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壓歲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卜昭祺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压岁钱 制钱 传统民俗

    压岁钱」一词,大家耳熟能详。尤其到了春节小孩们对这一词更是敏感。俗谓:「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意指金钱万能。事实上钱绝不可能与鬼神交易。不过以钱压岁,在我国民俗中可谓其来有自,自然说来话长。话说我国民国纪元前民间通行之货币中,有「制钱」一种。所谓制钱,铜质圆形,每枚一文,是货币中的基本单位。因其中有方孔,故有「孔方兄」之雅号。民间旧俗,每到除夕岁首,长辈惯以红绒线贯穿制钱百枚,名之「压岁钱」,交付小儿小女收存,盖取长命百岁之意。小儿小女收到这

  • 文章談四川物價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1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盐商 制钱 斗米称肉 法币

    之主要产地,政府设东西二场以辖理其事。自古盐商汇集之地,大都生活浮华,物价较贵,自流井亦不例外。此时币制极为紊乱、银元、铜元、制钱、钞票,均可通用,是以街头兑换钱币之「钱笼子」至多。银元以袁大头之价値为最高,通常均可兑换铜元十八吊以上,鹰洋龙洋次之,可兑换十七吊有余,十八圈之川版及云南半开又次之,仅可兑换十六吊而已。双毫、单毫、五仙、半圆(五角)之类,亦均按此比例兑换。铜元以川版贰佰文者为最大最重,远非他省贰佰文者可能比拟,至壹佰文者川版与他省大小近似。制钱

  • 文章江西省貨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丁張弓良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郡县制 地理位置 通用货币 铸造制钱 货币史

    丁張弓良女士原是「杭州姑娘」,但其實是道道地地的「老表嫂」。因爲她的父親游宦江西,她是於民國元年在江西永新任所出生的。後來她在南昌女師高小和南昌女中就讀。民國十五年,革命軍北伐進入南昌時,她參加在體育場的歡迎大會,並且以女童子軍的身份,執行維持會場秩序的任務,因時局及父母雙亡之故,便去上海升學,在上海時也曾參加過抗日工作,睡過鐵軌,燒過東洋貨,遊行示威,她確是一位愛國又勇敢的革命女靑年,同時也認識了雩都縣的丁心普先生,而成爲道地的「老表嫂」。張女士現任台...

  • 文章清末民初重慶流通之貨幣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3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流通货币 重庆经济概况 银元 铜元 制钱

    平一百两零二钱。三、铜元淸末成都设铜元局,铸造铜元,惟为数不多,且流用于川汉铁路公司之费用,故复有在重庆设局铸造之议。时値下游诸省,滥行铸造,流弊甚大,光绪三十一年曾有令四川只设成都一局,故重庆铜元局未及设置,因之,铜元只流通于成都附近。然其后复在重庆开铸。民国初,重庆铜元局之机械,备有日制二万吊之制造力,实际制造额为三千吊,视市场之状况铸造之。停铸时多。四、制钱制钱视有无毛钱而有次列名称:①红钱:不杂毛钱一个者曰红钱。②当头咆钱:一百个之两端或其中杂有毛钱

  • 文章憶南京 記童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7期  作者:岳許 出版时间:1980-01-10
    关键字: 忆南京 童年之忆 货币制度 制钱 南京丝织品

    中已简述我写此文的动机,现在请进论本题。其年龄层次的范围,是七十岁级的童年之忆。在我搦管伸毫之际,犹新的记忆,仿佛如昨。经过选择和平章后,觉可笔之于书的,有下列五件事:㈠从信件的费率看货币的制度:在逊淸宣统年间,南京寄达外埠的信件,每一封平信的费率,是三分邮票,邮票上印的是龙,并书明「大淸帝国邮政」六个字。每一个三分邮票,合为制钱四十二文(南京习称为「文」)。我祇寄过五口通商的大埠,鄕僻小县通邮与否不知,也不知有没有快信。彼时币制,以银两为最高单位,制钱

  • 文章南京童年之憶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5期  作者:岳許 出版时间:1972-02-10
    关键字: 童年回忆 货币制度 制钱故事 女儿经 东门西社区

    忆」。二、本论「前言」中已简述我写此文的动机,现在请进论本题。其年龄层次的范围,是七十岁级的童年之忆。在我搦管伸毫之际,犹新的记忆,彷拂如昨。经过选择和平章后,觉可笔之于书的,有下列五件事:㈠从信件的费率看货币的制度:在逊淸宣统年间,南京寄达外埠的信件,每一封平信的费率,是三分邮票,邮票土印的是龙,并书明「大淸帝国邮政」六个字。每一个三分邮票,合为制钱四十二文(南京习称为「文」)。我祗寄过五口通商的大埠,鄕僻小县通邮与否不知,也不知有没有快信。彼时币制,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