共出版了《慈谿百人》、《慈谿百事》、《慈谿百景》、《慈谿百品》四种,以人文、史事、地理、物产

  • 文章南田隶属变迁小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5期  作者:顧章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南田岛 变迁历史 南田抚民厅 南天县 南田八岛

    南田島位於象山縣南端,面積九十平方公里,爲縣內最大島。有廣狹二義,廣義指南田八島,包括高塘、花嶴、檀頭山、對面山、坦塘及南北漁山等八島。距石浦最近處僅十餘公里。根據島上出土文物,早在唐代,先民已在島上繁衍生息。墓誌磚載,唐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七年)南田隸屬台州寧海縣。明初稱象山南田,可見已改屬象山。何時改劃,尙乏資料可稽。明洪武十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湯信國巡海,患宋代遺族有苞蘗之萌,且懼倭寇據此侵擾,悉徙島民入內陸,限時遷出,有「午前遷者爲民,午後遷...

  • 文章古今温州知多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張榮武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温州 历史 变迁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古称瓯、东瓯、瓯越、永宁、永嘉。因气候「虽隆冬恒燠」,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六七五)改称温州。后人将流经市区北面的瓯江出海口名为温州湾。至今,宇内所称温州,多指浙江温州。回顾我国历史,首次被称为温州的是今湖北省京山县。据载,北朝西魏(五三五——五五六)时,以新州(治所在角陵县,后改名京山县)改名温州,隋炀帝大业(六〇五——六一七)初期废。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复置,唐太宗贞观七年(六三八)又废。第二次称作温州的是现在山西交口县东北温泉村

  • 文章北伐前後海師遞嬗點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学校 历史变迁 北伐前后

    回憶於民國十五、六年之時,海屬最高之學府,亦僅有灌雲板浦之省立第八師範,東海之省立第十一中學。這兩所學校,可說是海屬五縣市人文薈萃之所,才俊發源之地,亦不爲過。試看除部份任省級幹部,凡五縣市各級公敎人員,多由該兩校出身,故對這兩校之史實及演變,殊値得回憶與留念。玆將該兩校之分立與合併,在我親身體驗,現尙有些印象,特將點滴,略陳於後,使我輩流離海外,及在此出生之後輩,亦可對吾海屬之家園,更爲珍愛與懷念也。省立第八師範(北伐前是五年制,前一年爲預科)與省立第...

  • 文章合浦县疆域变迁沿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周勝皋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合浦县 疆域变迁 历史沿革

    合浦县在广东省之西南端,成县很早,汉武帝时已置合浦县,是一个将及二千年历史之古城。大陆变色前,合浦县全境面积七,三三八·五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二一八,六一五方公里中百分之三·三五,为全省一百个县市中面积最广的一县。广东省各县分五等级,合浦县为全省十八个一等县之一。合浦县境东接广西省之博白县与本省之廉江县,北与广西省之兴业、贵县、横县、接壤,西与本省之灵山、钦县毗邻,南滨东京湾之北部湾,湾内涠洲、斜阳二岛似北海之两眼。合浦海滨盛产珍珠。西汉成帝时京兆尹王章

  • 文章貴州苗族流源考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5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苗族 源流 历史 支流变迁

    一、概论苗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之多数民族。在古代,她曾是中原氏族对峙抗衡的强大氏族。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她曾扮演过重大角色。现在的苗族,大部份住在四川、湖南、贵州三省交界的山区;以贵州省境为最多。其余则散布在广东、广西、湖南;并远及中南半岛等地。褔建、浙江沿海的畬、傜等人,均为其别支。分布地域,比满、蒙、回藏等族都要宽广。依据一九八二年大陆资料统计,人口约五百零三万人。语言属汉藏语系中之苗傜语族。无文字,有各自的语言。多能通汉语汉文。族源可溯自古

  • 文章豐順縣治今昔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丰顺县 历史变迁 名胜古迹

    一豐順縣治,原在豐良,以四面環山,交通較為不便,俗有「山城」之稱,但山明水秀,文風鼎盛,原是世外桃源的好地方,惟大陸易幟後,縣治改在湯坑,可能因為湯坑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所在,因此,豐良鎮不再稱為縣城,而是一般鄉鎮而已。豐良一鎮面積約有一九五、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四萬七千餘人,劃為十八個村里(現改為「管理區」)。至於豐順全縣總面積,約有二十七萬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約有五十九萬餘人,分為二十五個鄉鎮,至豐順建立為縣之時間,根據正確資料顯示,係清乾隆三年才正式...

  • 文章宜蘭女媧廟大福補天宮沿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晉興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女娲庙 历史变迁 民间传说

    山西吉縣人祖山有女媧的故事,趙城(今屬洪洞縣)侯村有「媧皇廟」,趙城東南五里許有女媧墓。台灣省宜蘭縣壯圍鄕大福村大福路三十號有「大福補天宮」,又稱「女媧娘娘廟」,其槪況如後:清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歲次戊子,五月間大福村童數人游玩於海岸,忽見波浪間閃閃亮光,漂來一尊神像,乃現奉祀於補天宮之「大娘神像」,像底有「浙江女媧娘娘」六字,經過衆議,奉祀於壯圍鄕大福村十四鄰一二六號附近草寮內。經過二、三年,神靈顯赫,香火日盛,乃在八鄰四十五號之地,興建木造廟...

  • 文章錢從那裡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廖寶惠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货币历史 制度变迁

    货、颖一金货、二金货等;有纪重者,如秦地鲁阳背十二铢、十四铢等;又有作刀形者,如齐刀、即墨刀,明刀等是。周末战国时代,则由圆肩圆足布变迁而为圆形圆孔之货币,是为圜金,如共字、垣字、共屯赤金、长垣一金货等,此为布货变迁为圆形圆孔之货币。自秦兼并天下,政令统一,始定货币为圆形方孔,文曰半两,是为圆形圆孔变为圆形方孔,此货币制度上之一大变迁也。汉初更其重量,仍曰半两;至武帝元狩年废半两泉(泉者钱也),行五铢泉;至新莽僭位,百事师古,废五铢泉,行两刀、十布、六泉

共92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