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渊源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柘城軼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劉曉東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拓城县 民间趣闻 历史渊源

    東幼入塾就讀,以質資駑鈍,對所學多已不復記憶,惟柘城陳老師循循善誘,課餘飯後所講柘城軼聞每縈於懷,茲就記憶所及予以條理,撰請豫籍先進指正。據辭海柘城条載:柘城、今縣名,屬河南省,在商丘縣西南,城濱惠濟河東岸,古朱襄氏邑,秦置柘縣,隋置柘城縣,皆以地有柘溝故名。故城在今治北,明改築今城,……陳師授課,時當民國二十四年,故城遺址仍在,惟非廢城爲田,亦非留有舊建,乃陷地爲大池塘,一梗中非,其直如矢。杜牧詩:落柘江湖載酒行,故柘亦有陷落之意,因而柘地故老相傳。柘...

  • 文章南陽蒸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秦培斕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南阳蒸菜 历史渊源 营养价值

    盡管吃過各國料理,百味佳餚,你可曾吃過我們南陽的蒸菜嗎?如果你有幸在中國的文化名城—南陽吃過一次蒸菜,那麼你走到各國他鄉天涯海角,就會久久不能忘懷,在宛城—南陽吃的蒸菜。南陽不愧是歷史文化名城,人才輩出的古城,當今的水城、綠城,現代化的文明城。歷史記載,這座古城,在吃的方面,也非常講究,也吃出了文化。傳說光武帝時王莽攆劉秀,攆到南陽,劉秀又渴又餓,舉步難行。這時遇一村姑下田送飯,賜給他一碗麥仁湯,吃后贊不絕口,頓覺精神倍增,逃脫了王莽的追殺。劉秀得帝后,...

  • 文章中原探親旅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2期  作者:劉俊民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中原 历史渊源 探亲 旅游 行程记述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河南省屬豫州,故簡稱豫,因位居九州中心,所以也稱中州;又因地處黃河流域平原地帶,亦有中原名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重要發源地。鄭州市簡介鄭州市為河南省省會所在地,居中原腹地。北依黃河、南接許昌廣大平原,東鄰北宋古都開封,西界著名花市洛陽;為平漢、隴海二鐵路交會處。公路四通八達。航空方面,自新鄭機場啟用後,與國內外十餘個城市通航,為大陸交通、通訊樞紐。人口包括郊區市鎮六百五十萬人,工商業發達,尤其農產加工,極為興盛。因此、各種商業性的交易會...

  • 文章中國古代陶器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古代陶器 文物知识 陶器文化 历史渊源

    中華古陶,始於史前,積厚流廣,傳遍歐美。民國十年,瑞典安特生,以任我國地質調查所顧問之便,曾在河南省,澠池廣武兩縣,發掘古陶,因在澠池縣,仰韶村掘出的彩陶優異,就定名爲仰韶彩陶,仰韶便成爲彩陶的標準遺址,史學家便稱彩陶文化爲仰韶文化,經考證認爲所獲的彩陶,盡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遺物,瑞典阿爾納氏因之著作河南石器時代之著色陶器行世。安特生又於民國十八年隨同地質調查所及協和醫院在周口店發掘一較完整的人類頭骨,前後九年的發掘,經過中、美、英、法、德、俄、瑞典、加...

  • 文章中原世第與台灣同胞血縁関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原世第 台湾同胞 血缘关系 两岸关系 历史渊源

    姓氏之別起於商周。中原爲漢族文化發源之區,殷商之都位於黃河兩岸;周初平定天下之後,封姫姓於魯、晉、蔡、曹、鄭、吳、魏等國。除少數在今山東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外,其餘均在河南省。今就地名與姓氏相對,則知河南一百一十一個縣名之中,除民權、博愛,經扶於民國以後設治之外,餘則大都與姓氏有關。地名是歷史中的化石,不論空間和時間,均有其不變的價値。例如:三皇伏羲氏建於陳(今淮陽縣),黃帝都於有熊(今新鄭縣),大禹誕生於崇山(卽嵩山),湯都於亳(今商邱縣),盤庚遷於殷(...

