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田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历史小的风俗留影(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5期  作者:楊成鑑 出版时间:2004-08-10
    关键字: 南田 金漆门 金牛道 南田竹枝词》

    岛北部沿海,以鹤浦鎭为中心;鄞移民居于中部,以樊岙为中心;瓯属移民居南田岛东北部,以大、小百丈山为聚居地。黄巖居民则聚居海滨的大小湾塘村。口音不同,民俗各异:这是南田县居民不同于宁属各之处,形成五彩缤纷的社区色彩。月井塘开鸭嘴头,新涂半垦待丰收。风来短笛谁「三弄」?绿柳阴深隐牧牛!《南田竹枝词》之三十四。既是垦区风光,又是世外桃源。先闻《梅花三弄》的悠扬笛声,再引出柳阴深处的避秦人:绘声绘色。溪流几转日潺潺,滴到天明碧一湾。谁筑小楼来听雨,半房春水半房山

  • 文章(長篇連載)張蒼水先生傳(廿四)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2期  作者:李振華 出版时间:1981-03-01
    关键字: 张苍水 南田 反清复明 抗清英雄 黄宗羲

    续上期)第八章 从入山到就义永历十八年(淸康熙三年)甲辰六月,煌言解散部众,随即带了八九个誓死相依的旧从,从寂寞的临门,乘上木船,逃往荒凉的悬岙去,入山隐避。悬岙一作悬山岙,本是浙江南田县属的一座海上荒山,位于普陀之东。山南虽有一条细小的汊港,可以勉强通行舟楫,维持对外的交通;山的北面,就尽是峻崖峭壁,上摩霄汉,下临大海,全山满长藤蔓荆榛,密无径路,向无人烟居住,这地方,对于此时的煌言,原是极合理想的逋逃佳处。煌言深喜得此幽境,暂息倦羽,他独自幽吟道

  • 文章历史小的风俗留影(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4期  作者:楊成鑑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宁波风景 南田 南田竹枝词》 南田岛 张煌言

    曾是宁波地区最小的南田县,似乎是历史地理行程中的过客,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在武进吕耀钤的五十五首《南田竹枝词》中,留下了绚丽多姿的风俗画影。艺术形象的非凡魄力,引导读者如临其地,荡舟在时空的迸流之中……明清代的宁波府领六,象山居最南。南田岛原属象山,位于南端的东海中,与石浦鎭隔港相望。南田岛的兴衰,与它的政治历史密切相关:退兵悬岙进临门,苍水先生旧列屯;滚滚寒潮淘不尽,忠魂千古照乾坤!《南田竹枝词》之十六吕氏注云:鄞张忠烈公煌言屯兵海外

  • 文章南田隶属变迁小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5期  作者:顧章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南田岛 变迁历史 南田抚民厅 南天 南田八岛

    南田岛位于象山南端,面积九十平方公里,为内最大岛。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南田八岛,包括高塘、花岙、檀头山、对面山、坦塘及南北渔山等八岛。距石浦最近处仅十余公里。根据岛上出土文物,早在唐代,先民已在岛上繁衍生息。墓志砖载,唐元和十二年(公元八一七年)南田隶属台州宁海。明初称象山南田,可见已改属象山。何时改划,尙乏资料可稽。明洪武十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汤信国巡海,患宋代遗族有苞蘗之萌,且惧倭寇据此侵扰,悉徙岛民入内陆,限时迁出,有「午前迁者为民,午后迁

  • 文章民国以来象山历任长槪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0期  作者:蔣廸 出版时间:1977-08-01
    关键字: 县长之职演变史 象山三十二任县长名称 象山南田上书 德芬挂冠 战时知事

    成敎言:南田别立一,移南田县治于石浦,割象山东溪岭以下地为所辖境,地方绅民一致反对,后任民政长屈映光(数年前在台病故)更坚持分割,把象山整个肢体截去一半。象山议会派代表陈汉章先生(陈庆粹先生尊翁)以京师大学堂敎授身份,偕同地方士绅仇以浻先生至杭州谒见都督朱瑞与民政长屈映光面陈利害,申明不得分割理由,不获采纳。屈映光发电到,严饬知事许德芬,限电到五日内将昌石奠南户册,割交南田县管理,如违即行撤任(撤职),许德芬知事很有胆魄勇气,抗不遵命,宁愿缴印去官

  • 文章靑田劉伯温公掌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9期  作者:劉德隅 出版时间:1975-10-05
    关键字: 刘伯温 青田县 伯温公祠 石门洞 试剑石 青田胜景 择居南田 世系盛衰 《烧饼歌》 风俗淳朴

    试剑石,均为靑田胜景。靑田尙有一溪,名小溪,源发于景宁,与大溪汇合于靑田之石溪经靑田城下,出瓯江入海,自靑田由小溪逆舟百里至岭根埠,上高山峻岭,有平阳百里,地名南田,为刘伯温公及其子孙世居地,其地之胜另述。南田在民国三十六年间,倂泰顺,瑞安各一部份,划为一,以刘伯温公之封諡「文成」为名。二、靑田南田刘氏所居地之形胜由靑田城向小溪上行。曲折多滩,约七十里,地名郞囘,相传晋谢灵运为永嘉太守时,偕子游山经此前行,其子仅到斯地而返,后人称此地名郞囘者,以纪念其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