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祥地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芗剧与歌仔戏系出同源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5期  作者:姚漢秋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芗剧 哥仔戏 宜兰 漳州 发祥地

    便服演唱,一炮而红,遂添置行头、道具,成为戏班。之后,又添新调,如过桥、五腔烧、背师、反管等。除助手林阿儒外,尙有徒弟林阿趖、陈顺枝、林阿江等艺成各自组班演唱,逐渐推广全省。由歌仔助个人说词,以及历来歌仔戏班相传,证实宜兰确是台湾歌仔戏发祥地,自属可信。在这里更可相信,歌仔助如非在漳州府出生,其必是漳州移民后裔,乃了无疑义。在清代宜兰地处偏僻,人口不多,以一农家子弟,夜晚由父兄传唱故鄕曲调,以资遗闲,乃极自然的事,况他又自承无师自通。而他又有天赋歌喉,成为倡组

  • 文章丰县是世界足球的发祥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恆心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足球发祥地 蹴鞠 刘邦 刘向 亚洲足联学习班

    足球的「蹴鞠舞」等。据传,历代以来,丰县就盛行足球运动,农村和学校,均踢球成风,买不起充气足球的人,多用牛毛搏成球团,在地上画出几个方城(即鞠室;以踢进方城多少判定胜负,北伐以后,丰县足球运动十分盛行,常常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自古即有「足球之鄕」的称号。从刘太公和丰县老友「蹴鞠为欢」到汉蹴鞠盛行,可以看出足球虽起源于中国早期,但正规化的比赛活动,确实始于汉,源于丰,故丰县是足球的发祥地无疑。自汉以后,足球流传不衰,并传播全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影响

  • 文章唐堯生長發祥在上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劉振伸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尧帝 发祥地 个人见解 研究论证

    引言一、「陶唐」,非姓而是部落名称(一)从比较而鉴别:(二)国名称「唐」而非姓「唐」:二、「陶唐」原是「陶坛」,「唐尧」就是「坛窑」三、「陶唐氏」先是部落称号,后为国家名称。四、今「陶唐村」地方,在古「陶唐部落」时期,是制作「陶坛子」的大场埠。五、尧任人唯贤让王位于良臣;舜封遣尧子朱奉献于上党。六、纪念帝尧生居地,不具治第建庙宇。(一)、庙神人所为,首尊土地祇:(二)、陶唐村的土地庙,破常例独具格局:根据上述之硏究所论:今山西省长子县地方,乃帝尧生长发祥地

  • 文章方城——中國現存最早的長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賀金峰通聯:河南省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省方城縣裕州北路四九一號

  • 文章永康應氏源流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9期  作者:應寶容 應雨金 出版时间:1996-09-10
    关键字: 永康应氏 祖先源流 宗族发祥地

    随高宗南渡、占籍永康,遂为永康人。」民国二十一年编纂的应氏总祠主谱的应氏世系部份,开宗第一句就书:晋封观阳侯,赠忠国武平王、鎭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烈,讳詹公,字思远,为南迁始祖。应氏发祥地在今之永康芝英据史料记载:应詹有两个儿子,长应玄(元),嗣官散骑常侍,幼子应诞,有器干,历六郡太守、龙骧将军。应詹随晋元帝渡江而南时,应诞留居江西,即宜黄世系。长子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即今芝英一带。在东阳百家姓简介——吴宁应氏一条里记载:东晋应玄,招为驸马,以

  • 文章泗水吟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7期  作者:劉元戎 化南 元岱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寿丘 陪尾山 孔孟 文化发祥地

    (一)泗迸陪尾山旁,中流蜒經汶陽,兩城負山襟河,梁父尼基屛障,綠柳炊烟紅葉,夕陽夕釣波光,兩岸藪稷芃麥,依然水甘糧香。(二)泗上華胥履孕,壽丘炎黃梓鄉,帝舜漁耕雷歷,剌虎卻齊卞莊,汶陽大庭之庫,泗沂帝里聖鄉,孔孟設教洙泗,地乃文化發祥。

  • 文章河東——華夏文明的摇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王雪樵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河东 华夏文明发祥地 西侯渡遗址

    晋南古称「河东」。「河东」者,以其雄踞于大河之东而得名。作为行政区划,自秦始皇设「河东郡」始,下迄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或称路、或称道,沿袭千年而不绝。这里襟山带河,环境幽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学家断言: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学家评论:河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直根!对专家、学者们这一评价如何理解?我们且来看一看各类学科的回答。(一)地名学回答:凡与中国、中华民族有关的总称谓,其原始意义几乎无一例外地起源于河东

  • 文章華夏文明看山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申維辰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华夏文明 文化发祥地 山西简介

    ㈠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又称为黄河文明,主要是在黄河流域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期间,形成汉民族的主要聚集区文化形态的一种称谓。山西作为黄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一系列旧石器和新石器考古的依据来做支撑。特别是华夏文明,作为一种文明的形态出现是有标志的。因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文明的出现。目前我们国家文明探源工程正在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前不久,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听取考古组的汇报,把他们的成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就是说发现了

  • 文章「函谷關」與「靈寶巿」今昔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張周朔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函谷关 雄关要塞 文化发祥地 名胜古迹 物产丰富

    函谷關建置於春秋戰國時代,爲我國千古雄關之一;因關在峽谷之中,深險如函,故曰函谷。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及殽山(余舅家村曰崤底,即以其位於殽山餘脈之故),縱深一百八十里,直抵潼關;賈誼「過秦論」之首句,即爲「秦孝公據殽函之固」,其衝要可知。靈寶有一條澗河自南而北,流注黃河,關址即位於間河西岸上之王垛村,北距黃河僅七公里。(王垛村爲余姑表弟張高身之家鄉,高身大學卒業後,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於一九九二年退休;其子世超,現任職北京中央科學院化冶所。)函谷關向稱兵家重...

  • 文章我鐘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鍾鍾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钟氏家族 历史迁徙 家族缘起 发祥地考证

    为一平民百姓了。)伯宗是宋桓公的曾孙,宋襄公的姪孙。可是他却在晋国为大夫。伯是姓,宗是名。他的儿子伯州犁在楚国为楚康王的大宰;食采在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凤阳)按当时的习惯,居民多以地名为姓。(也有以官名姓的)所以伯州犁的后代便姓钟离。钟离昧是楚汉时楚霸王项羽的大将。昧的长子发居九江,次子接居河南颍州长社,并把姓钟离「去离留钟」改为单姓钟。接的子孙都很光大门楣,使颍川钟氏名满天下,于是颍川就成了钟氏家族的标帜。而发祥地的安徽凤阳反而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