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古建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溪口半月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期  作者:孝水老民 出版时间:1970-10-31
    关键字: 溪口镇 雪窦寺 历史古建 往事回忆

    普天之下的地名,以溪口、江口稱者;不知凡幾,而獨以奉化縣之「溪口鎭」爲盡人皆知者,其故安在?!蓋以人傑則地靈,其由來也久矣。(溪口爲剡溪之口,唐人詩,爲愛名山入剡中!)二十九年之初冬,筆者於役東南,時抗戰方殷,寧波尙未淪陷,後方運輸由寧波而至金華,以溪口爲必經之路;於是此小鎭乃大興旺。筆者爲協助軍運,由寧波運白布數萬綑至金華,以溪口爲第一站,夙聞溪口之名,至此乃得一遊。在甬時得友人介紹函數通,到溪口時,先住杏花村飯店,一行十餘人,嫌其狹小,乃於次日至武嶺...

  • 文章尋覓二老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5期  作者:王靜 出版时间:2002-02-10
    关键字: 二老阁 历史古建 游记 望江楼 藏书典籍

    寒村)江北鹳浦(今称半浦)人,是黄宗羲的学生,康熙二十七年登进士第后,在离京赴高州上任时,听到恩师黄宗羲去世的噩耗,「素车往吊,径哭其墓」。「吾学所自出,而情犹吾父也,」恩师过世后,郑梁一直难以忘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黄宗羲先生,以至自己的弥留之际,嘱咐儿子郑性:吾死,汝其建一阁,立二先生主,梨洲居左,秦川府君居右。郑性便在家宅东边建造了两层三开间的二老阁。我不知郑氏父子建阁藏书是否也想到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那样: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

  • 文章天寧寺與咸通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7期  作者:穆福梁 出版时间:2008-02-10
    关键字: 天宁寺 咸通塔 历史古建 佛教圣地 文物保护

    外地来的游客到了宁波市区,往往迫不及待先去天一阁,因为天一阁名气太大。然后去的地方可能是佛教居士林、月湖、范宅,这些景点都在月湖近边。从范宅出来,蛮可能顺路去看看鼓楼,偏偏没想到近在咫尺的咸通塔或曰天宁寺塔。也难怪,咸通塔太不起眼,要是它近旁的天宁寺还在,人们拜了菩萨,出来就能看到这座宁波建城初期绝无仅有的古塔。现在天宁寺不在了,而咸通塔又矮又黑,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再高,也不易吸引现代人的眼光。却说天宁寺历经劫难,累建累毁,如今即使是宁波的耄耋老人,恐怕

  • 文章天童之燈長明(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4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天童寺 佛教文化 历史古建 古文典籍 新修天童寺志

    天童寺高僧輩出,善詩能文者代不乏人。他們與當地雅士名流唱酬應和,或吟哦景色,或抒情敘舊,或托物言志,或感慨時事,或撰序作跋,或立傳寫銘,錄載於寺志的,琳琅滿目。最早的爲唐代白居易給他從侄白寂然頭陀的詩,中有「仍聞移住處,太白最高峰」句。陸游爲天童方丈無用淨全語錄所作的序,深得佛學三昧;他到過天童,與書記元衡平相交甚歡,留下古風二首。大學士樓鑰的《千佛閣記》是一篇記載中日佛敎交流史實的珍貴文獻。黃宗羲爲天岳本畫的《直木堂詩集》所寫的序,具有詩論的價値。全祖...

  • 文章楊纘緒故居通議大夫第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王紹滬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杨缵绪 通议大夫第 古建筑 历史文化

    通議大夫第,俗稱通議第,座落在韓江上游梅潭河畔百侯鎮侯南村。前面是平疇一望青青色的三百丘農田;遠眺,巍巍的西岩山依稀可見。通議第是清乾隆年間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陝西按察使楊纘緒的故居,是一幢九廳十八井的府第式大院,磚土木結構,中間為上、中、下三堂,左右共四橫另兩列副橫屋,大門外有開闊的門坪。當日,楊纘緒十分仰慕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才學氣節,故其號名叫式光,將司馬光奉為終生楷模。在通議第眾多楹聯中亦能感受到他對司馬光的敬仰,感受到深深的傳統文化氛圍...

