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兴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年古剎——翠雲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釋慧雲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翠云寺 历史建筑 佛教文化 历史兴衰 人文景观

    金谿 释慧云翠云寺位于祖国大陆江西省金溪县城郊秀谷鎭东南郊两公里的武夷山支脉、著名的马尾泉风景区内。翠云寺始建于唐朝,历时一千多年,系佛教禅宗曹洞派祖庭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寺曾几经兴衰。一九七八年以来,随着大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广大居士、信士纷纷要求恢复该寺。政府顺其民意,同意恢复重建。目前该寺重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按照设计,该寺建筑总面积为三千平方米,拟兴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禅堂、客堂、斋堂、方丈室、藏经阁等一系列建筑物,总造价预计二百万

  • 文章黃鶴樓興廢輯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范植清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黄鹤楼兴衰 黄鹤楼历史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围绕黄鹤楼之题咏、碑文,是我中华悠久文明之历史见证。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最初作为军事城堡之瞭望台,雄踞武昌江岸,黄鹄矶头。到了唐代,黄鹤楼演变为游观楼,众多诗坛大家登楼写下脍炙人口之篇章。宋、元两代,古黄鹤楼已不存,筑在黄鹄山者乃是南楼。入明,曾四次修建,两次葺理黄鹤楼,然明建黄鹤楼最后与明朝一同湮没。淸朝顺治间,黄鹤楼再次屹立黄鹄矶头,有淸二百多年,黄鹤楼兴工八次,八建之同治楼,毁于光緖十年之大火。而今白云黄鹤之故

  • 文章大浦的興盛與衰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大浦 码头 兴衰 历史 地理位置

    明末清初,我們雲台區的大浦還是一片海灘。可到民國初年一下變爲繁盛的港口;熱鬧十多年,又一下冷落爲一個小漁村;如今雖然說是雲台區猴嘴鎭的大浦街,實際街上冷冷清清,和一般的村子無異。大浦興盛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新浦的發展。隨著海岸東移,海禁開撤,晚清時,新浦出現一些經營原鹽和雜糧的商家,特別光緖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沈雲沛在新浦開辦的生泉糟坊、生泰油坊、生茂雜貨店先後開張,一個漁村變成一個像樣的集鎭。民國後,隨著新東電燈公司的創建,新浦更熱鬧,生慶公茶庄、三...

  • 文章近代蘭州金融組織的興旺與消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4、85期  作者:高羔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近代兰州 四大金融组织 兴衰历史

    钱庄、票号、银行、当铺)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庄大致萌芽于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明朝后期,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未曾开通通商口岸之前,鼎盛于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解放后,伴随着「公私合营」而汇入了现代银行业,其兴衰绵延约有四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以及内陆的陕甘等地区。但是叫法却不同,在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等地称钱庄为银号。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称我国的钱庄为

  • 文章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秦腔的历史兴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陳彦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传播历史 清朝“花雅之争” 发展低谷 再度复兴 兴衰启示

    ,被列入文化强省的第一品牌。近年不断致力于以「文化惠民工程」的方式购买秦腔演出,服务大众,并以低票会推动秦腔市场发育,鼓励剧团以多演出促非遗保护,是新时期值得探究的秦腔发展方略。无论怎样,秦腔和更多的民族戏曲艺术,都是有数百年生命的老人,已经经见过不少世事,也就更应该以一个历史老人的淡定情怀应对沧桑巨变,即不「讳疾忌医」,抱残守缺,也别见医就投,以至于过度治疗而死。更别眼馋时尚艺术的「灯红酒绿」与随物赋形,金钱固然是好东西,但对于一位文化「长者」的千年标高与

  • 文章从古商道的兴衰分析中找到重建丝绸之路的方略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作者:曲直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古商道的兴衰 重建丝绸之路方略 历史资料 理论研讨

    这段历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循环回归到起点:曾经辉煌的古丝绸之路沈寂了近10个世纪之后,今天正为靠拢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沸沸扬扬地进行着重建和振兴的前期准备工作。年轻的「丝绸之路学」硏究表明,古商道的兴衰取决于沿线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丝绸之路学」已成为专门从事这条古道社会经济状况、人文地理、文物考古等多门类硏究的新型综合学科。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西北各高校,及甘肃省、兰州市等地方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所,都涌现出一批从事这方

  • 文章激昂慷慨不尋常——簡述北路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武兆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路梆子 历史渊源 主要特点 传统剧目 兴衰变化

    普及样板戏」时又加入西洋管弦乐器,至八〇年代,有的剧团还因戏制宜地加入新潮的电子琴以至爵士鼓,大大丰富了北路梆子乐曲的表现力。北路梆子的传统剧目,现存抄本达四百多个。其中一部分源于元明戏曲,如《血手印》、《火焰驹》、《一捧雪》、《李三娘》等。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如「三国戏」、「水浒戏」、「列国戏」、「隋唐戏」、「西游戏」等,分「本戏」、「回戏」、「出戏」。本戏,即演一个晩会的整本大戏,如《八义图》、《凤仪亭》、《春秋配》等;回戏,指演一两个小时

  • 文章大埔楊俊如—創建汕樟輕便鐵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杨俊如 汕樟铁路公司 汕樟轻便铁路 兴衰原因 历史史料

    民国初期,在富饶的潮汕平原上,有一条由大埔人集资兴建、世上罕见的奇特铁路—汕漳轻便铁路。它的兴衰史是我国发展民族交通工业艰辛历程的一个缩影,也记载了前辈埔人的创造与开拓精神。汕漳轻便铁路创建人为大埔百侯百子墟书房里人杨俊如(名汤贤,字国藩)。生于清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卒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他鉴于中国屡受西方列强侵侮与国家的贫弱,从青年时代就具有实业强国的思想。他在上海从事商业已有拾余万光洋的资本积累。民国初期回到汕头,当时汕头至潮州已有铁路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