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考据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潁川的「穎」「熲」「㯋」「頴」字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大絡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颍川 地名辨析 历史考据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的上旬,在陽明山區所召開的世界陳氏宗親總會會員代表大會時,多士濟濟,聚首一堂:唯在陳氏的海內外很多的團體旗幟、題詞和刋物中,却發現到對於潁川的「潁」字,有各種不同的寫法,有的寫作爲「穎」,有的寫作爲「熲」,有的寫作爲潁,甚至於有的寫作爲「頴」,在這四種的寫法中,都是不正確的;而且在全國各地區的陳氏祠堂的匾額、或聯對、或商號的名稱裏,每當使用到「潁川」二字時,我想其主要的目的,是爲了紀念其發祥地,寓有「飮水思源」的意義在,但是這四種不正確的...

  • 文章江蘇泗陽境内的徐國古城(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5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5-20
    关键字: 江苏泗阳 徐国古城 历史考据

    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五二九年),楚靈王十二年,楚國發生政變。靈王幼弟公子棄疾,從蔡國駐地,自動還師郢都,把負責監國的靈王兒子世子祿殺了,自立爲楚平王。因此楚國的東征軍隊,全線崩潰,穿封戌驚惶過度,在軍中病死;司馬督暫時投降徐國,保存實力。退師時又爲吳公子光襲擊,全軍潰滅,蕩侯等五將軍,均被俘擄。楚靈王自己,返囘郢都,怕遭淸算。走投無路,自縊死於野人申亥家裏。這一役,算是徐國大勝楚師。在都城附近,留下不少的戰爭遺跡。據淸代所編的淮安府志,桃源縣古蹟考項下,...

  • 文章幾度遷徙談潿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周勝皋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涠洲岛 历史考据 抗日战争

    指挥;在廉州设衞指挥,节制所辖合浦永安及钦州两所,每所有军船三艘,旗军三百名,分上下班出海巡哨。在涠洲岛设营驻防,有大小兵船数十只。[2]明神宗万历六年(一五七八)以涠洲居民未充,曾有移雷州民耕住涠洲之擧[3]。万历十八年(一五九〇)设游击将军驻涠洲,建城堡,创衙宇,招兵抚民,涠洲岛遂成重鎭,当时有战船六十艘,官兵一千八百员,雄视海上。后来因为永安附近有偸采珍珠的乱事发生,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遂将涠洲游击移驻于合浦永安所,且裁汰战船兵员,仅余船三十余只

  • 文章廣東姓氏雜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鄺笑庵 出版时间:1978-09-30
    关键字: 广东姓氏 宗族源流 历史考据

    姓氏宗族,粤人素所重視,昔年鄕間械鬥發生,姓氏不和,每每爲厲之階,各邑鄕人,每屆秋季,輙聯袂蒞臨廣州,則乃致祭祖祠是尙,是以人與人之間,恩恩怨怨,孕育於姓氏中者,固不鮮也。宋代編訂姓氏書之「百家姓」,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諸姓爲首,以趙爲宋之國姓也,淸康熙年間,廣東亦有類似百家姓之書,則列「陳、李、張、黃、何、周、區、胡、馬、麥」諸姓爲首,以廣東姓氏陳最大,俗有廣東陳、天下李之說。香港四萬餘萬人口中,根據電話簿所載之用戶統計,亦以陳、李最衆...

  • 文章文獻足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趙介民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文献足证 历史考据 历史典故

    嘗聞馬不守閭,筱不爲檻,其性旣異,所用亦殊,強而使之,則柄鑿而相斁矣,誠然,例如本人,幼而不學,長而無術,胸無半點成墨,一旦握管,等於逼鴨子上架,所幸現在不講究什麽駢四儷六的洋八股,只要以條文式的寫出來就派司過去,基於此余鼓起餘勇將這件文獻由來,簡略的報告于后。民國三十七年余軍駐防商邱,聞當地有一家藏書甚多,慕其名,一夕前往參觀(藏書主人姓名已忘記)閣樓裡,各種書籍陳列的滿滿的,有金閨名著,亦有草澤新語洋裝線裝,中外史册。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以及天文地理...

