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作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豆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4期  作者:易勁秋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豆花 四川 制作 烹饪

    豆花不是豆脑:近年来台北市和近郊常常可以看见挂着卖豆花的招牌的小店舖,也常常听到挑着担子叫卖豆花的声音。我曾经多次去看过他们卖的东西,实际上不是我们四川人所说的豆花,而是一般人所叫的豆脑,四川人则称为豆腐脑。豆花和豆脑虽然同是以黄豆为原料所制成,但是制作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同一东西。豆脑异常细嫩、略碰即碎、入口便化。祗适于加入甜的或咸的佐料当点心吃。而豆花则是一道菜,祗能蘸咸料吃。两者似乎应予正名。河水豆花一词欠妥:在四川各大小市鎭,常有饭店门外贴

  • 文章豆花豆腐及其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9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豆腐 豆花 制作方法 地方美食 乡俗

    的,吃之无味,豆窖水苦而紧,猪且不食矣。豆花舀入垫布之扁形木箱,经过压缩,便成为豆腐,豆腐之老嫩,视豆花之老嫩为度。豆腐作菜肴,无论城市鄕村,吃法甚多,花样亦繁,不待赘言。其有特殊者,寺庙和尙,与吃素之人,所吃豆腐,多数经过油炸,以豆腐制作整桌酒筵。此种豆腐,为易于作菜,须加生姜,炸油时豆腐块或片涨起厚厚的,软硬随油锅火候而得之。吃豆花亦尙有花样在。甜浆豆花,是用滤过之豆浆加入豆花中,又称浑浆豆花。花生浆豆花是用花生磨成浆煮开之后,渗入豆花中,其味至香醇。豆浆

  • 文章故鄉的年俗

    来源期刊:《江津》 第23期  作者:朱翔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蜡烛制作 按麻糖 年货置办 刨猪汤 《江津县志》

    即刻飞跑回去报信,口里嚷着「回来囉!回来囉!」担子一进门,全家问长问短,大人呼、小孩叫,欢乐声沸腾着直到深夜,娃儿们上了床才得安静。可是母亲们还得忙,收藏食物,分配布匹,计划如何剪裁、缝制,有时到年三十晚上,还得在灯下上最后的一双鞋底咧!二、浇蜡烛香烛、纸钱和鞭炮,是过年祭拜祖先神灵必备的用品,香、纸钱和鞭炮都有固定的老店订制,唯有蜡烛,大多数人家都自己制作,因为香烛店的蜡烛不经㸃,还怕不干净,有渎祖宗神灵。制作蜡烛是有讲究的,烛心以苦竹为上品,㸃燃后化为

  • 文章談筒車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蜀中梯田 灌溉筒车 制作材料 筒车制作法 成都坝子

    本欄以往曾談及筒車,玆補述之。蜀中梯田,有看天田之稱,豐收欠收,全靠天公雨水調劑適時。除成都壩子,有都江堰可資水利灌漑之外,其餘地方,是看天吃飯的。所以割稻以後,急急需要犁一次榖樁田,並糊田坎,用防漏浸,而關儲冬水,備來春插秧。天旱最嚴重之現象,無過於無水插秧;其次是稻子揚花之際。每一股地方,自有一兩口水塘,水塘在高處者,吸收森林之水,層層缺田坎下灌。水塘在低處者,乃吸收諸田過多之水,到上田缺水時,須行逆灌。逆灌之法,丈高左右用水車,即龍骨車,雅名桔楻,...

  • 文章四川凉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0期  作者:楊春柱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四川凉粉 台湾米糕 凉粉作料 城隍庙 制作食材

    在臺北市街口的攤子上我吃了一碗「臺灣米糕」。看起來好像四川涼粉,吃起來全是蕃薯味。由是,使我想起故鄕的涼粉來。四川涼粉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豌豆粉做的黃涼粉;另一種是綠豆粉做的白涼粉(俗稱刮刮粉)。它的做法,是先將豌(綠)豆用冷水泡漲,再用「磨子磨成細粉」,濾去渣質,晒乾以後,便成爲豆粉。作涼粉時,將豆粉用水調勻下鍋,拿鍋鏟攪拌成熟,盛進鉢子或碗裏,冷却後就可食用了。吃涼粉在吃作料,沒有作料,是不好吃的。主要的作料是薑、葱、花椒、大蒜、醬油、熟油辣椒、(花...

  • 文章羊皮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3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9-01
    关键字: 四川特产 羊皮生产 羊皮制作程序 羊皮种类 上海羊皮市场

    繁杂,照一般习惯分类法:就颜色分,有黑皮、黄皮、白皮、花麻皮四种;就毛衣分,分「平毛」(亦称「小毛」),「中毛」、「大毛」三种。就因人工或其他原因所产生之劣皮分,又有火炕、槐树、鄕户、血呛、冲毛、黄腊、陈货、虫伤、油板及刀伤等十种。此种劣皮,不能成洋庄出口,统称为「下脚货」,供省内外各制革厂之用。羊皮制作程序,分为外山及修整两部份。鄕户将羊杀死剥皮后,即须晒乾,由贩子收购,结扎成捆,运至重庆经营字号修整。修整工作,先将羊皮之足、爪、头、尾、硬骨,及附于皮板上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