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划沿革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設治在隋前歷代變革史之再硏究(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4期  作者:聞國楨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枣阳县 区划沿革 义阳郡 地方史考证

    匈奴刘曜陷长安,即未再收复。后因雍、秦[2]流民,在樊沔一带集居,晋孝武帝始于襄阳侨立雍州,幷在沔北地区侨立郡县;到宋文帝元嘉年,割荆州之襄阳等五郡为雍州;后随郡改属郢州。至宋孝武帝大明年,割断襄阳郡(含)以西,沔水以北地区属雍州,始拥有实土,共领十七郡。以上是自东晋元帝至宋朝末年,相关四州槪况,再作后文之硏究,以助了解。二、义阳郡为什么没有安昌?在晋太康地志中,义阳郡共领十二县,惠帝时,分新野、棘阳、蔡阳、穰、邓五县属新野郡;又分随、厥西、平林三县立随郡

  • 文章察哈尔省区划沿革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連仲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察哈尔省 区划沿革 地方志 宣化 张家口

    清代時,今張家口地區屬直隸省宣化府、口北三廳。一六九三年(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府鎮爲宣化府,轄延慶、保安二州。一七二四年(雍正二年)設張家口廳,一七三二年設多倫諾爾廳,一七三四年設獨石口廳。一九〇四年(光緒三十年)圍場廳劃歸宣化。宣化府轄三州、八縣一廳。蔚州、延慶州、保安州,宣化、赤城、萬全、龍門、懷來、西寧、懷安,圍場廳。口北三廳即:張家口廳、獨石口廳,多倫諾爾廳。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元年)仍襲清制,屬直隸省宣化府、口北三廳。一九一三年設口北觀察使,駐宣...

  • 文章棗陽設治在隋前歷代變革史之再硏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期  作者:聞國楨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区划沿革 枣阳县 地方史研究 行政区划

    制服楚北相邻之随国(今之随县),汉东诸小国,因惧楚均与之修好,从此汉东地区,为楚之势力范围。但楚先受制于齐,后又受制于晋,欲北上中原,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楚庄王起,于周定王十年(西元前五九七年),出师北上伐郑,而晋派兵救之,楚军在邲(今河南郑县附近),大获全胜,而为五霸盟主,始达成称霸中原的愿望。而汉东诸小国,从此为楚之附庸,听命于楚[2]。到周敬王十一年(西元前五〇九年),楚昭王因得「湛卢」之剑,诸侯毕贺,唐成公与蔡昭侯,亦至楚朝贺,楚令尹囊瓦(即子常),向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4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灌云县 行政区划沿革 地理状况 经济文化条件

    灌雲縣沿革 本海州之東境,民國元年分置灌雲縣,以南有灌河,北有雲臺山而名。縣治設於板浦鎭。民初隸徐海道,抗戰後屬第八行政區。疆域 東與北俱濱黃海,南界漣水縣,西界東海縣。面積六百八十萬四千畝,計二千七百八十一方公里,分爲七區。人口 六十萬九千一百零六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公布)山川 大伊山,小伊山皆在治南,東陬山,西陬山皆在治東。伊盧山亦作伊萊山,與盧石山、句盧山,稱三盧,韓信爲楚王,鎭於三盧,即此。雲臺山在東北,古名鬱林山,又名郁山,又名蒼梧山,亦謂之郁...

  • 文章江蘇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6期  出版时间:1975-08-20
    关键字: 启东市 行政区划沿革 经济文化 城市现状

    啓東縣沿革本崇明縣之外沙,在長江北口之北岸,沙爲淸乾隆時所湧現,初爲十餘小沙,今已合而爲一。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劃其地置啓東縣。抗戰後隷第四行政區。疆域東臨海,南隔長江北道對崇明縣,西與北俱界海門縣。東西距一百十公里,南北距三十公里,面積一千一百七十六平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三十六萬四千五百十六人(內政部卅五年公布)山川境內無山。縣南爲大江出海之北支,闊有六十公里,深不及二公尺,不能通大舟。境之四週,港交錯,大都皆自北而南,通於大江,環於縣境西北兩面者曰...