  • 文章澎湖設治後的四位豫籍文官首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澎湖县 设官治理 豫籍文官 历史渊源 人物简介

    近有澎湖之行,爰披閱「澎湖縣誌」,以便瞭解其地的史實人文。由於澎湖初列宋代晉江縣版圖迄今已歷五百八十餘年,地方歷史文物,有很多是早於台灣甚久。按澎湖於元朝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開始設巡檢司,是爲澎湖列島地方行政機關之首創。台灣之設治,始於鄭成功(奉明正朔)當明朝永曆十五年(卽淸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開府「東都」之時。是故澎湖之隸屬中國行政體系,較之台灣爲先。元、明兩代,巡檢司名稱未變,鄭成功將澎湖劃歸台灣管轄後,易設安撫司。淸朝再恢復巡檢司,又升格廳治...

  • 文章河洛文化在台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馬永濤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殷墟故地 甲骨文 匈奴 历史渊源

    前言台灣話是閩南話,台灣人卻稱之爲「河洛話」,意謂台灣話,就是「古漢語」,就是古代「河南洛陽」地區漢人使用的語言,是漢字所紀錄的「最純古漢語」;與「五胡亂華」後所形成的「近代漢語——普通話」相較。台灣話依舊保有——平、上、去、入分陰陽——「四聲八調」的「漢語基因」,依然保存「前位移音」——「連讀變音轉調」的「漢語特色」。現在台灣地區所謂的國語也就是大陸地區的普通話,則喪失了「陰入」、「陽上」、「陽去」、「陽入」四聲,語言溝通雖無問題,但對「河洛漢文化」的...

  • 文章「唐」與我中華民族的淵源及其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历史渊源 唐服 唐瓷 唐人街 唐代历史 唐代名人

    人們大都知道「唐」與我中華民族的淵源甚深,影響甚大。但對這淵源影響深大的原因,除史家學者外,很少有人深入探討。它具有我朝代國號及文化傳統,文事武功,政績風尙,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上古有陶唐,帝位揖讓,文化道德,仁政郅治,千古傳爲美談;中古有李唐,開疆拓土,四海歸心,文事武功,大放光芒;五代有後唐,五代十國有南唐,亦各自立國稱帝,喧赫一時;上古復有夏封御龍氏于唐城,自以唐爲國號稱唐王,及周成王滅其國,封其弟叔虞于唐,復稱唐王;明太祖九世孫聿鍵,于崇禎中襲爵,...

  • 文章中國與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王國璠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历史渊源 中国历史 华夏族 三皇五帝

    中國之得名,是由禹貢「中邦錫土姓」的中、邦二字演繹而出。詩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史記本此意,改「邦」字爲「國」字。故中華風士志說:「中邦者,中國也」。毛傳說:「中國,京師也;四方,諸夏也」。禮中庸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地誌說:「中國之屹立於天地間,亘五千年」。中國又稱「夏」,如堯典:「蠻夷猾夏」。亦稱「華」,如左傳「夷不亂華」。又稱「中夏」、「華夏」、「諸夏」,因之四海之內,都以「夏」爲宗主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

  • 文章臺灣地理人文姓氏堂號略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中国台湾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历史渊源 姓氏谱系 区域介绍

    摘要二〇〇九年起,兩岸交流熱絡,此文介紹臺灣地理人文之來源,雖早爲馬來印尼系,但長久以來,卻由中華文化發展至今。中國優勢南船北馬,臺灣處於海洋之中,容易接收外來優點,所以科技早爲進步,人民享受富裕,地區小,治安好,衛生醫療先進,因此被稱爲美麗寶島。關鍵詞九族文化村,東印度公司,十三行博物館,雞籠,安平港,赤嵌樓,福佬,媽祖,大墓公等。一、臺灣地理位置及人文起源臺灣在東經122度6分15秒,至199度18分3秒。北緯21度45分25秒,至25度37分53秒。是南北長東西窄的海島。...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