  • 文章梁山好漢與杭州西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方舟 出版时间:1979-03-06
    关键字: 梁山好汉 杭州西湖 历史考据 苏轼

    記得蘇東坡有贊美杭州西湖詩云:「水光瀲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宜,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他是把美人來比擬西湖的,西湖既是美人,自然不可無英雄事蹟為湖山點綴,其間有關水滸人物方面的很多,譬如西松橋的武松墓,卽為一例。西湖邊上的梁山好漢故事,大都見於後水滸傳,此書亦名「征四寇」,係一種四本頭的章回小說,筆者少年時也曾讀過,書中大意說梁山好漢,受到朝廷招安,奉旨去平四寇。那時方臘盤踞杭州,為四寇中最强大者。梁山好漢,殲滅方臘,犧牲甚巨,不想在宋江等蕩...

  • 文章中國之師道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7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8-08-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师道 历史考据

    中國傳統文化有所謂「天地君親師」。人生上戴天,下履地。其生必有群,主其群者爲君,故曰:「天生民而立之君。」然君之與群,皆在地,屬空間。人生必有父母家庭,世代相傳,乃屬天,屬時間。故天地之外,乃有君親。天地君親以上,最尊爲貴者則爲師。故唐代乃奉孔子爲至聖先師。師以傳道,卽以傳此尊天親地尊君親父之道。爲君爲父,亦同在此大道中。故爲君爲父者,同時亦仍必尊師。師道乃人生大道中之最尊。中國民族大群傳統文化之得以綿延久長而不絕,則胥師道是賴。中國有師道,乃無宗敎。亦...

  • 文章灌雲縣成立之動機及經過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培棠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灌云县 历史考据 设立始源

    舊海州轄境甚廣,自民元劃分爲二:一曰灌雲,一曰東海,灌雲縣治設板浦,東海縣治設州城,溯其分縣之由來、則醞釀已非朝夕,茲先就淸末時期,一述其槪況。一 城鄕意見:城紳有顯宦,有富豪,憑藉官廳勢力,爲所欲爲,對於鄕區人士,久存睥睨心理,其時板浦爲人文薈萃之所,不甘屈服,首倡反對。光緖三十年海屬大水,城紳中有囤糧居奇者,甚至要求官廳弛禁出口,以博厚利。板浦居民聞城紳子第乘帆船懸旗過境,攘臂一呼,羣起搜索,咸欲得之而甘心,聚衆數千人,罷市至三日,州牧王耀齊親來接慰...

  • 文章彭城堂尋根探源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8期  作者:張楓  出版时间:1988-11-15
    关键字: 彭城堂 寻根探源 历史考据

    高雄縣仁武鄕發現「彭城堂」,美麗寶島溯源流,世系直追漢劉邦。意義深遠,極富濃厚民族精神,且有積極政治價値。爲了歷史的繁衍,證實台灣與大陸民族血濃於水的歷史淵源和血統關係,加強中華民族的情感,促使根深葉茂,激忠敎孝。身羈海嶼,神繫故園,啓發彭城新生代,愼終追遠,香火不斷。苗永序、曹慶禮、孫恭、胡慶賢、徐長友、劉劍秋等鄕長尋根之旅,目的在消解思鄕之情,擁抱故土芬芳。先民來台,溯及漢代,明淸之際,兩次移民;五胡亂華,北方南移,反淸復明,遷徙蓬萊。林余二姓發祥地...

  • 文章淸初于七之變軼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周紹賢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于七之乱 清初 历史考据 事件始末 学术研究

    淸初登州于七之亂,震驚一時,淸朝各家史書中,雖皆以其爲國之大事而特書之,然皆略而不詳;且皆不得不附於淸廷之立場,而以叛賊目之;因而年遠日久,其眞情實事,遂以泯沒。地方文獻,如山東通誌,及登州所屬各縣之縣誌,亦皆不得不循朝廷之旨而稱之曰作亂,且皆各記當時此案於各縣有關之事,而無具體之記述。余之故鄕與于七之鄕爲鄰,當時余先人遭受兵禍,有筆錄,記其事甚詳。又童年每聽村中父老談于七之事,津津有味,鄕間有歌謠云「「楸樹開花白哇哇(鄕人呼梓樹曰楸樹,哇哇是形容白色的...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