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诏非泰族所建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泰国 南诏 建国起源 历史考证

    过去泰族曾经统治过的地区,所指何在?而建立大泰帝国,谈何容易!据若干暹罗文书刊说:「泰族系发源于科布多,经张掖至陇西,至此分两支:一东向发展至长安;一南向发展至成都。至此复分为两支:一支走涪州、贵州、郁林、苍梧、零陵、长沙,并由苍梧、郁林发展至海南岛;一支南下而建立南诏帝国,都于大理。自后得长足的发展,东至昆明、马龙;西至缅甸的瓦城、普罗姆,印度的吉大港、高哈提;南至今之暹罗,越南的一部份,更南至马来半岛之宋卡」(见泰族分布图)。换句话说:就是暹罗改国号

  • 文章云南的南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南诏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火把节

    云南的南诏国,原名是为蒙舍诏,因他的位置居最南,所以称为南诏。那时与他并立的,尙有五诏,他倂呑了那五诏,才称为南诏国。那五诏的名称是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摩些诏、蒙漏诏。云南自唐朝以来,民间所流行的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即由蒙舍诏呑倂其他五诏时所引起的节日。自呑倂五诏后,在唐时一度很强盛,当时的首领是蒙归义,在唐朝开元二十六年,曾册封为云南王,天宝九年以后遂有云南之地,曾僭号大蒙治佯苴咩也,即今云南大理县。贞元十年又改国号为南诏,后称大礼,唐朝中叶以后

  • 文章雲南與中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4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84-12-25
    关键字: 古代云南 历史地理 战国时期 南诏 “改土归流”

    出现了两个与中原皇朝对立的土邦,似乎是历史的变态,并非必然。因为细考这两个土邦的存在,都有不可原谅的人为因素;假如这些不愉快的人为因素不发生,历史上便没有「南诏」和「大理」两个土邦的相继存在了。人人都知道,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灰暗的一页,衰弱的中原皇朝,还能治理云南,偏偏到了强大的唐朝,便会有南诏的抗衡,其中必有不得不尔的道理。隋朝以兵威统一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也在云南用兵,从南宁州(今曲靖以西)抵西洱河以西。唐高祖武德元年(西历六一八年)派爨弘达为昆州刺史

  • 文章南诏发祥地—巍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文獻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巍山 南诏 发祥地 山川文物 民族风情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西部,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县面积共二二〇〇平方公里,居住着彝、回、汉、白、苗、傈僳等二十三个民族共二十九万人。巍山,原名蒙化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一〇九年)置为邪龙县。唐代,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南诏统一五诏后,在祖国西南边疆建立显赫一时的多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唐朝相终始。巍山在唐代置为巍州、阳瓜州。明、清两朝设置蒙化府、直隶厅,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知府,历经明、清两朝,时间长达五百余年。民国初先为府,后改一等县

  • 文章西南絲道話唐碑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楊鵬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西南丝道 唐袁滋摩崖石刻 南诏政权 国家统一 历史集萃

    不可否认,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西南丝道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关系国家统一的大事。屹立在今盐津豆沙关石壁上的一块唐碑—也称《唐袁滋摩崖石刻》,就镌刻着七世纪时期的南诏地方政权,在尝够战争的苦难后,从民族利益出发,从分裂走向统一,向唐王朝输诚归顺,受到册封的历史文物见証。碑文共一二二字,直式,左行七行楷书,第八行篆书「袁滋题」三字。文曰:「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倶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

  • 文章南诏开国名王习农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段榮昌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细奴逻 南诏 人物生平 地方治理 历史集萃

    在隋末唐初那时代,出了几位安邦定国的怪杰,南诏开国名王习农乐二十九岁就统一了一个国家。其地区纵横千里,比现在的三等国还大,我们称呼为一国;因其头上无人管,是实实际际的一国。但他也克己复礼,永远尊敬数千里外的大唐天子是自己的领袖,不像其他有的不良份子仅只掌握几百人,有敌国暗中支持,就结党营私,想划地为王。第二位是中国中原的李世民,他十五岁之年就带兵勤王,用其策,退了突厥强兵骑兵三十万众,救出被围困的隋炀帝。第三位是西藏名王弃宗弄赞,以三十一岁之年就能统一全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