  • 文章婺源,祖母一樣的女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7期  作者:程越華 出版时间:2012-05-15
    关键字: 婺源 民宅古建筑 自然风景 历史文化

    悄无声息地暴芽、拔节、抽苔、吐蕊、凋谢。据■春天的婺源,最大的卖点是油菜花。尤其溪头乡江岭村的十万亩梯田式菜花,漫山遍野的金黄,很有冲击视觉的渲染力,已形成推动婺源旅游经济的标志色彩。当地政府为了打造「菜花经济」,还给予农民专项补贴,鼓励他们种植成片的观赏性油菜,这种油菜无籽,但花期有所延长。其实,油菜花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随处可见,不尊不卑,在古人眼中,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熟视无睹之物。在国人不注重旅游经济和艺术享受的时代,人们除了把油菜籽用来榨油外,根本

  • 文章认识古蹟日、参访古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古迹名胜 参观游览 古建筑 历史文化 杨氏宗祠

    和艺术特质经有关单位鉴定为古蹟者,而今天我们要寻访的,即为古建筑堂第:一、萧宅古屋,窗额透雕。位于佳冬鄕佳冬村沟堵路一号,指定为三级古蹟宅第,创建清末,近二百年历史,为大陆广东梅县萧姓第十九世祖达梅先生渡海来台,定居在下六根村,原以酿酒为业后兼染布及米谷生意,累积致富而建的豪宅。见其五进式围屋格局,继承传统客家聚落围龙的观念,在空间上最具层次感,屋脊的高度由外而内逐次叠升,以第四堂为最高,具尊卑秩序,崇儒思想,左右厢房,紧抱主屋,两排厢房每间一门一窗,结构完整

  • 文章前童古鎭誘人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9期  作者:種禾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宁海 古建筑群 观赏景点 前童镇 历史文化

    宁海城南十四公里的前童鎭,自古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好地方,最近省旅游局批准为宁海唯一的旅游城鎭。毛昭晰教授来前童,看到这样灿烂的古建筑、古文物惊喜不已,久久不愿离去。中国纺织博物馆负责人专程来前童征集了很有收藏价値的古衣、缫丝车、纺车、第一代进口的缝纫机等二十余件。全鎭可供旅游观赏景点多处:有前童古建筑群、「水文化」、方孝孺讲学处及手植柏、梁皇山、福泉寺、「五叉樟」等等。走进前童鎭就见双溪环抱,塔山、鹿山分峙东西,更显古鎭的隽秀、雄奇和古朴。前童村历史

  • 文章板橋林家花園的過往與現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9期  作者:袁芝蘭 出版时间:2012-11-15
    关键字: 林家花园 历史发展 开垦建设 甲午战争 古建筑修复

    汉人移居台湾,从事开垦建设,已有400年的历史。在雍正乾隆年间,是移民来台最兴盛的年代。1778年(乾隆43年),林应寅由福建漳州的龙溪渡海来台,从事教职。其子林平侯于1782年(乾隆47年)来台依亲,时年16岁。先在米商郑谷之店见习,因肯吃苦又耐劳,复谦虚又好学,郑谷资助其在淡水河域航运道营运米谷,生意兴隆,获利丰厚。商界闻名后,又机缘巧合,与竹堑林绍贤合资经营台湾盐务,一路顺遂,飞遑腾达,财富暴增。1822年,林平侯40岁,返回内地任广西知府

  • 文章雲梯訪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徐錫山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云梯关 历史沿革 佛遵寺 出海口岸 倭寇 古建筑

    于涟水境内入海。关当淮口北岸。当时的淮河下游是一类似今天钱塘江的三角江,河口呈喇叭口形,最宽处达十四点五华里;涟水县以上仍有两三华里。淮河是当时航运要道,当时的海岸线在板浦、向水口、云梯关、羊寨一线。云梯关是当时中原地区最理想的出海港,又是南北海运中心,北上郁州(连云港),南下沪渎(上海)逆河上溯皖豫诸地。想见当年一定商贸繁荣,帆樯林立。朝廷于此设立关卡,收取关税,驻兵把守,抵御外侮,剿除匪患是应政治经济之需,理所当然。三、历史沿革据《山海经》,早在四千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