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北京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叶向高舍家宅为—北京福州清会馆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6期  作者:曉曦 出版时间:2000-07-31
    关键字: 叶向高 北京 福州 清会馆

    由于歷史年代的久遠和史料的欠缺,葉向高與福州會館來往的具體細節難以查考,但葉向高與福州會館却有着難以割捨的情愫。這裏,有史可據的三件事:首先,葉向高把自己在京的家宅一分爲二,分爲福州會館與福清會館,開京官捨宅爲家鄉會館的先河。不是十分熱愛家鄉的人是捨不得這份家業的,而葉向高,這位明萬歷年間德高望重的一代名相,實實在在地爲家鄉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其次,葉向高爲福州會館題寫了三副著名的對聯,一是福州會館老館正堂『燕譽堂』的楹聯:『萬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弟兄。』...

  • 文章林则徐第二个家北京福州会馆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7期  作者:曉曦 出版时间:2000-09-30
    关键字: 林则徐 北京 福州 会馆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辗转天南海北而心系家乡,眷念故土,在北京的日子里,他与『联乡谊、聚乡情』的福州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镌刻在福州会馆里乡会试题名版中。他手书的对联也高悬在会馆那雕梁画栋之间。而他的爱乡义举则在福州会馆的历史上留下了光彩夺自的一页。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后获得了进京会的资格。自嘉庆九年(一八零五年)始,至嘉庆十五年(一八一零年),三次入京赶考,均下榻于福州会馆,对会馆的社会作用,极为赞赏。对福州会馆更是

  • 文章我開始知道——我來自海的那一邊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5期  作者:張美玉 出版时间:2011-09-01
    关键字: 台湾 同安 北京 福州

    的时代,妈妈就暗地里筹划,约好乡亲偷偷的借由旅游先飞到印尼新加坡等地,再经海路由新加坡搭船回到故乡。不久,回来台湾也没有积极的谈起家乡点滴,保持很神秘,守口如瓶的。问起旅行的经过,都是在聊印尼新加坡的风光,买回两地的纪念品的种种,直到政府开放大陆观光旅游,我才利用寒假,与妹妹带着小女跟着旅行团展开了人生第一次的出国旅游,也是第一次的旅行到所谓的祖国大陆,一路上从北方玩到南方,逐渐的走进了没有任何一点印象的家乡—「同安」。第一站是北京,在北京郊外看到了传说中

  • 文章記遊詩(四首)

    来源期刊:《同安》 第75期  作者:朱振仲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记游诗 北京故宫观感 登长城 游苏州 重游拙政园

    北京故宫观感富丽堂皇眼底收,几多血泪几多愁。金龙天子今何在?河水护城空自流。登长城雄关登上自风流,锦绣山川一望收。不到长城非好汉,三生有幸老来游。游苏州姑苏遥梦几春秋,难得古稀作浪游。莫道名园天下冠,小桥流水亦风流。重游苏州拙政园名园小别已三春,故地重游欲断魂。默默行行寻旧迹,远香池畔尚留芬。

  • 文章向啓功先生求字經過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陳福楏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启功 王之涣 冠豸山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冠豸山名胜区」等三帧黑宝,均为启功先生的手笔。其中,杨柳昏黄晓西月,黎花明白夜东风的条幅属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六日我赴北京拜访他时由先生亲手所赠。条幅中的「福楏先生留念启功」等八个小字是这一天由先生即席挥就,而正文则是事前写好的。「冠豸山名胜区」和唐人王之涣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子里目,更上一层楼」等二幅墨宝,均属十月二十三日我离京返乡前夕再次登门拜谢先生时先生的一气呵成之作。这三幅墨宝,至今被我和我的亲人、朋友们视为当年赴京公干期间的最大

  • 文章十月廿—廿三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世界福州十邑同鄕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5期  出版时间:1998-11-10
    关键字: 北京 福州十邑 同乡会 会员代表大会 日程表

    本刊讯: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定十一月廿日—廿三日假北京展览馆影剧院举行,台湾区一百二十余人出席大会。台北市福州同乡会理事长王友涛,未克参加,委请常务理事林利锬担任团长,率团赴会。台北市同乡社团出席世福大会:团长林利锬、世福副主席张贞松、妇女部部长黄月英及各同乡社团代表陈炳淑,黄卢瑞玉、方依木、陈仲基、贺朝阳、郑学炎、陈品官、程法望伉俪等四十余人。新竹市福建同乡会蔡兆章伉俪等。台中市福州同乡会陈昌记、邵仁光、张冠雄等四十人。台中县福州同乡会

  • 文章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铜像揭幕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11期  作者:盧美松 齊上志 出版时间:1998-06-10
    关键字: 北京大学 揭幕仪式 严复 学术研究会 兼收并蓄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铜像于一九九八年四月卅日由福州运抵北京大学。五月三日下午,在北大新落成的、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前,举行铜像揭幕仪式。北大副校长、福建籍著名青年科学家陈章良教授主持典礼。出席揭幕式有北大校领导与教师,北大福建校友会、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的代表,闽籍北大在校生组织『八闽学社』代表、参加北大校庆活动的在场校友及严氏后人等,三〇〇多人。北大福建校友会顾问黄瑞霖与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会长郑重共同揭幕,孙绍振副会长和郑重会长会别代表北大福建

  • 文章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張亨嘉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1期  作者:廖楚強 出版时间:1992-11-30
    关键字: 京师大学堂 张亨嘉 总监督 新型学府 北京大学

    上期联语读廖先生大作记起,爰录全文以向读者。(堇斋)闻名世界的北京大学的前身称为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的校长(总监督)就是福州人张亨嘉。张亨嘉(一八四八—一九一一),字燮钧,一字铁君,侯官(今福州市)人。淸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生,少孤与老母相依为命。十八岁已得同治乙丑科鄕试举人;但此后科场不利,几乎二十年之久未得礼部会试捷报,长期在鄕力学奋进。其时,正逢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设了正谊书院,福建巡抚王凯泰亦设致用堂;都是新型学府,以格物致用

  • 文章北京人民日报刊登报导:福州有个“孝顺节”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9期  出版时间:2006-02-28
    关键字: 北京人民日报 福州日报 福州 “孝顺节” 敬老文化

    福州日报12月10日转载北京人民日报12月9日刊登的报导——甜粥一碗赠老人,养育之情不忘怀。千百年以来,“百善孝为先”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今年起,承载这一美德内涵的福州民间“拗九节”(农历正月二十九),被当地有关机构正式命名为“孝顺节’,并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地方节日。眼下虽然知道“拗九节”来历的年轻人并不多,但这习俗在福州民间仍在风行。今年3月9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时,市委文明办等多个部门与当地企业联合,首次发起举行“孝顺节”系列活动。当地

  • 文章北大福建同學會將獻(福建省史志研究所所長盧美松)嚴 復石像於北大校園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7期  出版时间:1997-11-30
    关键字: 北大福建同乡会 严复 北京大学 百年华诞 严复石雕像

    严复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廿五日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同年五月三日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他接着于五月四日就任第一任校长。严复虽然担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时间不过五个月,但却经历了他从教中最艰难而又最有意义的岁月。他殚精竭虑创办我国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挽救了几将关门停办的最高学府;改革教育,提高质量,使北大走向世界赢得国际性声誉;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的办学思想,保存学术、发展教育,开创北大优良的学术传统。严复出生并终老于福州,是福建人的骄傲。他学贯中西,首倡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