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哑孝子姓谢名茂堃,吾邑谢屋排村人也,家贫;父恶其戆,逐之。佣于邻坊,得资尽养亲。淸同治间,太平军犯境,鄕民避徙围寨,堃父亦为乱兵所困,人多中矢死。堃闻警披发吼鸣,力排人墙,皆披靡,终寻得其父,以身掩父,背中二矢,勇不顾也;挟父狂犇,随众走危桥,桥倾,众多溺死。堃矢伤发,血漂流赤,肢躯麻痛,忍焉。负父泅水,登岸,暮抵观音石寨,疲惫偃仆,父抚其背泣,犹以手势哑哑如语曰:「儿伤无碍,请父自珍!」卒创发致死。族人以其哑而能孝,呼之为「哑孝子」!皆感而泣,厚葬之
生老病死是人们必然的经历,死是最后一站,儒家思想对死后主张厚葬,这种习俗重人伦,无可厚非。但是自从政府迁台以来,台湾人口增加四、五倍,土地利用日广,相形之下墓地严重缺乏,才使本来在我国不流行的火葬方式也就流行起来。一般人认为火葬习俗渊源于印度,而传入中国。梵语「荼毗」就是火葬的意思。但在先秦时代,中国西北地区已流行火葬。据「吕氏春秋」义赏篇有谓:「氐羌之民,其虑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而「墨子」节葬篇又谓:「秦之西有义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43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