  • 文章江蘇省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1期  出版时间:1976-01-20
    关键字: 行政区划沿革 城市发展现状 经济文化

    儀徴縣沿革漢廣陵江都二縣地,隋江陽縣揚子津地,臨江置揚子宮。唐爲白沙鎭,析江都置揚子縣。南唐改永眞縣,宋又改揚子縣,置眞州治之。明廢眞州,改揚子爲儀眞縣。淸改儀眞爲儀徵,屬揚州府,宣統元年,避溥儀之諱,改揚子縣,民國建立,復名儀徵,民初隸淮揚道,戰後屬第五行政區,別稱白沙。唐代之舊名也。疆域東與北俱界江都縣,南隔大江對句容縣境,西界六合縣。東西距五十公里,南北距四十五公里,面積七百二十五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二十四萬三千三百四十人。(三十五年內政部調查統...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5期  出版时间:1975-07-20
    关键字: 句容市行政区划沿革 城市现状 经济文化

    句容縣沿革漢置,以縣境有句曲山,山形似已字,句曲有所容,故名。唐於縣置茅州,尋廢。宋天禧中改縣曰常寧,又改爲句容,元以後因之。淸時屬江寧府。別稱句曲,以山得名。民初隸金陵道,後屬第一行政區。疆域東界鎭江金壇二縣,南界溧水縣,西界江寧縣,北隔大江對儀徵縣境。東西距四十公里,南北距七十八公里,面積計一千四百七十五平方公里,約合二百六十三萬三千零四十畝,分爲五區。人口二十九萬九千八百六十九人。(民國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山川茅山在治東南三十五公里卽句曲山,峯有大...

  • 文章江蘇各縣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溧水区 行政区划沿革 经济文化 城市现状

    漂水縣沿革:漢溧陽縣地,隋始析置溧水縣,屬丹陽郡,元升爲溧水州,明仍改爲溧水縣,淸時屬江寧府。民初隸金陵道,戰後屬第一行政區,別稱高平。疆域:東界溧陽縣,南界高淳縣,西界安徽當塗縣,北界江寧句容二縣。東西距五五公里,南北距四十公里,面積九百六十五方公里,分爲五區。十二鄕鎭。人口:十九萬五千二百〇五人(內政部三十五年統計)山川:四境多山,不可悉記,略舉較著者於下,中山在治東十里,不與羣山相連,故又名獨山,出兎毫,爲筆有名。東廬山亦名廬山,在治東十二公里,俗...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5-03-20
    关键字: 行政区划沿革 地理划分 文化教育 经济情况

    嘉定縣沿革漢婁縣地。隋唐爲崑山縣疁城鄕,宋嘉定中析置縣,以年號爲名。元升爲嘉定州,明時復爲縣。淸時屬太倉直隸州。別稱練川,以治南之練祁塘亦名練川也。亦稱疁城,以疁城鄕而名。民初隸滬海道,後屬第三行政區。疆域東界寳山縣,南界上海巿及靑浦縣,西界崑山太倉二縣,北亦界太倉縣。東西距二十七公里,南北距三十一公里,面積四百六十一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二十五萬六千一百七十五人。(三十五年內政部統計)山川鶴槎山在東南十公里,爲宋時韓世忠所築之烽墩,今廢。吳淞江自崑山縣...

  • 文章江蘇省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8期  出版时间:1975-10-20
    关键字: 高淳区 行政区划沿革 经济文化 城市现状

    高淳縣沿革:漢溧陽縣地,隋溧水縣地,宋置高淳鎭,明始置高淳縣。淸時屬江寧府,別稱淳溪。民初隸金陵道,戰後屬第一行政區。疆域:東界溧陽縣,南界安徽宣城縣,西界安徽當塗縣,北界溧水縣。東西距一百〇五公里,南北距五十五公里,面積七百七十平方公里,約一百二十三萬二千八百二十畝,分爲五區。人口:二十五萬二千〇三十九人。(內政部三十五年公布)山川:鎭山在縣治。禪林山,大遊山,小遊山,木城山等皆在治東。大遊山距治二十五公里,相傳孔子適楚,嘗經此,小遊山跨溧水縣界,木城...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