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列宁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人的衣裳(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1期  作者:海峰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服装 皮袄 抗战 列宁

    的「列宁装」,从此我们中华民族的服装文化,还包括了满、蒙、囘、藏以及少数民族,统统「三振出局」,烟消云散,澈底地被「改造」了。笔者去年返鄕祭祖,穿了件长衫,家鄕的年轻人,都用好奇的眼光看我,说我穿了旗袍,眞是令人啼笑皆非,嘿!怎么会这样呢?前面闲谈衣裳,再谈当年使用布料名称:棉布类:土布、筒布、漂布、安安蓝、阴丹士林、龙头细布、花布、洋布、斜纹布、假哔吱、假花呢、棉绸、府绸、葛纱布、绒布、假直贡呢。麻布类:腰机、江西腰机、丝麻混纺腰机、人造丝。丝类:纺有大、中

  • 文章蘇聯四十天歸來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7期  作者:曾垂典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苏联 列宁 雅尔达 尼瓦河

    苏联国家的人民虽然很贫穷,但是她的国力还是很强大;尤其是有丰富的资源,都还没有开发;未来我们的经贸,还是有着很广阔的空间。一、列宁格勒人唾弃列宁(现已改名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经六月份的全民投票,已决定恢复其一七〇三年的旧名——圣彼得堡,现已正式使用这个名字。这个城市先后改过三次名字。最早于一七〇三年时,就叫圣彼得堡;在一九一四年改为彼得格勒;一九一七年苏共革命,夺取政权成功,列宁从国外回到苏联,于一九二四年又以列宁的名字为这个城市之之名称——列宁

  • 文章霽靑先生日記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朱霽靑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日记 经济 政治 军事 列宁 朱霁青

    树人树心。近日中国靑年,不但厌恶不着实际空洞的口号宣言;亦厌恶弥漫欺骗的标语,这是共党弱点。我们训育靑年,当由此处入手,切实的提高其知识,扩大其科学技能,满足其身心安适。身心安适,不须他人援助,而在其自身科学技能上修养。一月二十九日我们应当认识共党各点如下:列宁告诉他们:一、俟共党在俄国获得胜利,世界革命便将开始;二、共产进攻路线,有起有落,不是一直向上升,也有进有退;三、把握资本主义国家各阶层敌对行为,控制世界情势;四、资本主义国家各阶层敌对行为与空隙如下

  • 文章本會楊理長私人備忘錄露佈(連載四十三)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7期  出版时间:1985-07-03
    关键字: 同乡会 凯末尔 列宁 孙中山 反帝国主义

    中,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剧变。第一次大战后的全球性的反帝思想运动萌芽期的为弱小民族奋鬪的政治人物,被当时的全世界政界选出五大代表性的领袖:孙中山、列宁、威尔逊、甘地、凯末尔。这五大领袖分别代表世界新旧五大文明国:美国与苏联是欧洲旧帝国主义没落之后,新兴起的两个西方的「子文明」强国,中国、印度、土耳其则是十七、八、九世纪三百年欧洲帝国主义所摧毁的世界文化三大中心(中华大淸帝国、印度蒙兀儿帝国、鄂图曼土耳其其帝国)在残破之后的奋起与自求解放。这五大领袖

  • 文章遊俄隨筆(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3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红场 太空纪念碑 列宁陵寝 多稜宫 地铁

    一面想想历史的演变。红场果然名不虚传,虽历尽沧桑,如今依旧风华绝代。红场并非红色,红是形容他的美丽,过去是沙皇宣读诏令及处决罪犯场所。他位于莫斯科河北岸,克里姆林宫正东方,面积八万三千平方公尺,地面舖设的是花冈石方,整齐坚固,抽换方便。自克宫城墙竣工后,这里一直是俄国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广场与克宫隔着一条护城河,北有国立历史博物馆,南端矗立一座瓦西里大教堂,东侧是库姆百货大楼,西侧则是列宁的陵寝。此外广场中还有一座不甚起眼的园形石基台,名罗波诺耶梅斯

  • 文章列宁格勒奇景

    来源期刊:《浦城鄉親》 第15期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列宁格勒 奇景 莫斯科大学 不夜城

    莫斯科大学是苏联一所最有声望的大学,是由有「俄罗斯科学之父」之称—罗曼诺索夫所创始。它坐落于如画的莫斯科河畔的列宁山上;整个大学城约有三百二十多公顷,环境非常优美,可说是求学最佳场所。主楼的楼高有三十二层,内除了教室之外,尚有可容纳一千五百人的活动场所。七、八月在苏联列宁格勒市,可以看到一年中难得一见的奇景——不夜城,亦即一天中只有二、三小时是黑夜,晚上九、十点钟,太阳都不下山,路灯也不用开亮,路上的行人还很多,交通车来往不断行走着,只有深夜一点到三点

  • 文章俄羅斯二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5期  作者:鄧霞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游记 参观克里姆林宫 瞻仰列宁墓 乘莫斯科地铁

    【編按】劉禹錫(七七二—八四二),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

  • 文章莫斯科的紅場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3期  作者:張德光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布里兹涅夫去世 红场周边 列宁 死亡苏俄首领首席斯大林 坟墓等级 活人死人为邻

    机构,秘密警察总署,亦设在那里。还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外边有一个大钟及一尊古砲,与列宁的座像遥对。在红墙外面,红场的边沿,有一座四四方方的褐色大理石建筑物,那便是列宁的陵寝,有人称为列宁塔,但其并非塔式,亦不雄伟,称为「列宁墓」较为确切,进门处有仪队警衞站岗,参观的人鱼贯而入,扶阶入穴,倾在灯光幽暗的地下室一样的中间,有一个平台,上面仰卧着一个短小的身躯,那便是列宁,看起来不像蜡人像,倒好像是石膏像,四角有衞兵看守,气氛非常的肃穆,侧门出口,沿红墙的一带草地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